馬占海
[關鍵詞]古典詩歌 詩歌教學 鑒賞
一、古典詩歌的類型
(1)寫景抒情類。或借景表達美好志向,或體現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或抒發對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對秋江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志不得伸的感情。(2)懷古詠志類。或緬懷古人古事抒發自己的苦悶,或抒發對國家時局的憂慮。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描繪赤壁古戰場的雄奇壯麗,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自己壯志難酬的感慨。 (3)送別詩。或表達依依惜別、曠達勸慰之情,或敘寫別后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寫的是情人間眷戀纏綿之情。
另外,還有邊塞征戰類、山水田園類、思鄉懷人詩、愛國詩、愛情詩等。了解詩歌的類型,有助于把握詩歌的主旨,便于分析詩歌反映的社會生活是否真實、廣泛、深刻。
二、在詩歌教學中適當滲入詩歌鑒賞術語
(1)情感類。哀怨,向往,憎惡,憂愁,懷鄉思親,離愁別緒,追古傷今,憂郁沉悶。 (2)抒情方式。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三、在詩歌教學中理解詩歌意象的含義
詩歌是用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就人物而言,有憂國憂民的形象(“長大息以掩涕兮,袁民生之多艱”);求賢若渴的形象(“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鐘情田園山水的形象(“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等。就事物而言,有表示離愁別恨的“楊柳(“楊柳岸曉風殘月”);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浮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作為思鄉懷人的代名詞的“月亮”(“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叫;表示愛情的“蓮”(“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比喻高潔堅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的“菊”、“松”、“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等。但是,對意象的理解要防止絕對化。如“梅”這一意象,在陸游和毛澤東詞中是截然不同的。 除此之外,還需了解一些典故,因為古詩中詩人用典是一種常見的創作手法。了解典實,才能準確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
四、熟悉背景,知人論詩
理解詩歌作品,一定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境遇、思想。如李白曾被流放夜郎,途經白帝城,遇赦返回江陵。“早發白帝城”就是借寫景來表達詩人獲赦時喜悅歡快的思想感情的。
五、抓標題,領會主旨
標題是內容和主旨的體現,讀標題往往能抓住詩歌的關鍵內容,了解詩歌豐富的內涵,把握詩人的感情脈絡。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字透露出全詩的感情基調;揣摩“春望”、“望岳”中的“望”字就能領會全詩的主題等。
六、抓詩眼,體味情感
“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中“自”、“空”就是這兩句詩的詩眼,草色自綠、黃鸝空鳴,反襯出祠中凄涼冷落氣氛。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教師講解中重點分析“自”字,是移情于景,從而抒發作者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和難以排遣的傷感。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抓住詩眼對理解作者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