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德斌
整容,早已不是富人和舞臺藝人的專利,進入了尋常百姓人家。在人稱“美容王國”的韓國,人們常常將“整容券”作禮物贈送給顧客,或者獎給子女;老師和學生們也習慣了新學期開始后,自己身邊的同學突然“變臉”;有的信用卡公司為了刺激消費,每月選出20名幸運者,贈百萬韓元的整容手術費。
當然,很多人做整容手術并不都是為了追求美,也還有其他各種動機:比如當下正流行的看相型整容:他們修理最多的地方是額頭和鼻子,因為額頭代表了一個人的財運和社會地位,鼻子則是因應了一句韓式諺語:有耳朵好看的乞丐,沒有鼻子好看的乞丐。
然而你知道嗎?盡管韓國是個整容王國,其整容業卻算不上一個十分規范的行業。
由于整容屬于醫療行業,無需繳納附加稅,且不在健康保險之內,行業利潤非常高,所以整容醫院的數量也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膨脹。根據《醫療法》等相關規定,非專業醫生也可以從事美容整形外科,因此,只要是醫科大學畢業,不管誰都可以打著“美容整容”的招牌,像專門的整容醫生一樣做手術。連婦產科的醫生、牙科醫生、內科醫生,甚至護士和根本沒有外科醫學知識的人也拿起了手術刀。
正是由于入行標準太低,醫療事故也隨之盛行。首爾市江南警察署表示,整容副作用引起的受害案件越來越多,但是想查清原因卻很難,而且目前也沒有明確的相關標準。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韓國的富人們往往選擇到技術更先進的國家,特別是鄰近的日本,去接受整容手術,不但安全性高,同時還可以規避流言。
摘自《環球》,有刪節
責任編輯王克峰
日本:“派遣女王”沒飯吃
日本就業市場冷颼颼,甚至連短期派遣人力(相當于臨時工)也急速萎縮。日本勞動省表示,自2008年10月至今,有3萬多名短期約聘雇員遭到解聘。但實際數字預期會更高,因為部分企業無須向勞動省報告裁員人數,例如汽車廠。
過去數年,日本短期約聘雇員人數年年成長,依據勞動省統計,2007年全日本有321萬名短期約聘雇員,數字是1999年的3倍。
但好景不長,原本被看好有可能逆勢成長的短期人力派遣業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景氣的沖擊,企業大量解聘短期約雇人力,造成許多中小型人力派遣公司面臨倒閉命運。2008年,有47家人力派遣公司宣告破產,高于2007年的33家。派遣產業以往每年業績平均有10%的成長率,2008年卻首次出現衰退。預計今年業績下滑幅度將更甚去年。
看來,在這波不景氣的影響下,就算“派遣女王”來了,也一樣沒飯吃。
責任編輯王克峰
海外星云 200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