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國內經濟今年一季度出現比較積極的變化,部分領先指標整體表現好于預期,其中,一季度貸款額增加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8%。與此同時,各地方的一季度經濟增速表現出冷熱不均的現象,部分出現企穩回暖跡象。
14省市區GDP增速超“8”天津領跑全國
從已公布的26個省市區經濟數據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各地方的經濟總量增長,在外部環境惡化的態勢下仍呈現出較樂觀的態勢。內蒙古、陜西、四川、天津等14個地區的增長幅度均超過了8%的全國目標,其中,天津一季度實現16%,位居各地之首。而浙江、廣東、上海等12個省市一季度經濟增長落后于今年保八的目標,其中山西一季度GDP下降8.1%,在已公布數據地區居于最末位。有專家分析指出,此次,一季度地方經濟增長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主要原因應歸結于地區經濟發展結構和區域規劃程度的差異性兩個方面。經濟增速位居全國第三的內蒙古之所以能保持15%的經濟增長率,關鍵在于能源、化工等6大優勢產業鏈一季度拉動全區工業增長了18個百分點。而浙江則由于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較差,在外需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生存和發展受到較大的限制。
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方面,大部分地方的此項指標表現均不錯,呈現出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基礎上回暖的跡象。部分地區的增長形勢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8個省份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10%以上。北京和寧夏的此項指標在一季度分別下降了3.4%和3.2%。
各地財政收入額在一季度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廣東、重慶、福建、北京4個地區的省級財政下降幅度較為明顯。其中,廣東一季度財政總收入同比下降27.3%;重慶市地方財政收入同比下降14.7%。與此同時,內蒙古、四川、吉林等省一季度財政收入實現“開門紅”。數據顯示,內蒙古一季度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34.4%,增幅位居全國各省市區前列。
強投資力量拉動內需四川78%漲幅全國最高
雖然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較往年有所放緩,但此次國內投資表現強勁。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個百分點。從各地方的情況來看,有14個省市區的投資漲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四川省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2%,高于2008年同期的水平46.4個百分點,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名列首位。
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0%。對20個省市區公布的數據統計顯示,有17個地區的此項指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中西部省市區的消費品零售額漲幅均超過了15%。重慶、天津兩地的增幅均在20%以上。
城鎮居民收入陜西居首4省市收入增幅回落
在已經公布本省一季度居民收入漲幅的10個地區中,陜西一季度城鎮居民現金收入增長近兩成,在各地中居首位。而河南、河北、寧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3.5個百分點、1個百分點和11.1個百分點。從各省市區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情況來看,有7個省市區的漲幅高于全國人均水平。其中,遼寧省以17.5%的增幅在7省市區中居首位。同時,四川、廣東、寧夏在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收入增幅出現一定的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居民收入的4大項收入來源中,轉移性收入增幅較大,而人均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則增幅較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以廣東為例,一季度該省城鎮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1203元,增長16.8%。人均經營性收入698元,同比下降了0.8%;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167.6元,同比增長18.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3個百分點。
29省市區進出口額負增長甘肅外貿額下降一半多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有29個省、市、區的進出口總額全部出現下滑,進出口總值相對上年同期下降了24.9%。其中東部和中部大部分省市的進出口總額下降幅度大部分在20%左右;西部地區則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寧夏、甘肅、重慶、內蒙古、云南5省區降幅均在30%以上。其中甘肅一季度進出口總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2%,回落74個百分點,而2月份的出口降幅創下了自1998年以來單月出口最高降幅。四川一季度對外貿易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1%。全省出口總值實現增長29.9%,增速居全國第一。
有關專家分析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國重點商品進出口額有將近90%出現下滑。雖然從3月中旬開始,在部分地區呈現出一定復蘇跡象,但整個一季度外貿形勢嚴峻。
(來源:《領導決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