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哲 曲延平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二十多年來,利用先進的加工與保鮮設施條件,扎實開展果蔬加工與保鮮應用技術研究,組織行業技術研討會培訓班,宣傳推廣實用技術,有效提升了我國果蔬加工企業和貯藏保鮮企業的技術素質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成為我國果蔬加工與保鮮行業的技術后盾,推動了供銷社事業和“三農”發展。
一、搭建培訓高地,推動果蔬加工行業國際化發展
中國是果蔬加工出口大國,大型企業多,出口企業多。針對我國果蔬加工大型企業質量安全和技術訴求,濟南果品研究院發揮自身加工技術優勢和在國內外行業的知名度和良好影響力,自1998年以來,我院連續10年與國際果汁工業保護協會(SGF)聯袂在中國舉辦國際性“SGF中國區域代表會暨中國果蔬加工技術培訓研討會”,每次會議都吸引我國大型果蔬加工企業技術負責人200多人參會。會議重點傳授果蔬加工新技術,國際果蔬加工發展新動向,邀請國際知名果蔬加工企業或設備制造企業介紹經驗,先后有意大利貝爾杜奇公司,瑞典阿法拉伐公司、丹麥諾維信公司,德國德樂公司等國際著名公司加入研討交流。近年來又牽手組織的大型國際果汁加工培訓交流會。分別在大連、青島、西安、濟南、煙臺等果蔬主要加工地區舉辦,國內匯源果汁,中魯集團、海升集團、真愛果汁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高級技術負責人參與,交流會內容緊密結合世界果蔬加工業現狀最新技術、最新產品潮流,果蔬加工業發展趨向以及關鍵技術控制,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化生產等企業界技術焦點,成為我國果蔬界的年度技術交流盛會,2005年起國際果汁保護協會(SGF)在濟南果品研究院設立了SGF中國辦公室,使濟南果品院在行業中的技術優勢和號召力進一步增強。
二、傳授果蔬保鮮實用技術,拉動果蔬企業提升素質
我國保鮮企業主要特點是數量多,規模小、技術素質參次不齊,近年來,果蔬保鮮行業盲目上馬,建庫房,搶購入庫,大量貯藏大蒜,蒜苔,蘋果、圓蔥等,由于缺乏技術支撐和信息引導,脫離大眾消費實際,造成了90%的貯戶經濟虧損。這種形勢下,濟南果品研究院拿出科研力量,深入產區和保鮮企業調查搜集信息,研究大宗水果蘋果,梨,葡萄等和蒜苔、大蒜、圓蔥等特色蔬菜保鮮技術,尤其是貯存期真菌病害、冷害,氣體傷害等問題以及入庫前的預冷技術。2月中旬在濟南舉辦全國性果蔬貯藏保鮮技術與市場形勢分析研討會,邀請中國農業大學保鮮學者,中國果品流通協會領導,中國蔬菜流通協會領導、山東省氣象局專家、國家質量監督局專家等來會授課,給基層保鮮企業人員提供“一攬子保鮮技術”綜合服務。來自江蘇、河北,陜西、河南、山東等地的200多家企業參會,深受企業好評。之后濟南果品研究院又深入重點產區專題培訓。先后金鄉,萊蕪、永年,中牟、射陽、蘭州等果蔬主產區辦班,深入基地和冷庫傳授技術。通過培訓交流,使我國20多個省市區的1000佘家保鮮企業技術人員素質得到提升。為供銷總社“新網工程”建設中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舉辦果蔬質量標準與產品質量安全培訓,推動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
中國是農產品大國,由于農民和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淡薄,缺乏農產品質量標準概念,導致產品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弱勢,屢遭技術壁壘。濟南果品研究院發揮供銷總社部級質檢中心多年承擔制訂與修改國家標準的優勢,為果蔬加工和保鮮企業培訓質量檢測員,竄傳貫徹國家食品質量安全法規,培訓產品檢驗操作技能,宣傳ISO國際標準、HACCP認證、GAP認證等,近來又完成了國家標準《鮮蘋果》、《鮮食葡萄冷藏技術》、《鮮柑桔》等的制修訂任務,標準的宣傳貫徹,提升了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質量安全。濟南果品研究院還利用國際果汁保護協會(SGF)中國辦室職能,為SGF中國區域會員企業進行產品抽樣,指導企業產品質量符合歐洲等發達地區標準,提升了我國果蔬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濟南果品研究院20多年來堅持不間斷地舉辦果蔬加工與保鮮技術培訓,重技術、重信息,重與國際接軌,內容與時俱進,常辦常新,成為我國果蔬采后加工和保鮮企業的技術后盾,在果蔬保鮮業和加工業樹立了較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目前,該院服務“三農”、科技培訓工作已擴大至全國27個省市區,已同全國2000多家果蔬加工和保鮮企業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濟南果品研究院王汝軻院長表示,將帶領全院科技人員繼續加大實用技術研究,發揮科技優勢,開展技術培訓,為提高我國果蔬加工與保鮮行業技術素質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供銷社“新網工程”建設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