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清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新聞傳播教育發展迅速,但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影響或者說阻礙了新聞傳播教育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比較傳媒大國美國的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經驗,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關鍵詞]新聞傳播教育美國
近年,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發展蒸蒸日上,新聞傳播業內競爭也是空前激烈。新聞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培育更多優秀的新聞傳播專業人才,這自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任務。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從1983年5月中宣部與教育部在北京召開首屆全國新聞教育工作座談會和1984年10月中國新聞教育學會正式成立以來逐步開始的。20余年間,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事業的大踏步前進并占據了重要地位,同時與全國新聞傳媒業的命運息息相關。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各種類型的新聞傳播學院的設立如雨后春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類綜合性大學、理工大學、師范大學、藝術類大學及職業技術院校辦有新聞傳播類專業的高校已近千。
這種態勢絕非短暫的泡沫效應,而是我國新聞傳播業的地位空前提高讓人們認識到新聞傳播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全社會對新聞領域向往,很多八從小就有做新聞記者、編輯或主持人的理想,認為不僅能擁有熒屏上的光鮮,還可以為社會和人民“伸張正義”。這些因素在客觀上為我國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辦學環境。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使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客觀上培養了大批有專業素養的新聞從業人員,但同時也逐步暴露出新聞傳播教育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高校擴招造成新聞專業學生爆增,而培養出的學生多具有理論知識而非專業技能,這讓新聞機梅對從高校走出的許多新聞人才大失所望。
分析20余年間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可以發現如下方面的問題:
1發展迅速,質量下降
很多高校并非具備創辦新聞傳播專業的基礎,而是因為看到該專業發展趨勢火爆、能有很好的生源,便盲目創辦或者擴招。專業是建立了,但專業沒有深厚的文化基點,就不免在培養方式上流于表面,學生質量也就下降了。
2專業教學的理論知識落后
我國新聞傳播業雖然發展很快,但在我國還是一個年輕行業,因此理論積淀并不厚實,許多傳播學和新聞學的經典著作還是外國的。特別是美國的。但由于國情不同。理論的借鑒不能全部靠“拿來”,這就對理論學習造成障礙。且我國的較多新聞專業傳播理論著作很多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求,老師在選擇教材的時候感到困惑,學生也無所適從。
3新聞傳播教育不能緊密地和實踐相結合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全職教師占絕大多數。很多教師擁有豐富的理論而非實踐知識。一些學校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便采用講座和報告會的形式聘請有經驗的媒體工作者對學生進行輔導,而這種輔導多無法形成長效機制,請來的媒體工作者由于個人的觀點迥異,無法為學生們帶來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4新聞專業的學生得不到充分的實踐教育
眾所周知。新聞傳播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也非常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但實踐教育的渠道并不豐富。多數學校校報、電視臺承擔著實踐教育基地的功能,但由于不能和社會上的新聞專業需求掛鉤,學生的職業精神和技能無法得到專業的訓練。當然還有更多學生選擇在媒體單位實習,但實習期一般較短且僅僅設在最后一學年,學生在實習中發現不足后無法回學校進行進一步提高,且更多學生并不能把實習落到實處,而只是當作任務完成,讓唯一能起作用的實踐機會流于形式。
5高校對學生和老師的考核標準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合格的標準更多的還是對畢業論文的審核,實習的成績當然也納人其中。但比重不大。同時,受我國高校教師評價標準的制約,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的考核也離不開學術論文的質量和數量,因此老師的實踐和檢驗專業素質、能力的機會更少,這樣怎能教出業務素質高的學生?
他山之石:美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啟示
讓我們來看美國作為傳媒大國,其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特點:
美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目標明確定位在培養學生的采訪、寫作、編輯及評論等基本業務能力,提高他們感覺新聞的積極性和敏感性;同時重視新聞職業精神的培養。
美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課程由專業課和基礎課構成。專業課以新聞傳播業務課為中心,把如何寫好新聞、制作新聞作為教育重點;且并行開設大量社會科學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理論素質。
美國高校重視新聞實踐基地的建設,實踐體系完備,與社會充分接軌。例如,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擁有真正的報社、電臺和電視臺。學院主辦的電視臺是美國國家廣播電視臺NBC的一個分支機構,也是全世界惟一一家由學生擔任記者、制片人和電視錄像制作入的商業電視臺,每天有三小時的新聞直播節目,成為最好的為學生進入現實世界做準備的培訓。他們主張學生通過新聞實踐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僅僅談論這個職業。
美國新聞傳播專業普遍要求老師有新聞實踐背景。據統計,美國新聞傳播專業全職教師僅為30%,學校從校外聘請了大量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老師,他們多來自著名媒體,擔任一線教學任務。密蘇里新聞學院的教師中。專職理論教師和專職、兼職實踐教師各占一半,其中有三名專業實踐教師獲得過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
和我國許多高校對教師的學術成果要求不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對教師的考核,沒有學術研究要求,而代以發表新聞作品的要求。對碩士畢業生,要求提交一份60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的報道或長達30分鐘的電視節目報道,不強求發表或播出。這充分體現了以實踐為主的教學目標,從而引導學生重視實踐教育課程。
美國新聞傳播教育的特點應該對我國的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有所啟發。我們不僅要確定長遠而務實的培養目標,更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不僅培養學生最扎實和前沿的理論素質,還要采取各種措施把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在實處,才能培養出色的新聞工作者,促進我國新聞傳播教育和新聞事業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