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心
若說日本設計師找到了一種將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生活方式,他們最好的舞臺,絕對是天童木工。
前陣子到北海道出差時偷閑逛街,當我抱著看對眼的衣物進入試穿間,比手中“戰利品”更令人感到興奮的是,眼前竟然是名聞遐邇的蝴蝶椅,被擺在試穿間的長鏡子旁,顯得如此雅致從容;而這并不是一家多昂貴高檔的精品店,只是年輕人的潮流服飾店!
果然是和風設計的代表佳作,無論吹進日本哪一個角落,在融入環境之余,同時具備了不可忽視的存在感。那天試穿的幾件衣物我全都買了,但真正最想帶回家的,當然還是那張蝴蝶椅!
雖然旅行時最怕行李麻煩,但若真的想帶一張蝴蝶椅回去,它2.7公斤的重量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這張只用了兩片夾板、一條橫桿、8根鐵釘所組成,被MOMA收為永久典藏的椅子,具體而微了天童木工在日本創立近70年來最引以為傲的特色:量輕質優,設計見長。
無怪乎從天皇到市井小民都是它的愛用者。看過《全能住宅改造王》等節目的觀眾都知道,日本地窄人稠,居住空間經常小得驚人,客人一來就得把矮桌或和式椅先收起來,更不可能擺上會磨壞榻榻米的家具;不同環境本會造就獨特的設計風格,譬如美國人鐘愛又大又沉的實木家具,而天童木工則發展出優異的壓模夾板技術,不但能減輕木材重量與厚度,更能將其折彎出好運用的角度。連當初設計大師Eames夫婦造訪天童木工時,看到薄至0.7厘米的壓模夾板,都驚嘆于日本人精益求精的能力!
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取之于自然,終究人定勝天的故事。位于日本山形縣的天童市,原本只是個被美麗的櫟木森林所環繞的貧瘠農業地區,二戰期間被日本政府要求,于是開始砍伐木頭生產戰斗機座椅,工廠逐漸成形。值得一提的是,天童木工首任廠長竟是來自日據時代新竹(也是個被山環繞的地區)的臺灣木匠干三郎,被“挖角”的他從此在異鄉落地生根,如今連中文姓名也不可考了,但他協助創立的天童木工卻在對質量最講究的日本一步步成為經典。


柳宗理、長大作、劍持勇等戰后優秀的日本設計師的加入,逐漸壯大天童木工的內涵與名聲,但即使這是一個足以放到國際上競爭的品牌,天童木工依舊維持含蓄姿態。今年8月才在臺北開設天童木工專賣店的MOT,是全世界唯一取得其海外代理權的廠商;店經理高鄭欽說,當初他可是來回談了半年之久,還被要求要到工廠實習每個步驟、通過對其“精神”了解度的考試(當然還要能開心與日本人喝清酒),才終于能將這個也相當適合臺灣的品牌,完整地引進島內。
海外星云 2009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