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國慶
韭菜為多年生宿根草本蔬菜,為常年的綠葉菜之一。韭菜含有揮發性的硫化丙烯,因此具有辛辣味,有促進食欲的作用。韭菜除做菜用外,還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其根味辛,人肝經,溫巾,行氣,散瘀,葉味甘辛咸,性溫,人胃,肝,腎經,溫中行氣,散瘀,補肝腎,暖腰膝,壯陽固精。韭菜活血散瘀,理氣降逆,溫腎壯陽,韭汁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均有仰制作用。因此廣為人們所喜愛食用,隨著韭菜不斷擴大的規模化栽培,韭蛆的為害也逐年加重,成為制約韭菜生產的主要因素。為了防治韭蛆菜農往往使用大量農藥,嚴重影響韭菜的產量和質量。為適應無公害蔬菜市場的需求,我們于2005—2008年在我區東風鄉寺溝村進行了一系列的田間試驗、調查總結,摸索出一套綜合防治韭蛆的方法。
一、韭蛆的生活史和發生規律
1、韭蛆,學名韭菜遲眼蕈蚊,韭蛆的發生代數依據各地區和栽培模式的不同而異。保護地韭蛆幼蟲冬季不休眠,可周年發生,幼蟲繼續為害;露地栽培韭菜,在華北地區1年發生46代,春秋發生嚴重,多以幼蟲在韭菜鱗莖或根莖及其附近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以后,越冬幼蟲上升到1-2cm深處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為成蟲。5月中、下旬為第l代幼蟲為害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第2代幼蟲為害盛期,成蟲羽化盛期在7月上旬末至下旬初。第3代幼蟲9月中、下旬盛發,9月下旬至10上甸為成蟲羽化盛期。10月下旬以后第4代幼蟲陸續入土越冬。
2、在我區通過對韭菜露地、溫棚2種栽培方式的韭蛆幼蟲田間消長規律進行調查對比。發現露地栽培田韭蛆春季為害歷期較長,往往延續到6月份,溫棚栽培的地塊,春季為害期較短,冬季扣棚期為害最重,主要受栽培管理方式的影響。露地韭菜,春季至初夏是生長季節,在正常澆水條件下,土壤溫濕度適合韭蛆生長發育,造成這些地塊為害時期長;溫棚田在扣棚期棚內溫度回升,越冬的幼蟲慢慢復蘇,上移,再加上棚內土壤濕度大,容易造成韭蛆大發生。春季掀棚后,有的地塊韭菜旱,土壤含水量下降,幼蟲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春季為害輕,而且為害歷期縮短。
二、綜合防治技術
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優先選用植物源、生物源農藥,嚴格按照“農藥安使用規定”,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按照安全間隔期使用農藥。
1、農業防治
1)新植韭菜園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育苗移栽既可提高效益,又可減輕韭蛆為害。苗床選擇肥沃的冬閑地,按1:9確定苗床。播后地膜加小拱棚雙膜覆蓋,齊苗后揭去地膜,5月中旬撤去小拱棚。這樣可杜絕1代、2代韭蛆為害,又可減少3代蟲口基數。控制4代。適時(4-5年)換茬可減輕韭蛆為害。
2)生態控制。一是撤灰法。韭菜收割后,及時撒施1層草木灰,使土壤表層長期處于干燥狀態,可惡化成蟲產卵環境。二是早春韭菜剛開始生長時或秋季臨近蓋膜時,選擇溫暖天氣,扒開韭墩表層土,露出“韭胡”,晾曬5-7 d,可殺死部分韭蛆。三是清潔田園。搞好韭菜園統一規劃,及時清理溝渠邊的雜草,夏季養根用的廢棄韭菜不要在路邊隨意堆積。要集中統一處理。
2、物理防治
1)韭菜收割后畦面蓋膜。韭菜收割后立即在韭菜畦面上覆蓋塑料薄膜3~5 d,待韭菜傷口鮐,易吸引大批成蟲產卵的韭菜氣味消失后,再揭掉薄膜。
2)采用糖醋液、燈光誘殺。將盛有誘殺液(糖、醋、水、敵百蟲,按3:3:14:0,5配成)的盆子固定在距地面約1 m的高處,離盆口正上方30 cm處裝1盞30 W白熾燈。天黑前開燈,每日開燈2 h。每畝韭菜地放2-3盆,無燈的放4-5盆。每畝放10個點,3-5 d更換1次誘殺液。誘殺防治按5月上旬至6月下旬及9月上旬至9月下旬分2期進行。
3)黃板誘殺。利用害蟲對黃色較強的趨性,誘殺韭蛆成蟲及潛葉蠅、薊馬等小型害蟲。每畝用25 cm×40 cm的黃板25塊。黃板安放略高于所種植的韭菜即可。安裝1段時間后,一旦發現黃板黏滿害蟲,應立即更換或重新涂抹機油后再使用。
3、化學防治
1)在成蟲羽化盛期用40%辛硫磷EC 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EC 3 000倍液噴灑畦面,可直接殺死成蟲。
2)在幼蟲為害始盛期用植物源農藥1.1%苦參堿DP2-4 kg/畝。或40.8%毒死蜱EC600ml/畝、40%辛硫磷EC1000ml/畝、20%吡,辛EC1000ml/畝、20%毒·辛ECS00-600ml/畝,稀釋成100倍液,去掉噴霧器噴頭,對準韭菜根部灌藥,然后澆水。在產卵盛期至幼蟲孵化初期,也可噴75%滅蠅胺WP5000倍藥液。
大白菜軟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鄭秋英
大白菜是各地市場銷量大且價格看好的蔬菜之一,經濟效益顯著,但軟腐病一直是制約大白菜大面積發展的關鍵因素。農民俗稱腐爛病,水爛,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發生最晚的一種,一般從蓮座期到包心期開始發病,且發病最重,發病癥狀表現主要有基腐型、心腐型和外腐型3種類型。
一、病原
屬于歐氏桿菌屬的細菌,此菌在培養基上的菌落為灰白色,圓形或不定形,邊緣清晰,稍帶熒光。在pH值5.3-9.2均可生長,pH值7.2最適。病菌在缺氧條件下也能生長發育,不耐陽光和干燥,在日光下曝曬2h,大部分死亡,脫離寄主在土中只能存活15d左右,通過豬的消化道后則完全死亡。
二、發病癥狀
1、基腐型。植株外圍葉片在烈日下頂端萎垂,日落后又能恢復,持續幾天后,病株外葉平貼地面,心部或葉球外露。發病嚴重的植株,結球小,葉柄基部和根莖處心髓組織完全腐爛,輕碰病株即倒落,充滿灰黃色粘稠物,臭氣四溢,菜農稱“爛疙瘩”。
2、心腐型。病菌由菜幫基部傷口侵入菜心,形成水浸狀濕潤區,逐漸擴大后,變為淡灰褐色,發病組織呈粘滑軟腐狀。菜心部分葉球腐爛,結球外部無病狀,菜農稱“濕燒心”。
3、外腐型。病菌由葉柄外部葉片邊緣或葉球頂端傷口侵入,引起外葉邊緣焦枯,或在多雨條件下頂葉腐爛,在天氣轉睛干燥時腐爛葉片干枯呈薄紙狀。
三、侵染循環
白菜軟腐病菌主要在田閫病株、窯藏種株或土中未腐爛的病殘體及昆蟲體內、肥料中越冬,通過雨水、灌溉水、昆蟲、帶菌肥料等自然傳播媒介,從菜株的傷口侵入。由于該病菌寄主范圍廣,可在田間多種蔬菜上從春到秋傳染繁殖,不斷為害,最后傳播到秋大白菜上,大白菜發病后,在田間又能進行多次再侵染。另據報道,軟腐病菌從白菜幼芽階段起,在整個生育期內均可由根毛區侵入,潛伏在維管束中或通過維管束傳到地上各部位,在遇到厭氧性條件時才大量繁殖引起發病,稱之為潛伏侵染。大白菜潛伏帶菌率有時高達95%。
四、影響發病的因素
1、白菜傷口愈傷能力。由于軟腐病菌從傷
口侵入,所以愈傷組織形成的快慢直接影響到病害發生的輕重。
2、白菜的傷口類型。白菜的傷口有自然裂口、蟲傷、病傷和機械傷4種,引起軟腐病發病率最高的是葉柄上的自然裂口,這些自然裂口又以縱裂為主,多發生在久旱遇雨,澆水過量、蹲苗過度以后,這是該病侵染的主要途徑,其次是蟲傷。
3、昆蟲。昆蟲一方面可在白菜上造成傷口,有利于軟腐病菌侵入;另一方面,有的昆蟲體內外帶菌,直接起了傳染和接種作用。因此,凡是蟲害高的地塊,發病就重,由此可見,防治白菜蟲害對防治軟腐病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4、氣候。多雨條件易使葉片基部處于浸水和缺氧狀態,傷口不易愈合,又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傳播蔓延,同時多雨也常使氣溫偏低,不利于白菜傷口愈合,又能促使害蟲向白菜心內鉆藏,軟腐病菌隨害蟲進入而使發病較重。白菜苗期長期高溫干旱,土溫偏高,致使根系發育不良,根系發銹,隨著白菜的生長,自然裂口增加,導致病害加重。
5、栽培措施。(1)高畦與平畦。高畦或高壟土壤中氧氣充足,土壤中不易積水,有利于白菜愈傷組織的形成,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故發病輕。平畦地面易積水,土中氧氣缺乏,不利于白菜根系或葉柄基部愈傷組織的形成,故發病重。
(2)間作與輪作。白菜與麥類、豆類等糧田輪作或與蔥蒜類作物間作,發病輕,與茄科或瓜類蔬菜輪作,則發病重,因為這些蔬菜本身能感染軟腐病,因此其病殘體上保存有大量菌源,容易傳染,而且有的前茬害蟲多,容易使白菜遭受蟲害,造成更多的傳病機會。
(3)播種期。白菜播期早,包心也早,感病期也提前,發病一般都較重,尤其雨水偏多年份更明顯。
6,品種。疏心直筒型的品種,由于外葉直立,壟間不隱蔽,通風良好,在田間發病比外葉貼地的球型、牛心型的品種發病輕;柔嫩多汁的白幫品種,其抗性卻不如青幫品種;抗病毒病和霜霉病的品種,一般也抗軟腐病。
五、綜合防治措施
防治大白菜軟腐病應以加強田間管理、防治害蟲、利用抗病品種為主,再結合藥劑防治,才能收到較好效果。
1,栽培措施(1)避免將白菜與茄科、瓜類及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前茬以麥類、豆類和蔥蒜類作物為好。(2)避免將白菜種在低洼、粘重的地塊上。種前應深耕曬田,高壟或高畦種植,這樣可以改進土壤結構,提高肥力,促進病殘體腐解,減少病菌來源和減少害蟲。若同時加塑料膜覆蓋,8d即可殺滅土中病菌,且灌水時不易-浸幫,有利傷口愈合,減少染病機會。(3)增施底肥,及時追肥。底肥足、早追肥,可使苗期生長旺盛,后期多雨季節可耐水、耐肥,自然裂口少,防病效果顯著。(4)適期播種。早播,易使包心期的感病階段與雨季相遇,發病重;遲播,包心期推遲,有利于防病,但過遲又影響產量。(5)及時清除病菜。田間發現重病株,應及時收獲或拔除,特別是在雨前或灌水前。拔除病株后在病穴內撤石灰,再用土填實。收獲后,要及時清理田間病殘體。(6)合理澆水。大白菜雖說是水菜,但也并不是澆水越多越好。大白菜地塊土壤應該見干見濕,澆水太多、常保持地表濕潤給病菌繁生創造了條件。如果墑情差,確實需澆水,而有的植株又已發病,應于澆前1-2d拔除病株,同時將病株根部的土挖走再撒些生石灰、草木灰,將土翻松然后再于地表撒些生石灰粉,或者噴灑殺菌藥物再澆水。澆水的時間宜在早晨或下午5-6時后。
2、治蟲防病由于害蟲本身帶菌,而且可以造成傷口,因此防蟲是防治軟腐病的關鍵措施。從白菜幼苗期起,就應防治黃條跳、菜青蟲、小菜蛾、地蛆、甘藍夜盜蟲等害蟲。在蓮座期至包心期應重點防治菜粉蝶和蘿卜蠅,以防止它們在陰涼潮濕的葉片背面產卵和孵化,這一時期應結合葉面噴施,灌根2-3次,以徹底消滅地蛆危害。
3、選用抗病品種一般疏心直筒型的品種、青幫品種及抗病毒病、抗霜霉病的品種都較抗軟腐病,可選用此類品種種植。
4、藥劑防治(1)種子處理。可用豐靈50-100g拌種150g播種,或用種子重量1.0%1,5%的農抗751拌種。(2)苗期防病。在出苗后、閫苗、定苗期,用豐靈2025-3.75kg/hm2對水1500kg灌根。(3)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藥應以輕病株及其周圍為重點,注意應噴在接近地表的葉柄基部,常用藥劑有敵克松700—1000倍液、50%代森銨600-800倍液。
5、貯藏防病貯窖應事先1:40的福爾馬林等藥劑消毒,窖溫調至2—5℃。白菜人窖前先除去病葉,并曝曬1d,使外葉萎蔫,減少細菌入侵的可能。人窖后,每隔10—15d翻菜1次,剔除病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