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乙名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 重慶 404000)お
摘 要:目的:觀察關節鏡鏡下清理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A)的療效。方法:66例OA患者采用關節鏡鏡下清理術治療,術后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隨訪觀察療效。結果:優43例,良17例,可6例,總優良率達90.9%。結論:關節鏡鏡下清理術治療OA具有良好療效,但應掌握手術適應癥,有嚴重內科疾病、體重超標、FTA>180°等,應是禁忌癥。關鍵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鏡下清理術
中圖分類號:R65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3-0050-01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A)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以關節軟骨退變伴骨贅增生為特點,臨床上很難徹底治愈。2004年6月~2007年5月,筆者應用關節鏡鏡下清理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66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治療的OA患者共66例,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齡55~72歲,平均62.5歲;左側38例,右側28例;病程1~5年。X線分期:初期:骨硬化、骨贅,無關節間隙狹窄或消失;中期:關節間隙狹窄或消失;晚期:脛骨負重面磨損或缺損。32例股脛角FTA<180°,6例FTA>180°。
診斷標準[1]:膝關節疼痛,骨贅形成,年齡>50歲,晨僵<30min,膝關節主動運動時有摩擦音。
1.2 手術方法
術前常規體檢、排除手術禁忌癥。選用持續硬外麻、平臥位,患肢膝下垂,常規消毒、鋪巾,驅血后綁止血帶,作關節鏡前內、前外入路,按順序全面檢查膝關節腔內各種結構,了解其病變情況,刨削增生的滑膜組織、切除骨贅、修整半月板,松解、切除關節內纖維粘連索條,發現游離體應取凈,用大量生理鹽水持續灌洗關節腔,一般單膝用水量為4000~6000mL,進器械口各縫合一針,手術結束。
1.3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抗炎、對癥處理,患膝用彈力繃帶適當包扎3天,第4天起鼓勵下床活動,7天時可拆線。術后同時進行四頭肌收縮訓練,提高肌力。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每周1次,4~5次為1個療程,一般注射1~3個療程。
2 結果
本組病例隨訪1~2年,平均1.2年。術后1年攝片復查、門診隨訪,膝關節間隙無改變,FTA角無變化。按膝關節四級評定方法進行分級評定[2]。其中優43例,良17例,可6例,總優良率達90.9%。6例療效欠佳者,其中3例FTA>180°,另3例為明顯的肥胖、超重。
3 討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正常關節軟骨膠原結構喪失及軟骨繼發性增生,伴有滑膜不同程度增生,其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來,關節鏡技術因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低等優點,在手術治療膝關節病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關節鏡下清理可用大量生理鹽水灌洗關節腔,清除各種炎性介質和炎性蛋白,降低膝內壓,調節膝關節的滲透壓和酸堿度,補充電解質,同時可去除骨贅,修平關節面,松解粘連,切除增生的滑膜組織,修整半月板,達到緩解疼痛、增加關節活動的目的。術后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納,可以補充內源性透明質酸的不足,恢復關節液及關節組織基質流變等內環境的恒定,增強機械性潤滑,緩解滑膜炎癥,消除致痛因子,減輕軟骨破壞及粘連,改善關節功能。因此,關節鏡下清理術是目前治療膝關節炎的較好方法。
本組研究資料也表明,采用關節鏡鏡下清理術治療OA,總優良率達90.9%,具有良好的療效,6例效果欠佳者為FTA>180°或肥胖患者。因此,臨床上應注意手術適應癥,筆者認為患有嚴重內科疾病、體重超標、FTA>180°、骨性關節炎晚期內、外股脛關節間隙均為狹窄者應是禁忌癥。
參考文獻:
[1] KUETTNER KE,COLE AA. Cartilage degeneration in different human joints[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05, 13(2):93-103.
[2] 郭磊,白希壯,張世亮.關節鏡下關節灌洗清理術對老年性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07,36(5):584-586.
(責任編輯:曾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