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晶 岳沛平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お
摘 要:急性膽囊炎易被誤診為肝管及膽總管結石,延誤治療。因此在急性膽囊炎超聲影像診斷、鑒別與辨證的過程中,要見微知著,全面細致,中西雜糅,經充分考慮再下結論,才能具有準確的判斷力和較強的預見性;此外,在該病的治療上要審時度勢,選擇正確的手術方案或實施保守治療。
關鍵詞:急性膽囊炎;超聲檢查;影像診斷;辨證
中圖分類號:R57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3-0110-02
急性膽囊炎易被誤診為肝其它疾病,因此在檢查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 見微知著,全面細致——精確與其它病癥相鑒別
急性膽囊炎常常被誤診為肝管和膽總管結石,可能由于檢查時肝管及膽總管內可見多個回聲增強光團,并伴聲影;很可能是由于膽道炎性梗阻,膽道內炎性細胞,組織碎屑沉淀凝集成團而造成的強回聲被誤診為結石。因此對于膽囊附近回聲帶的增強要多作考慮,以區分結石和炎性梗阻的團塊。相類似的,急性膽囊炎也常與急性胰腺炎相混淆,并且相互影響,有急性膽囊炎合并膽囊炎者,也有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炎者。前者膽囊輪廓明顯增加,壁毛糙,增厚明顯可呈雙層,張力增高,透聲差;后者以胰腺輪廓明顯增大、增厚為特征。應在進行體格檢查、生化檢查(血、尿淀粉酶測定等)時,結合超聲等檢查進行鑒別。此外,臨床也有右下肺炎被誤診為急性膽囊炎的病例,尤其是一些原先有慢性膽囊炎、膽結石病史的右下肺炎患者。當患者惡心嘔吐、右上腹疼痛、發熱并伴咳嗽,超聲顯示膽囊體積增大、壁增厚、有結石影時,一般多忽略了發熱伴咳嗽癥狀,僅考慮為慢性膽結石急性發作。但是作膽囊炎治療后并未見效,再拍胸片發現右下肺密度增高影,才考慮為急性右下肺炎。這也說明在超聲檢查的同時還要充分結合患者的癥狀、體征及發病原因,綜合考量,再下結論。
回顧文獻,也可見到一些過于肥胖、腹壁下垂的急性膽囊炎患者被誤診為急性闌尾炎的報道[1]。其誤診原因是:這一類病人體型過于肥胖,膽囊深陷,大網膜與壁層腹肌隔離,右下腹腹膜直接接受刺激,表現為右上腹疼痛不明顯,且疼痛偏于右下腹,與闌尾炎癥狀類似。
2 中西雜糅——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急性膽囊炎在分型中應該多屬于肝膽濕熱型和熱毒型,發病急,轉變快。也有部分病癥由肝郁氣滯引發,病情較輕淺。根據《中醫影像診斷學》分類標準[2]:肝膽濕熱型:膽囊輪廓明顯增加,壁毛糙,增厚明顯可呈雙層,張力增高,透聲差,囊內可有彌漫性小光點或中等強度之沉積性回聲,為伴結石或結石嵌頓,結石可較多,以大中結石為主,肝內膽管、膽總管、肝總管可模糊毛糙;熱毒型:膽囊極度增大,壁增厚明顯,呈低回聲暗帶,囊后壁遠端回聲增強區不明顯,膽囊內透聲差,見散在不均細光點,無聲影,結石往往以大結石為主,分布在膽囊頸、膽囊管,同時伴膽總管結石,膽總管壁毛糙增厚、模糊或擴張;肝郁氣滯型:膽囊形態正常或略大,壁毛糙也可稍增厚,透聲正常或稍差,伴結石時或較高,以中等結石為主;肝部脾虛型:膽囊細長或縮小,甚則變型,囊壁增厚,厚薄不均,呈不規則形,與周圍粘連,膽囊輪廓與肝臟分界不清或消失,透聲差,張力低,膽汁少,緊裹結石,以中小結石為主,膽囊收縮率明顯降低。
常熹[3]對104例急性膽囊炎的超聲影像根,據上述分類與中醫臨床辨證證型的符合率統計摘錄如下:其中肝郁氣滯型65例中63例符合,符合率達96.9%;肝膽濕熱型32例中26例符合,符合率達81.3%;肝郁脾虛型6例中有5例符合,單獨1例的熱毒型并不符合,但尚不能說明問題。由此可見中醫證型和影像學的這一對照關系是可以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因此,在臨床上,我們可以應用中醫的辨證分型預測急性膽囊炎可能的超聲表現,也可以根據超聲表現參考并證實自己的辨證,有助于進一步的治療。當然從分類標準看,從肝郁氣滯型到肝膽濕熱型,再到熱毒型的超聲對照標準,是一個病變程度由輕到重的分層體現過程,也體現了病情由輕到重的發展,對每一階段中醫證型和西醫超聲特點都是很好的體現。
3 審時度勢——正確選擇手術方法
目前普遍認為急性膽囊炎在發作期宜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手術。雖然膽囊炎的超聲檢查判斷并不困難,但是必須充分結合其發病期、病變的超聲檢查情況,注意排查。尤其遇到復雜情況如炎性水腫明顯、結石嵌頓頸尾部、回聲不清晰、膽囊壁增厚顯著等情況時要及時準確地判斷,選擇保守或手術治療,確定手術的方法及手術注意事項。盡量減少采取腹腔鏡未果轉投開腹切除手術的情況,并且對手術中的問題要有一定預見性,做到審時度勢,正確選擇手術方法。以往急性膽囊炎是不主張用腹腔鏡的,尤其結石性的急性膽囊炎,過去是腹腔鏡切除的相對與絕對禁忌證[4]。但是隨著技術改良革新,很多急性膽囊炎手術可采取創傷小、恢復快的腹腔鏡,但是有些病人由于膽囊嚴重感染發炎或者發生膽總管阻塞、巨型結石等情況,仍然需要做開腹膽囊切除術。因此超聲檢查的正確判斷對選擇手術方法至關重要。此外結石數量、大小,結石部位和膽管長度密切相關。若在急性期即使可見明顯水腫,但是結石較小而少或無,膽管長度較長,粘連程度較輕,漿膜粘膜容易分離,仍然可以使用腹腔鏡。但是如果膽囊壁增厚明顯,腹腔鏡手術難度加大。此外若有結石多發或巨大,膽管較短,粘連嚴重等要考慮開腹手術。當然這些影響因素相疊加,或單個因素越嚴重,開腹手術的難度也會越大。另外手術必須要考慮膽囊三角區解剖時不清晰伴脂肪沉淀、膽管難剝離、出血量增加、膽囊破漏和移出困難等各種情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超聲檢查顯示膽囊腫大,膽囊頸部不清,必須在排除十二指腸氣體干擾的情況下考慮是否是頸部結石嵌頓,這種情況一般開腹手術也比較困難,因為結石聲影影響到了膽囊管結石到膽總管距離的測量,并且可能伴有比較嚴重的炎癥滲出。
4 結語
在急性膽囊炎超聲影像診斷、鑒別與辨證的過程中,要見微知著,全面細致,中西雜糅,充分考慮再下結論,方能具有準確的判斷力和較強的預見性;治療上要審時度勢,選擇正確的手術方案或行保守治療。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故圣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在急性膽囊炎的超聲檢查中,尤以見微知著最為關鍵。必須遵循此道,從而把握病情,雖不為圣人,亦為醫道也。
參考文獻:
[1] 方斌.急性膽囊炎誤診為急性闌尾炎25例臨床分析[J].實用鄉村醫生雜志,1995,5(10):31.
[2] 惲敏.中醫影像診斷學[M].第1版.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
[3] 常熹.中醫影像診斷學膽囊炎篇實用價值探析[J].江蘇中醫,1988,19(2):15.
(責任編輯:陳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