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汛瑜
香港校園毒風日熾,特區政府推出驗毒計劃。但受到不少媒體攻擊,指責違反人權又侵犯隱私。然而,前線教育工作者卻大多贊成校園驗毒,甚至認為要加速立法進行強制性驗毒,才能避免荼毒下一代。
香港最近接連爆出中學生在校內吸毒暈倒送院的丑聞,震驚全港。根據警方數字,香港青少年濫藥人數在2005年至2008年間,增逾50%;亦有團體的調查顯示,全港500多間中學中,逾百間學校有吸毒求助個案。
為打擊校園毒禍,香港特區政府決定落實校本驗毒計劃,先于新界大埔區中學試行,9月新學年開始對學生進行驗毒抽查。然而連日來,香港傳媒均聚焦于方案所引發的爭議,指計劃侵犯隱私及青少年權益,家長恐孩子被“貼標簽”,社工及教師則認為政府配套不足等。
老師與校長大多支持校園驗毒
盡管支持一方的聲音似乎被罵聲淹沒,但教育界前線的老師及校長們,卻大多數支持校園驗毒。他們認為毒風已熾,必須有一種“零容忍”的立場,不能帶給學生一種扭曲的價值觀,認為吸毒“索K”是時尚、好玩,也可以用“人權”或“隱私”之名,逃避驗毒。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廖亞全校長表示,他個人以及他所接觸的老師與校長,大多都支持校園驗毒,并且認為應該是強制驗毒,但這牽涉到立法的問題,需要立刻進行。
中華基督教會的沙田培英中學校長、香港津貼中學議會副主席邱藹源指出,不能說因為配套未準備好而無限期逃避問題。“若說計劃傷害學生尊嚴,那美國海關入境時的全身搜查豈不更具侮辱性?但我們為了集體利益還是要接受。”此外,她還批評計劃罰則太輕,她指出,學生在校打架、作弊均須受重罰,若吸毒能獲豁免,將會灌輸錯誤的價值觀和訊息給學生,“這跟鼓勵學生吸毒有什么分別?罰不等于歧視、放棄學生,而是維持社會法紀的做法。”
計劃每個月突擊檢查兩次
校本驗毒計劃將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最快會于今年12月開始,每月兩次突擊到各中學替學生進行快速驗尿測驗,每月平均抽驗32至40人。學生會獲發一樣本收集瓶,于洗手間收集樣本的過程不會受到監視。如樣本呈陽性反應,將安排社工跟進。學校承諾不會開除吸毒學生,除非涉及販毒及藏毒等罪行,否則警方也不會做出檢控。
但計劃中仍有許多細節未明,例如如何防止學生提交假樣本,或加入其他物質以擾亂結果。驗毒計劃的“自愿”參與性質,亦令人質疑其成效。因為即使家長事前簽了驗毒同意書讓學生參加驗毒計劃,學生仍然擁有最后的決定權,若學生不同意驗毒,校方不會強迫。這種做法令外界質疑是否能起阻嚇作用。最后,成功測試的數字可能是零。
曾經吸毒后改過自新、剛獲嶺南大學會計系錄取的黃榮新,以過來人身份表示,校本驗毒計劃最大的問題,是驗毒后沒有適當的后援措施,即使學生被驗出吸毒,仍會繼續留校影響其他人。“吸毒不是感冒菌,只要吃藥便沒事。這關乎學生的價值觀、性格等問題,需要長時間處理。”他以自己為例,當年他能夠成功戒毒,是因為進入了一間寄宿型的戒毒后教育中學——正生書院。3年的寄宿生活,使他脫離舊有的圈子,重拾人生意義。但這需要大量資源配套,不是一兩個駐校社工能夠做到的。

編輯胡譯文
海外星云 2009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