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民 唐 浩
在蘋果園里,人們經常可以見到六種“腐敗現象”(即蘋果花腐病、蘋果疫腐病、蘋果褐腐病、蘋果樹腐爛病、蘋果樹干腐病、蘋果樹木腐病),各級農技部門及時組織果農開展“反腐”活動。不僅可以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而且還能使果農受益。
1、六種“腐敗現象”發生的特點
上述六種“腐敗現象”即蘋果花腐病(Apple blossom blight)、蘋果疫腐病(Apple collar rot)、蘋果褐腐病(Apple brown rot)、蘋果樹腐爛病(Valsa mall Miyabe et Yamada),蘋果樹干腐病(NORTHERN FRUITS)、蘋果樹木腐病(Apple treeSchizophyllum rot)因各種病害的致病特點不同、各地區的栽培條件不同、各地區(不同年份)的氣侯條件不同,其發病程度不一樣。但總的來講,六種“腐敗現象”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
1,1共同點
1,1,1產生六種“腐敗現象”的根源都相同,在植物病理學分類中,全都屬于真菌性病害。
1,1,2六種病害的重要特征就是腐爛。
1,2不同點
1,2,1菌源“門派”不同:上述六種病害雖然都是因為真菌所致,但其“門派”各不相同。蘋果花腐病為子囊菌亞門真菌——蘋果鏈核盤菌Monilima mali(Taka-hashi)Wetzel,無性階段為半知菌亞門真菌一蘋果核盤菌Sclerotinia mali Taka-hashi;蘋果疫腐病為惡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rt et Cohn)Schrot,及Phytophthora cambivora(Petri)Buisman屬于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霉目,無性階段產生孢子囊;蘋果褐腐病為子囊菌亞門真菌一果生核盤菌Sclerotinia fructigenaAderh et Ruhl,異名為Monilinia rEtigena(Aderh,et Ruhl,)Honey,有性階段在自然界中很少發生;無性階段為半知菌亞門真菌一Monllia frutigena Pers;蘋果樹腐爛病為ValsmaliMiyabeetYamada,稱蘋果黑腐皮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階段為CytosporamandshuricaMiura,稱蘋果干腐爛殼蕉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報道其無性階段還有C.rosarumGrew,apuaBall,稱薔薇殼蕉孢菌}蘋果樹干腐病為Botryoephaeria berengeriana Tode Not,稱茶蔗子葡萄座腔菌,即蘋果干腐病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世代為Dothiorella和Uderophoma;蘋果樹木腐病為Schizophyllum commune Fr,稱普通裂褶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1,2,2病害分布范圍不同:蘋果花腐病主要分布在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山東、陜西,四川、云南,新疆等地,是北方果區常發生的一種病害;蘋果疫腐病主要分布在北京、新疆、甘肅等地;蘋果褐腐病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我國東北及山東、河南、陜西、四川、云南、江蘇等省均有發生,尤以果實成熟期前后多雨水地區發病最重;蘋果樹腐爛病在我國分布廣泛,病害流行區主要在東北、華北、西北和山東等北方蘋果產區,豫西、皖北、蘇北等地發生也較重;蘋果樹干腐病主要分布在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甘肅、四川、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省;蘋果樹木腐病全國各地蘋果產區均有分布。
1,2,3寄主范圍不同:蘋果花腐病主要為害蘋果、海棠、黃太平、沙果和山定子等蘋果屬果樹;蘋果疫腐病除為害蘋果外,還可侵染桃、梨等果樹;蘋果褐腐病主要為害蘋果、梨和核果類等;蘋果樹腐爛病除為害蘋果及蘋果屬植物外,還可侵染梨、桃、櫻桃、梅以及柳、楊等多種落葉果樹與闊葉樹種;蘋果干腐病主要為害蘋果屬的其他果樹及薔薇科的十多種植物;蘋果樹木腐病除為害蘋果樹以外,還為害梨樹等果樹。
1,2,4發病規律與外界條件不同:①蘋果花腐病適宜感病環境是從幼樹的嫁接口及大枝的鋸口附近侵入;地勢低洼積水,土質瘠薄、板結、黏重及管理粗放的小樹、幼樹及衰老樹易發病;偏施氮肥,樹體生長過旺發病重-管理粗放,果園雜草多而茂盛;整枝不合理,枝條過多通風透光差的發病重;雨水多,光照少,高溫高濕、長期連陰雨時發病重。蘋果疫腐病在翌年遇有降雨或灌溉時,形成游動孢子囊,產生游動孢子,隨雨滴或流水傳播蔓延,果實在整個生育朝均可感病,每次降雨后,都會出現侵染和發病小高峰。因此,雨多、降雨量大的年份發病早且重,尤以距地面1.5m的樹冠下層及近地面果實先發病,病果率高。地勢低洼或積水、四周雜草叢生,樹冠下垂枝多、局部潮濕發病重。③蘋果褐腐病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果(僵果)上越冬,第二年春形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為害。在一般情況下,潛育期為5-10天。果實近成熟期為發病盛期。病菌可以經皮孔侵入果實,但主要通過各種傷口(裂口、蟲傷、刺傷、碰傷等)侵入。在卷葉蛾啃傷果皮較多、裂果嚴重的情況下,在秋雨多時,常引起褐腐病的流行。④蘋果樹腐爛病一年中有兩個發病高峰期,分別在3-4月和7-9月。早春氣溫回升,樹液開始流動,營養向生長點轉移,樹體枝干營養少,加之樹體向陽面局部增溫,導致營養不均衡,樹體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斑擴展蔓延,從而形成春季發病高峰。然后,病斑擴展迅速,為害嚴重,常造成死枝、死樹。5-6月,樹體枝繁葉茂,營養開始向枝干積累,樹體抗病性增強,病斑停止擴展。7-9月,果實迅速膨大,需要大量養分,導致樹體枝干營養減少,病斑又開始擴展蔓延,進而出現秋季高峰。可見,樹勢的強弱是影響腐爛病發生輕重的主要因素。樹體營養不平衡、結果量過大、傷口過多、凍害嚴重、缺肥、干旱、早期落葉及葉螨大發生,常導致腐爛病發生較重。⑤蘋果樹干腐病是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子囊殼在病組織中越冬。春季病菌沿病部擴展為害,或產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隨風雨傳播到樹體上。孢子萌發后多從傷口侵入,也可從枯芽、皮孔、果實皮孔等處侵入。但只能侵染緩苗期的苗木、幼樹或弱樹,先在死組織上生長,然后向活組織擴展,有潛伏侵染的特點。6-7月發病嚴重,幼樹正常生長后停止擴展,9-10月又繼續發展,蘋果落花后,幼果即受到孢子侵染,6-7月為侵染盛期,果實近成熟期發病迅速,6、7天即爛果。春早、倒春寒、低洼澇地,前1年旺長的幼樹發病重。5-6月多雨則病果率高。⑥蘋果樹木腐病病原菌在干燥條件下,菌褶向內卷曲,子實體在干燥過程中收縮,起保護作用,經長期干燥后遇有合適溫濕度,表面絨毛迅速吸水恢復生長能力,在數小時內即能釋放孢子進行傳播蔓延。
1,2,5為害果樹部位與癥狀不同:①蘋果花
腐病主要為害花、葉、幼果及嫩梢,花和幼果發病重。一是為害枝干,在新梢上產生褐色潰瘍斑,病部下陷干桔,病斑繞枝條一圈時,其上部枝條即枯死;二是為害葉片,當展葉后2-3天即可發病,初期在葉尖、葉緣或中脈兩側產生赤褐色小病斑,逐漸擴大呈放射狀,病斑沿葉脈向葉柄蔓延,直達葉片基部,嚴重時,病葉腐爛,萎凋下垂,發病7-12天后,在潮濕條件下病部可產生大量的灰白色霉狀物,三是為害花,當花-蕾剛出現時,可以直接發病,造成腐爛,呈黃褐色枯萎,葉腐發生后,可擴展到花叢,造成花叢基部及花梗腐爛,使花朵枯萎下垂;四是為害果實,病菌從柱頭侵入,通過花粉管到達胚囊內,而后突破子房壁,到達表面,當果實長到豆粒大小時,果面上可見褐色病斑,從病部溢出有發酵氣味的褐色粘液,引起全果迅速腐爛,最后失水而變成僵果。②蘋果疫腐病主要為害果實、根頸及葉片,當果實受害后,果面產生不規則形、深淺不勻的暗紅色病斑,邊緣不清晰似水漬狀,有時病斑部分與果肉分離,表面呈白臘狀,果肉變褐腐爛后,果形不變呈皮球狀,有彈性,病果極易脫落,最后失水干縮成僵果,在病果開裂或傷口處,可見白色綿毛狀菌絲體;苗木及大樹根頸部受害時,皮層呈褐色腐爛,病斑環割后,地上部枝條發芽遲緩,葉小色黃,最后全株萎蔫,枝干枯死。葉片受害后產生不規則的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水漬狀,多從葉邊緣或中部發生,潮濕時病斑迅速擴展使全葉腐爛。③蘋果褐腐病主要為害果實,也為害花和果枝。枝干受害后形成潰瘍;花朵受害后發生萎蔫或褐色潰瘍;果實受害后,初期果實上出現圓形小病斑,淡褐色,水漬狀,發病后發展很快,10℃經10天全果腐爛,高溫時腐爛更快。發病果實組織松軟呈海綿狀,略具彈性,病部產生小絨球狀突起的霉叢,灰白色至灰褐色,即病菌的菌絲團。發病果實多早期脫落,少數沒有脫落的果實,形成黑色僵果殘留于樹上。貯藏期問病果呈現特異的藍黑色斑塊。④蘋果樹腐爛病主要危害結果樹的主干和主枝,還危害小枝、幼枝和果實。根據枝干癥狀分為潰瘍型和枝枯型兩種類型。潰瘍型:主要發生在主干,主枝上,病部樹皮呈現紅褐色水漬狀微隆起圓形至長圓形病斑,病部松軟,易被撕裂,手壓凹陷,可流出黃褐色汁液,有較濃重的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干縮,邊緣產生裂縫,病斑表面長出小黑點。潮濕時小黑點可涌出黃褐色的卷須狀物。枝枯型:主要發生在2 5年生枝條上,病斑邊緣不清晰,不隆起,不呈水漬狀,染病枝條迅速失水干枯,后期病斑表面產生很多小黑點。嚴重時也危害果實,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腐爛,有酒糟味。⑤蘋果樹干腐病主要為害枝干和果實,以定植苗、幼樹、老弱樹的枝干發病重,常造成死苗甚至毀園。枝干嫁接部位多有發生,且樹皮出現暗褐或黑褐色,濕潤、不規則的病斑,可沿樹干一側向上擴展,邊緣有裂縫,未顯病部位呈現鐵銹色。剖視皮下暗褐色,比粗皮病色淺。病部可溢出茶褐色粘液,有霉菌味,后失水成千斑。病部環縊枝干即造成枯枝,病皮上密生小黑粒點,果實上初現淺褐色圓斑,后擴展成深淺相交錯的同心輪紋狀斑,迅速腐爛。腐爛部有酸腐氣味,滲出褐色粘液,后失水形成僵果,果表面產生黑色隆起小粒點。⑥蘋果樹木腐病主要為害果樹的樹干或大枝,病菌寄生在樹干或大枝上,致受害處腐朽脫落,露出木質部,病菌向四周健康部位擴展,致形成大型長條狀潰瘍。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原菌在干燥條件下,菌褶向內卷曲,子實體在干燥過程中收縮,起保護作用,經長期干燥后遇有合適溫濕度,表面絨毛迅速吸水恢復生長能力,在數小時內即能釋放孢子進行傳播蔓延。
2、“反腐”措施
1、“摘除三果”,減少茵源。在掛果季節,及時清除掛在果樹上的病果、僵果、弱果,可以減少果園中的菌源。
2、“清除三殘”,降低茵源。在冬閑季節,及時清除果園內的殘枝、殘葉、殘果,并集中燒毀,此舉可以大大降低菌源基數。
3、“增育三樹”,提高抗性。在蘋果園內,有三種生長不良的果樹容易發病,即小樹、弱樹、老樹。因此,重點增育“三樹”,加速“三樹”的生長,不僅可以提高“三樹”的抗病性,減輕病害的發生,而且還可以促進果樹平衡生長。
4、“三肥”配套,增育壯樹。一是增施有機肥,在施用有機肥時,一定要注意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二是追施速效肥,并做到氮、磷、鉀配套使用,避免偏施、過量使用氮肥;三是葉面噴肥,于掛果期間,采取葉面噴肥的辦法,可增加樹體營養積累,增強果樹抗病能力,增進蘋果的生長速度。
5、科學修剪,慎用“三環”。在實施修剪技術時,應慎用“三環”(環剝、環割、環切)技術,以防創傷過多、過重。在果樹生長季節,可采取“三枝”(拉枝、揉枝、護枝)技術,以促進樹體成形,從而實現“三減”(減少冬季修剪量、減少樹體感病機率、減輕發病程度)之目的。
6、嚴格“三疏”,減輕負擔。嚴格“三疏”(疏枝、疏花、疏果),因樹定產,防止營養消耗過度而造成樹體過早衰弱。筆者通過多年的觀察結果表明,樹體超負荷掛果,極易導致樹體衰弱,致使來年春季大量發生腐爛病。
7、實施“三涂”,預防病害。一是涂桿,為了減輕來年發病程度,提早預防腐爛病的發生,可在每年的7月中旬,實施涂桿預防措施,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 0倍液進行涂桿防病,涂桿方法:用1寸寬的新毛刷,從主桿底部到頂部各個主枝杈處涂液,涂液時主桿不能低于2m,主枝杈處向外涂藥30cm長為宜;二是涂傷口,對刮除病斑后的果樹,應在病斑刮除處涂上石硫合劑等保護性藥劑進行保護;三是涂白,在冬季,對果樹實施涂白措施不僅可以收到“三防”(防寒、防凍、防日灼)的良好效果,同時還兼有殺菌效果。其涂白劑的配方:生石灰2份,固體石硫合劑0.5份,食鹽0.5份,水10份,動物油少量。
8、治療病害,開展“三治”。一是割治,將刀片沿病斑邊緣外1厘米處劃1圈,刀口深達木質部,并在病斑上縱橫劃割若干深達木質部的刀口,然后在其表面涂上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倍液,涂藥邊緣應超出病斑外緣3cm。1個月后再涂抹1次。二是刮治,使用鋒利的刀片徹底刮除病斑,深達木質部,并刮除病斑邊緣0.5-1cm的健康樹皮,然后涂藥治病。三是藥治,藥劑可選用10%多抗霉素B可濕性粉劑(寶抗)1200-1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水劑(多氧清2號)800-10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鮮清)500-1000倍液,于發病初期進行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