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娟
[摘要]博客能讓普通網民完成個人網頁的創建、發布和更新,同時還具有動態更新和互動性強等優點。這些優點讓博客近幾年來以迅猛的速度發展,但在其發展的背后,許多問題也引發了我們深思:這種新興的網絡媒介與傳統媒體究竟是什么關系,他們之間的競爭是否會引發傳統媒體的消亡?本文將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博客競爭傳統媒體
一、博客“引爆”現狀
對于博客。其簡單定義就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和網絡鏈接、內容按時間順序排列,并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2007年,中國博客作者已達4700萬,平均每30個中國人、近每4個網民中就有一個博客作者。博客的發展不斷呈現“引爆”態勢,其具體表現在:發展速度驚人,博客影響力顯著
近年來,我國博客發展速度驚人,影響力顯著。一方面,我國博客網站數量不斷增多,博客人數不斷增加,另外,博客作為一種產業進入發展期。雖然網上有關我國博客數量的統計各異,但有關調查數據普遍顯示我國博客數量呈現迅猛增長態勢。從最初的不足1萬人,到現在平均每30個中國人、近每4個網民中就有一個是博客作者。博客經歷了最初發展期到現在商業化、大眾化的發展過程。
博客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
博客人群由精英走向草根
最初使用博客的,人群是技術人員和社會精英占大多數,但從2005年開始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據搜狐10月12日發布的《全球中文博客發展報告》顯示:70%以上的博客用戶月收入不足2000元或無收入,其中學生占了近一半。百度發布的信息顯示,到2005年12月19日,在中文互聯網領域,博客站點達到3682萬個。博客人數達到1600萬,平均每個Blogger擁有大概2,3個Blog。與這種發展勢頭對應,幾乎所有博客服務商都提出了“人人博客”的奮斗目標。
博客服務商不斷增多,商業化競爭激烈
2002年8月,方興東、王俊秀開通博客中國(blogchina)網站,開始了博客在中國的全面啟蒙和推動。在此之后。博客的服務商在不斷增多。2004年1月天涯博客開通等等,百度根據服務商收錄的博客數量,排出了居于前10名的博客服務商名次:MSNSpaces、博客網、天涯博客、中國博客網、中華部落閣、博客園、網易博客、CSDNBlog、和訊博客、Donews博客。這些現象的出現,充分說明了博客服務商的增多,以及博客產業激烈的競爭。
博客與傳統媒體競爭激烈
博客作為一個開放的個人媒介,它給受眾提供了接觸的可能性。博客的迅猛發展沖擊著傳統媒體的影響力。甚至于有人認為博客是繼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之后的“第五媒體”。博客的內容又相當豐富,能夠滿足受眾不同層次的需要。博客引發的新一輪互聯網熱潮讓傳統門戶網站感到了威脅。隨著技術的發展,博客日益成為一個觸手可及的媒介渠道。
二、博客對傳統媒體的延伸補充
首先,博客的大部分內容都來源于傳統媒體,是傳統媒體內容的補充。許多博客作者在搜集信息時,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從大眾媒介中選擇,所以說大部分博客內容的鏈接都是來源于傳統媒體集團或是其他網絡媒體報道的信息集合。但任何媒體都不可能建立一支覆蓋各個角落的記者隊伍,任何先進的交通設備和通信技術也無法保證記者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內趕到現場。而作為博客寫手的民眾,正好彌補了傳統媒體在這方面的不足。身處新聞現場的博客寫手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通過博客手段將新聞傳播到整個世界。
其次,博客是傳統媒體新聞觸角和報道視角的延伸和補充。一些傳統媒體會在博客上采集新聞線索,這為傳統媒體新聞觸角的延伸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另外,作為個性化寫作的博客,在報道視野上對傳統媒體也是很好的補充和延伸。許多大眾傳媒由于其政治和商業利益的局限性,在發布新聞時容易趨向同一聲音,而博客這種庶民的寫作,容易讓新聞的報道視角呈現個性化和獨特化。
第三,博客是傳統媒體影響力的放大器。博客的巨大影響力給傳統媒體提高影響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傳統媒體可以把報道的焦點內容放到博客中,以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從而增強其報道的影響力。此外,有些在傳統媒體沒有完全展開的話題,也可以放到博客中作為專題持續性地討論,彌補傳統媒體在報道主題延展性上的不足,從而增強傳統媒體的影響力。
三、博客與傳統媒體的競爭
1傳播者方面:傳播主體的比較與競爭
傳統媒體信息發布往往由政府和社會組織控制,而博客是個人所擁有,信息發布比較自由,而且傳統媒體的傳播者主要是新聞從業人員,其中也包括一些來自民間的特約通訊員。而博客信息發布者的身份十分龐雜,他們的年齡、學歷、職業背景各異,興趣、愛好也是五花八門。博客寫作者中當然也包括新聞從業人員,但更多的是非職業記者身份的個人,他們第一時間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或以文字或圖像的方式傳遍世界。博客的出現不可避免地對傳統媒體從業人員的身份資格產生沖擊,隨之而來的還有寫作手法、文體形式、風格及題材內容等方面的影響。
2傳播內容方面:傳播形式與流程的比較與競爭,博客內容的多樣性使傳統媒體遜色
每個博客的風格和個性都是不一樣的,而傳統媒體由于受到媒體把關理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影響,在多樣性方面,其傳播內容與博客是無法比擬的。因此,博客內容的多樣性使得傳統媒體遜色不少,有部分人喜歡從博客中獲得信息。另外,由于主流媒體集團的政治傾向和利益化報道。于是博客網站便成為由傳統媒體的專業記者發布消息的第二出口。從傳播流程來講,博客與傳統媒體的關鍵區別在于,傳統媒體具有中間修改與控制過程,往往是編輯、主任、總編層層把關。而博客信息的個人發布,從內容到形式,沒有任何限制。這樣,博客作為一種傳媒工具滿足了人們閱讀和獲取沒有經過加工的原始內容的需要。
3受眾方面:吸引分流了傳統媒體的受眾群
正因為博客具有大眾媒體所缺少的優勢,許多受眾選擇了從博客中獲得信息這一方式。這意味著博客吸引分流了傳統媒體的受眾群。以徐靜蕾的博客為例,2006年2月13日,博客點擊量沖破千萬大關。由于越來越多的人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在博客上,他們用來關注傳統媒體的時間便會減少,報紙、雜志的訂閱和閱讀量相應會減少。
4影響力方面:削弱和挑戰了傳統媒體的“話語霸權”與議程設置功能
博客動搖了傳統媒體對話語權的壟斷控制,因此影響了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博客不被投資所代表的利益集團控制話語,博客只注重對信息進行多方位的還原。在較有公信力的博
客網站,能夠看到同一事件,與傳統媒體截然不同的橫斷面,多角度感知事物的原貌。也能夠看到在傳統媒體上看不到的,對某些敏感問題的報道和分析。在傳統媒體世界里,編輯和主編決定哪一篇文章可以發表。而在博客世界里。每一個博客自己就是主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寫什/厶,怎樣寫,用何種形式公布出來,時間快得如同閃電。
四、博客能否取代傳統媒體
近年來,博客不可能改變傳統媒體的性質,更不會取而代之成為媒介的主流。
1博客缺乏大眾傳媒所具有的公信力與可信度,博客新聞的真實性與權威性容易得到質疑。
博客畢竟只是個人的新聞發布,博客的寫作者們似乎也沒有把博客當作一個嚴肅的東西,更多的只是抱著好奇和娛樂的心理接近,博客并不具備一般意義上的傳統媒體所具備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目前,對博客的約束更多地依靠自律,來自法律層面的制約還不免滯后。然而,博客建設僅僅依賴于自律是遠遠不夠的。即便是博客網站紛紛出臺博客自律公約,但目前博客要想如傳統媒體那樣具備較高的公信力尚是任重道遠。
2從人員素質看,大眾傳媒擁有專業的高水平的新聞工作人員,而博客所擁有的大多是非新聞工作者,媒介素養和人員素質都低于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擁有一支訓練有素,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記者和編輯隊伍,他們有較強的新聞敏感,能在各種條件下完成新聞采編任務;而太多數新聞博客非職業新聞工作者,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和應有的媒介素養,很難做到對新聞價值的全面把握和對新聞事件的深度分析。雖然也有不少傳媒精英和社會知名人士開了博客,但那畢竟是少數,太多數博客都屬于“草根博客”,這也就決定了博客對于新聞進行整合及深度加工的水平較低。
3博客所提供內容過于隨意和自由,沖淡了新聞傳播的社會責任。
博客屬于個人的信息寫作,因此其寫作內容自由隨意,這種特點既是博客廣受歡迎的原因。同時也成為博客寫作觸犯法律、道德的重要原因。博客主要是運用鏈接的方式獲得信息,這種方式帶來了知識產權侵權、隱私和名譽等問題的出現。近幾年,博客出現的糾紛案件越來越多。如木子美在其性愛日記中直呼某搖滾歌手的名字,是對后者隱私權的一種侵害,而在網上公開情色文字,也觸犯了社會倫理道德的底線。博客發布侮辱、誹謗他人的信息可能造成對他人名譽的侵害。
4博客具有原創性不足與發行渠道單一等缺點,博客新聞必須借助傳統媒體才能得以更大范圍的傳播。
博客具有原創性不足和發行渠道單一的缺點,首先超鏈接是博客極其重要的特性,因此在博客中有很多新聞都是通過超鏈接的方法轉載過來的,原創性不足。博客的發行渠道不像大眾傳播媒體那樣廣泛,增加博客點擊率是博客發行的主要手段。其次,新聞博客采寫編大都由博客寫作者一人負責。人力與物力十分有限,因而無法持續推出第一手新聞。另外,博客寫作者沒有新聞采訪權。這也就決定了他們很難出原創性的新聞。
5從傳播效果看,無論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上來說,博客都不及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能夠根據自己的編輯方針對新聞報道精心的策劃和嚴密的組織,把報道的深度和廣度結合起來;而新聞博客具有自發性、自主性和隨意性,其傳播的出發點一般不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為滿足個人傾訴、交往和與朋友共享信息的需要:選擇內容的立足點不是大眾的需求和品味,而更多的依據個人的意愿、偏好和傾向;對新聞內容的敘述不是通過“第三方”的轉述,而是以第一稱“我”寫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看法。以上可以看出,從傳播效果來看,無論是從報道的深度還是廣度來說,博客都不及大眾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