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琳 欒桂云
摘要:近年來隨著無公害蔬菜生產面積連年擴大,尤其是蔬菜設施栽培面積的迅速增加,在其栽培過程中存在肥料浪費、污染嚴重等土壤肥料問題,這在一定程序上導致了蔬菜產量和品質明顯下降。針對蔬菜生產中存在的土壤肥料問題,我們在生產實踐中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菜農提供“測、配、施”一體化服務,實現了節約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農業成本,增產,增收、提質增效之目的。
關健詞:蔬菜生產;土壤;肥料;測土配方施肥;應用
蔬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副食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和環境意識進一步增強,無公害蔬菜越來越成為人們的迫切需要。制約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因素很多,而如何正確選擇與施用肥料,則是生產無公害蔬菜的關鍵措施之一。由于菜農缺乏無公害生產知識,為了獲得較高產量,常常不加節制地使用化學肥料,不僅嚴重浪費了肥料資源,增加農業成本,同時造成土壤養分的嚴重失衡;加之在施用化肥過程中,存在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當、施肥方式不合理等問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和農產品污染,大大降低了農產品的品質,繼而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因此,無公害蔬菜生產必須講求科學合理施肥。科學合理施肥是提高蔬菜產品產量和品質的保證,是提高蔬菜商品價值的重要手段。要做到科學合理施肥,必須了解蔬菜對土壤肥力的要求、不同蔬菜種類對營養元素的要求及蔬菜的營養失調癥狀等知識,才能做到對癥施肥、合理施肥、有效施肥。為了保護珍貴的菜園土壤資源,應控制污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1、蔬菜生產中的土壤肥料問題
1,1有機無機養分投入比例不協調,土壤肥力明顯不足
由于近幾年高效農業的發展,復種指數的增加,土壤肥力明顯不足,許多菜農為維護眼前利益,在蔬菜施肥中存在“重無機輕有機”的現象,有機肥投入少,成倍增加化肥投入,濫用生長調節劑。有機氮與無機氮的比例不科學,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土壤板結,土壤中的生物活性降低,通氣透水差,保水保肥能力更差。據研究,一股大田水穩性團聚體為14.5%,菜地為50.12%,大棚菜田與露地菜田比,水穩性團聚體更高,并且隨種植年限的增長而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更低,耕層逐年變淺,生態環境惡化,病害加重,導致農藥用量加大,蔬菜商品質量低劣,這已成為生產無公害蔬菜的障礙因子。
1,2施肥結構不合理,土壤養分平衡失調,污染嚴重據統計目前菜地施肥比例是N:P2O2:K2O=1:0.2:0.03,偏施氮肥,忽視P、K肥,尤其是蔬菜需鉀量又大,有的蔬菜對K的要求比N還高,造成N量過多,K量不足,蔬菜抗逆能力下降,蔬菜中NO3-N含量超標。據農業部農產品檢測中心(鄭州)2000年冬季對鄭州地區17個蔬菜品種中66個樣檢測結果表明:亞硝酸鹽檢出率為42.3%,超標率為16.7%,含量最高為76mg/kg,超過標準十倍之多。由于施肥不平衡,土壤養分平衡失調,有的養分元素耗竭,有的養分元素富集,富集的養分元素施肥的效益下降,生態環境受到污染。據監測我省監測點地下水中硝態氮平均含量為10mg/L,部分地區達18—37mg/L,亞硝酸鹽含量達1.84mg/L,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3大水大肥損失浪費嚴重
大水大肥非常容易造成肥料的淋洗損失與浪費。以芹菜生長中期澆水施肥為例,芹菜生長中期是芹菜一生生長最快的時期,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正常的澆水施肥應為7—10天澆水一次,畝用水量約20m3左右,隨水畝沖施尿素15kg左右,沖施兩次化肥,結合澆清水一次。菜農為了達到高產,7天左右澆水一次,每次隨水沖施尿素40-50kg左右。這樣大肥漫灌后使尿素的60%下移到較深土層中,不能及時發揮肥效。當時看芹菜長勢正常,而到近收獲時,由于土壤板結,養分不能正常吸收,氮肥用量過大加之后期低溫,使芹菜的外桿出現酸桿,上部出現康心,減產-30%45%左右,畝減產高達2000kg以上。造成高投入低產出,水肥浪費嚴重的局面。
114土壤次生鹽害嚴重盲目大量施肥,導致土壤溶液濃度增高,電導率和滲透壓加大,鹽害常有發生。尤其保護地更為嚴重。據研究種8年的大棚菜地土壤水溶性鹽總量超過0.2%,電導率超過0.8ms/cm,已輕度鹽漬化,直接影響蔬菜的產量與品質。在鹽漬化嚴重的地塊,蔬菜的根系不能正常吸水,受害蔬菜表現為植株矮小,發育不良,葉色干枯,根系變褐以至于死亡。
2、治理措施
2,1培肥地力,提高蔬菜品質與產量蔬菜是高度集約栽培作物,收獲量大,復種指數高,因此蔬菜需要肥沃的土壤和大量的肥料補充。蔬菜地的培肥應按照用養結臺、因地制宜、綜合治理、逐年改良的原則進行。新菜田必須在深耕土層的基礎上施用大量有機肥料,一般23年深翻一次;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基礎上,變單一品種連作為多種作物合理輪作。有機肥料施用量一般露地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kg以上,保護地畝施腐熟有機肥8000kg。有機肥料養分全、肥效久、無副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透氣性,提高蔬菜產量及品質,達到培肥土壤的效果,同時也能緩沖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土壤鹽害。
2,2合理施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根據土壤供肥性能、蔬菜作物需肥規律與肥料效應,在有機肥為基礎的條件下,產前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包括“測土”、“配方”、“施肥”三個環節。測土是摸清土壤的家底,掌握土壤的供肥性能。配方就像醫生看病、對癥處方,其核心是根據土壤、作物狀況和產量要求,產前確定施用的肥料品種與數量。施肥是配方的執行,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規定施用時間和方法,發揮肥料的最大增產作用。
2,2,1土壤的測試時期、內容及方法一般是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土壤尚未耕翻前,采集耕層土壤測試,多采用常規方法對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全鹽量、PH值等項目進行測定。
2,2,2蔬菜施肥量的確定蔬菜施肥量的確定用土壤養分平衡法計算,其公式為:施肥量=作物單位產量吸收量×目標產量一土壤養分測定值×0.15×有效養分校正系數肥料中養分含量(%)×肥料當季利用率(%)
2,2,2,1蔬菜作物需肥量參照本文根據有關書刊收集了5大類蔬菜氮、磷、鉀含量及形成1000kg商品菜所需養分數量數據,以供配肥參考。
2,2,2,2土壤可提供養分量確定土壤養分測定值代表可供本茬作物利用的養分量,再乘以0.15及土壤養分利用系數,即可計算為每畝土壤可供速效養分的數量。根據蔬菜生產特點,
提出以下經驗校正系數:
(1)蔬菜利用土地的系數。在蔬菜種植時,多有起畦的畦背與灌水的壟溝,土地不是百分之百地利用。經測算一般種植蔬菜時需乘以0.8的校正系數。
(2)蔬菜季節調節系數。一般舂茬蔬菜需增肥促長,土壤供給養分量乘以0.7的校正系數為宜;秋茬蔬菜需減肥控旺,土壤供給養分量乘以1.2的校正系數為宜。
(3)土壤速效養分利用系數。蔬菜施肥目前沒有準確的利用系數數據,一般經驗數據為土壤堿解氮的利用系數0.6,土壤有效磷的利用系數0.5,土壤速效鉀的利用系數1.0。
(4)肥料當季利用率。一般氮素化肥為30%45%,磷素化肥為25%-30%,鉀素化肥為20%-40%,有機類肥料分腐熟人畜糞便肥類為20%-40%,廄肥為15%-30%,土雜肥為5%30%。
在施肥時,要注意防止一次用量過高而造成高鹽危害,一般一次肥料施用量不應高于最大限量的2/3,在施用氯化銨和氯化鉀等氯化鹽類肥料時要尤為小心。
2,2,3蔬菜施肥方式
2,2,3,1施足基肥基肥,又叫底肥,一般在作物播種或定植前結合土壤耕作采取分層施肥的辦法,耕地前將有機肥撒施,配合深翻施于下層,速效性肥料施在上層并覆土。保證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kg,無機肥料的施用應按配肥結果確定,特別注意要減少氮肥、磷肥的施用,提高鉀肥的投入。一般瓜類(黃瓜、冬瓜等)和茄果類(番茄、辣椒、茄子)蔬菜每畝施磷酸二銨30-50kg、硫酸鉀40-60kg或三元素復合肥100kg;葉菜類(大白菜、甘藍、芹菜、韭菜等)蔬菜每畝施磷酸二銨30-40kg、硫酸鉀30-40kg或三元素復合肥80kg。
2,2,3,2合理追肥追肥是基肥的補充,應根據不同蔬菜、不同生長期的需肥特點,適時適量分期追肥。一般葉菜類在葉球形成期,根菜類在直根膨大期,茄果類在結果初期和盛果期需肥量大,應根據需要進行少量多次追肥。全生育期要配合進行葉面追肥,瓜類,茄果類蔬菜葉面追肥以氮、磷、鉀混合液或多元復合肥為主,也可用0.5%尿素加0.3%-0.5%磷酸二氫鉀噴施,全生育期共噴2-3次;另外微量元素肥料也有良好作用,有經驗表明瓜類蔬菜噴灑1%葡萄糖或蔗糖溶液可顯著增加蔬菜的含糖量,或減輕霜霉病等病害的發生;葉菜類蔬菜以尿素為主,噴施濃度為0.3%-0.5%,每畝用量75-100kg,全生育期共噴2-3次;蔥蒜類、根菜類蔬菜葉面追肥以磷、鉀肥為主,如0.2%磷酸二氫鉀溶液、過磷酸鈣及草木灰浸出液等;同時,還可根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狀況,噴施中微量元素肥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