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峰 張蘇川 仇克難 劉 敏
(江漢大學附屬武漢市六醫院,湖北 武漢 430016) お
摘 要:目的:了解大劑量普伐他汀對血漿C反應蛋白(CRP)的影響。方法:將84例合并血脂異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2例(口服普伐他汀20mg qn ×6個月),強化治療組42例(口服普伐他汀40 mg qn×6個月),治療前后分別測定兩組血漿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h、低密度脂蛋白LDL-ch和血漿C反應蛋白(CRP)的濃度。結果:6個月后治療組TC、TG、LDL-ch分別降低了 20.2%,5.95%,22.2 %,HDL-ch升高了8.26%,CRP降低了8.1%,且獨立于TC、TG、LDL-ch的降低;強化治療組TC、TG、LDL-ch分別降低了31.4%、13.5%、31.5%,HDL-ch升高了18.69%,CRP降低了34.9%,較治療組更具明顯效果。結論:普伐他汀可以在短期內對血脂異常有明顯調節作用,還可以降低血漿CRP水平,較大劑量作用更加明顯,且降低CRP水平的作用獨立于調脂作用以外。
關鍵詞:強化調脂;血脂異常;冠心病高危人群;C反應蛋白
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3-0093-02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局部或全身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血漿C反應蛋白(CRP)濃度可作為慢性炎癥的標志物,表明系統的炎癥狀態。近年來已證實CRP可以作為冠心?。–HD)的獨立危險因子之一,預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事件的危險。他汀類藥物不僅有調脂作用,而且還有除調脂外的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作用,能直接降低血漿CRP濃度,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中CHD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本研究主要是觀察不同劑量普伐他汀對合并髙脂血癥 CHD高危人群的CRP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病例入選標準:參照冠心病防治指南,具有血脂異常:LDL-ch≥2.6mmol/L 和或 TC≥4.6 mmol/L和或HDL-ch≤1.1 mmol/L和或TG≥1.5mmol/L及以下4項危險因素中的任意2項的人群:①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②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③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④吸煙。
排除標準:①已診斷CHD;②2個月內有急性炎癥性疾病;③有慢性風濕或結締組織病史;④對他汀類藥物過敏或肝功能不良者。
入選患者84例,隨機分為2組即強化治療組(Q組)和治療組(Z組)。2組患者的基礎臨床特征,如年齡、性別、血壓、體重指數、吸煙史、糖尿病、血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強化治療組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齡(62±5)歲,合并高血壓34例,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22例,吸煙22例,BMI≥25者19例;普通治療組42例,其中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齡(63±4)歲,合并高血壓36例,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21例,吸煙25例,BMI≥25者18例。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普伐他汀片(puvastain)(20mg,由上海三共制藥公司生產)。強化治療組予以控制飲食、改變生活方式及普伐他汀40mg口服,每晚1次;治療組予以控制飲食、改變生活方式及普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治療時間為6個月,3組人群分別在治療前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采用酶法,檢測血漿LDL-ch、TC、TG、HDL-ch、CRP,同時監測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組規。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和區組方差分析。所有統計分析均使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治療前后血脂各項指標檢測結果,表1所示。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CPR的變化
治療組在治療前血漿CRP水平為(3.20± 0.38)mg/L,治療后為(2.94±0.32)mg/L,較治療前降低了 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強化治療組治療前為(3.32 ± 0.34)mg/L,治療后為(2.16± 0.24)mg/L,較治療前降低了34.9%,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表2所示。

2.2 治療組及強化治療組血漿CPR變化與血脂的相關性
由表2可知,Z組及Q組血漿CRP濃度的降低與血漿TC,LDL-ch的降低無明顯相關性(P>0.05),但與血漿HDL-ch濃度的升高呈顯著負相關(r=-0.18,P<0.01)。
3 討論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CRP升高與心血管危險因素有很大的相關性,當CRP>3mg/L時心血管病發病的危險明顯升高,目前國內外已有多個臨床實驗證實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CRP濃度,從而減少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但對他汀類藥物治療過程中CRP變化與血脂的關系和不同劑量他汀藥物對CRP水平的影響研究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及強化治療組的患者血脂水平在6個月時明顯改善,TC、LDL-ch分別較治療前降低,HDL-ch較前升高,而治療6個月后血漿CRP水平也明顯降低。CRP是炎癥反應標記物,這表明他汀類藥物不僅有明顯的調脂療效,還有調脂以外的抗炎作用,這一結果與國內外多項臨床觀察結果相同。
本研究還發現,不同劑量的他汀類藥物與CRP的降低程度直接相關。相對較大劑量的普伐他汀更能顯著降低血漿CRP水平,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性,使患者獲得更多調脂以外的益處。并且血漿CRP濃度降低與血漿TC、LDL-ch濃度的降低無明顯相關性,這表明普伐他汀降低CRP的作用是獨立于其調脂作用以外的。
總之,本研究證實了普伐他汀可以在短期內降低血漿TC、LDL-ch及CRP水平,較大劑量時此作用更加明顯,且降低CRP水平的作用獨立于調脂作用以外。因此,早期對具有多種冠心病危險因素的髙脂血癥患者使用普伐他汀治療,可能會有效減少CHD事件的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但這一結論還需進行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參考文獻:
[1] MASERI A.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and ischemic events-exploring the hidden side of the moo[J].N Engi J Med,1997,336:1014-1016.
[2] RUS H,NICULESCU FI. Inflammation,aspirin,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N Engl J Med,1997,337:423-424.
[3] GASPARDONE A,CREA F,VERSASCI F,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fter successful coronary-arte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J]. Am J Cardiol,1998,82:515-518.
(責任編輯:陳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