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貴州省勞動就業60年回顧與展望

2009-04-29 00:44:03劉國賢趙崇南岑延平
理論與當代 2009年12期
關鍵詞:培訓

劉國賢 趙崇南 岑延平

摘要:新中國成立后,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貴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并積極組織就業,探索和開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國60周年來。勞動保障部門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確決策和堅強領導下,始終承擔起改善和保障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時歷史重任,勞動保障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緊緊圍繞促進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這個中心,大力促進就業再就業,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和諧貴州”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勞動就業事業肩負著改善和保障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重任。勞動就業事業發展對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過60年的艱苦奮斗,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省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為勞動就業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加大力度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新階段扶貧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非公有經濟、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等重大戰略的實施,為增加就業崗位、轉移農村勞動力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省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協調勞動關系難度依然很大。

六十年風雨兼程,彈指一揮間。新中國成立前的貴州,由于受到封建軍閥勢力的壓迫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社會動蕩不安,長期處于封閉狀態,十分落后,工業發展緩慢,為數不多的工廠大多屬于手工業作坊性質。據1949年統計,全省工人不足3萬人,其中產業工人僅3000多人,全省工業企業只有200多家。這些企業規模小、設備陳舊、工藝落后、生產能力低下,勞動條件十分惡劣,勞動時間長,工人受到殘酷的階級壓迫和剝削,生、老、病、死、傷、殘完全沒有保障,生活十分悲慘。

新中國成立后,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貴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并積極組織就業,探索和開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國60周年來,勞動保障部門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確決策和堅強領導下,始終承擔起改善和保障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重任,勞動保障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緊緊圍繞促進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這個中心,大力促進就業再就業,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譜寫了一篇篇動人心弦的民心歌、和諧曲。特別是1986年實施勞動保障三項制度改革以來,貴州省勞動保障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初步形成統籌城鄉就業的機制,社會保險體系不斷完善,和諧勞動關系建設不斷推進。勞動保障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健康發展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和諧貴州”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著力解決就業問題,建立城鄉一體就業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貴州省城鎮就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主要經歷了以下六個階段:一是解決國民黨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失業問題(1950-1958年)。二是解決“大躍進”時期積累下來的城鎮閑散勞動力安置問題(1964-1965年)。三是解決了返城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和歷年積累的城鎮待業青年就業安置問題(1978-1988年)。四是改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統招統配就業制度,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促進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的就業機制(1989-1997年)。五是實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程(1998-2002年),基本解決國有企業富余人員問題。六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解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努力構建統籌城鄉就業機制(2003-2008年)。總之,貴州自建國60周年來,勞動保障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通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不懈努力,城鄉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日趨合理,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合理水平,統籌城鄉就業特別是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取得突出成績。

(一)城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日趨合理。城鄉就業人員從1949年的600.88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2292萬人.年均增加28.66萬人,年均增長2.34%。其中城鎮就業人員從1949年的43.22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472萬人,年均增加7.27萬人。年均增長4.21%(見圖l—1)。三次產業就業結構從1949年的90.7:3.8:5.5優化為2008年的71.1:9.5:19.4。改革開放后的城鎮登記失業率長期控制在4.2%以內。

(二)解決國民黨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失業問題。貴州在建國初期,同全國一樣面臨著國民黨長期統治下遺留的嚴重失業問題和新中國建立后社會經濟改組產生的一些新的失業問題。1950年6月中央政務院發出了救濟失業工人的指示,同年8月5日,貴州省簽發了省人民政府訓令,實施政務院批準頒發的《救濟失業工人暫行辦法》,省和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分別設立了失業工人救濟委員會救濟處和勞動介紹所,負責失業工人的登記就業和救濟工作。分別采取介紹就業、以工代賑、還鄉生產、生產自救、轉業訓練等辦法予以安置,并對少數生活特殊困難的失業工人,發起捐獻運動,進行救濟,使大批失業人員各得其所。據貴陽市不完全統計,1950年下半年開展就業工作以來,到年底共登記失業人員14306人,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就業9 177人,占登記人數的64.15%。1952年成立貴州省勞動就業委員會,負責全省勞動就業工作,同時將失業無業人員登記面擴大到各縣城,到1958年底,據貴陽、遵義、安順三個市和52個縣的不完全統計,失業人員登記130024人,進行就業安置等149124人,包括未開展城市失業救濟工作的縣城在內,全省共安置失業人員186667人。另外,通過介紹幫助城市求職人員就業37045人。建國前遺留下來的失業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三)解決“大躍進”時期積累下來的城鎮閑散勞動力安置問題。因1958年“大躍進”時期從城鎮和農村大量招收新職工,使職工人數超過了生產建設的需要,加重了國力負擔。1959年初,貴州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發出的立即停止招收新職工和固定臨時工的通知,開始精簡職工。從1960年到1962年,三年精簡職工40多萬人,減少城鎮人口70多萬人。1964年8月,為解決從1959年停止從社會招工以后新成長的勞動力和精簡的城鎮戶口人員的就業問題,省人民委員會在對全省城鎮閑散勞動力進行普查登記的基礎上,對城鎮閑散勞動力采取多種措施安置就業。據統計:1964年一1965年全省共安置城鎮閑散勞動力15 64萬人。

(四)基本解決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和“文革”時期積累下來的城鎮待業青年就業問題。1978-1988年,為解決十分突出的返城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和“文革”時期積累下來的城鎮待業青年就業問題,貴州先后成立了省

知青辦、省勞動服務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在國家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實行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愿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三結合”就業方針,制定各種促進就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積極拓寬就業門路,大力促進返城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和城鎮待業青年實現就業。十年間,貴州省累計安置城鎮待業青年117.83萬人,城鎮待業率由1978年的7.56%下降到1988年的2.47%。

(五)實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程圓滿完成。為解決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日益突出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問題,1998年起,貴州省實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程,對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的下崗職工實行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基本生活費及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采取“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實施再就業工程”和建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條保障線”等舉措,確保國有企業在中心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1998—2006年8年間,全省累計為28.67萬人(次)在中心下崗職工發放基本生活費12.51億元、代扣社會保險費8 87億元,共促進22.67萬名下崗職工再就業。

(六)大力促進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取得積極成果。2002年,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省緊緊圍繞解決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在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礎上,將工作重心轉變為保障就業,制定實施了小額擔保貸款、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培訓補貼等一系列再就業扶持政策,認真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2007年頒布),積極實施“再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有力地促進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03年至2008年,全省城鎮累計新增就業106.9萬人,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9.62萬人,安排”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33萬人:累計使用就業再就業資金151753萬元,其中為12.22萬人(次)下崗失業人員發放社保補貼26730.萬元,為9 28萬人(次)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崗位補貼29898萬元,為101.4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發放職業培訓補貼51789萬元,使用職業介紹補貼7542萬元。積極實施“高校畢業生服務月”、“高校畢業生網上招聘活動”就業服務活動和建立高校畢業生到企業見習制度,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1998-2008年累計促進34.44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開自2007年開始實施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以來已累計幫助23759戶“零就業家庭”25790名成員實現就業。

(七)農村勞動力流動就業(勞務輸出)取得明顯進展。1987年正安縣“三百娘子軍下廣東”拉開了我省勞務輸出的序幕,從此貴州省農村勞動力流動就業逐漸從完全自發輸出走上政府引導、扶持、服務的有組織輸出和輸出人員“傳、幫、帶”相結合的軌道。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各級勞動部門牽頭和各有關部門積極實施“春風行動”,采取典型宣傳發動、幫助農民轉變觀念、組織開展培訓和護送、提供就業信息、加強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務合作,大力推動勞動力輸出。1987-2008年,累計勞務輸出1078.7萬人,其中跨省輸出691.8萬人(有組織輸出142萬人)。截止2008年末貴州省長期在外就業的農村勞動力達到524.74萬人,其中在省外就業410.51萬人(見圖l一2)。2006年,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文件下發后,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己基本建立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八)就業培訓提高了勞動者整體素質,技工學校作用增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1技工學校的建立和發展。建國初期,貴州省沒有技工學校,技術工人培訓主要采取師徒合同、失業工人轉業訓練兩種形式,少數企業也開辦過短期技T培訓班或工人技術學校。

1958年,貴州開始建立第一批技工學校,貴州省勞動局技工學校、省建筑技校和貴陽礦山機器廠技校相繼成立,當年共招生703人。通過兩年的努力,到1960年.貴州省技工學校發展到39所,在校生達6946人。1961年冬一1978年,貴州省技工學校的發展經歷了“兩起兩落”,1961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撤銷2I所技校,保留18所,到1962年底僅剩一所技校。1964年,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兩種勞動制度和兩種教育制度”的貫徹執行,貴州省技工學校逐漸恢復和發展.到1966年已發展到37所,在校生4300人。“文革”開始后到1969年全省技校蕩然無存。1973年全國計劃會議要求恢復和創辦一批技工學校,到1978年年底全省技校發展為44所,在校生10078人。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79年一1988年,是貴州省技校全面發展走向正軌的10年,全省技校發展到82所,十年間為企業、事業單位培養技術工人近10萬人。1990年至2001年,技工學校發展面臨困難,不少企業辦的技工學校停辦。2003年以后,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對技_T學校發展的支持力度,技工學校發展重獲青春,1958-2008年,技工學校累計招收新生32.26萬人、畢業24.6萬人。1996-2007年累計培訓社會人員25.52萬人。技工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從1998年的54%上升到2008年79%,技工學校已經成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

2統籌城鄉就業培訓工作成果顯著。建國初期,我省就業培訓主要采取師徒合同、失業工人轉業訓練兩種形式進行,沒有統一的培訓要求和培訓規范,大部分是師傅做什么,徒弟做什么,缺少標準統一的培訓機構和規范。

1981年,根據中央和國務院文件精神,貴州省在各級勞動部門設立社會勞動力管理機構和勞動服務公司,開展待業人員就業訓練。我省就業培訓工作拉開序幕。到1988年,全省共培訓待業人員28.37萬人(次)。從2001年開始,在發揮技工學校和就業訓練中心培訓勞動者的基礎上.我省大力發展民辦(原為社會力量辦學)培訓機構,年培訓能力從1991年的5.76萬人次擴大到2008年的23.45萬人次。通過采取再就業培訓、在職培訓、轉崗培訓、技能培洲等各種培訓方式,累計培訓勞動者256.38萬人次。其中:2004-2008年累計培訓下崗失業人員80.7萬人次:1999-2007年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81.3萬人次(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前培訓)。2006、2007年兩年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87.2萬名。

3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職業介紹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建國前的1931年9月,中華民國在貴陽市設立社會服務處,并成立職業介紹組,負責介紹抗戰難胞的職業,同時為美軍介紹大量的華籍員工。抗戰勝利后,美軍撤離,所雇員工大量失業,職業介紹組擴大為職業介紹所,舉辦貴陽市失業員工登記和安置。

1949年6月,職業介紹所裁撤。建國后到1986年,貴州把職工人數納入國民經濟計劃,實行勞動力統招統配的集中管理制度1989年,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需要,貴州省各級建立了職業介紹機構(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或職業介紹中心),努力為各類求職人員提供職業介紹服務。1989年一2008年,各類職業介紹機構從125個增加到397個,到各類職業介紹機構求職的人員累計316.3萬人,其中152.4萬人通過各類職業介紹機構成功實現就業,求職成功率達到48.290。

4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突出成績。1991年貴州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以來,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從1994年的33個增加到2008年的171個,參加鑒定考核的人數逐年增加。1991-2008年,通過鑒定考核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累計92.53萬人次,獲得技師和高級技師資格的高技能人才11643人。

二、進一步推動我省勞動就業發展的思路和措施

勞動就業事業肩負著改善和保障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重任。勞動就業事業發展對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過60年的艱苦奮斗,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省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財政收人持續增長,為勞動就業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加大力度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新階段扶貧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非公有經濟、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等重人戰略的實施,為增加就業崗位、轉移農村勞動力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省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協調勞動關系難度依然很大。因此,在勞動就業事業發展上,要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把我省勞動就業丁作推上新臺階。

(一)積極擴大城鄉就業。努力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城鄉就業,優化就業結構,進一步落實并不斷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改革就業制度,完善就業機制,改進就業服務,在重點解決好再就業問題的同時,促進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逐步統籌城鄉就業,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社會就業和創業環境,努力控制失業率。

1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進城鄉就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任務,把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作為重要發展目標,并積極體現到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產業政策、財稅政策、投資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上來。堅持在發展中經濟就業問題,促進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確立有利于就業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充分發揮市場的引導作用,鼓勵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對有市場需求的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制定相應的鼓勵增加就業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旅游業和社區服務業;著力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開業難、融資難等問題,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就業吸納力;全面落實黨和政府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引導社會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勞動者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就業,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和新成長勞動力創業。加快完善和實施與靈活就業相適應的勞動關系、工資支付和社會保險等政策,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幫助和服務。協調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和就業結構調整。加大開拓境外就業市場力度。擴大境外就業規模。

2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解決體制轉軌時期遺留問題和部分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重點解決好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建立促進夸大就業的有效機制。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要安置的人員、國有企業改制一次性安置且未實現再就業的人員、城鎮集體企業(含國有企業所辦集體和城鎮其他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業一年以上的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提供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其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穩定性。完善對就業困難對象的就業援助制度,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優先安排就業困難對象,并提供適當的崗位補貼。建立促進就業與失業保險、低保工作的聯動機制,鼓勵和幫助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統籌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與城鎮新成長勞動者的就業工作。積極配合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政策,已進行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可按照國家規定享受收費優惠政策及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努力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落實軍隊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安置和促進就業的有關政策。

3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把勞動力市場建設作為就業基礎工程,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打破勞動力市場的城鄉壁壘,構建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網絡,逐步形成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體系。以城市為重點,以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為依托,建立功能齊全、流程規范、方式靈活、運作高效的勞動力市場服務體系,建成上下聯通、內外相連、條塊結合、靈敏高效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形成法制健全、運行規范、競爭有序、調控有力的勞動力市場管理機制,建成全省范圍具有一定規模、設施完善、布局合理的職業介紹機構網絡。

按照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的要求,提高就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將公共就業服務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完善職業介紹補貼,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對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免費的職業介紹服務,對就業困難對象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各類職業中介機構為求職者提供就業服務。

4切實加強失業調控。建立失業預警機制,制定預案和相應措施,對失業進行調控,縮短失業周期,減少長期失業人員數量。把失業率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范圍內。建立覆蓋各類失業人員的失業登記制度,完善錄用備案、就業登記辦法、失業登記與就業服務有機銜接的工作流程,加強對失業人員的動態管理,完善勞動力調查制度。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重點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穩步推進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和關閉破產工作,合理引導和規范企業規模性裁員,加強對正常生產經營企業裁員的指導,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

5統籌城鄉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多層次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大力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擴大農村就業容量,積極發展鄉鎮企業,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加快城鎮化步伐,增強城鎮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力開展勞務輸出,拓展省(鏡)外勞務市場。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初步實現跨地區農村勞動力輸出有組織、求職有服務、就業有能

力、權益有保障。抓住泛珠三角區域勞務合作的機遇.積極開展與深圳、寧波、青島、大連的勞務合作。積極引導和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自主創業和返鄉創業。

進一步清理、取消限制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改善進城務工人員就業環境,初步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的就業制度。改革城鄉分割的就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管理服務體系,統籌城鄉就業_T作,依法維護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加強勞動保障、教育、農業和扶貧辦等部門的合作,進一步組織好陽光工程、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非農技能培訓工程,加強進城務工人員就業培訓基地建設,大力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質量。完善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分擔的培訓經費投入機制,落實專項經費,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進城務工人員和被征地農民實行補貼,推行職業技能鑒定,提高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執證率。放寬城鎮入戶限制,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吸納進城務工人員。

6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職業技能培養開發體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增加對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投入,積極爭取從國債資金、職業教育經費中劃撥一定比例專項用于技能人才培養,促進建立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貼制度。堅持職業培訓機構市場化、社會化改革方向,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職業培訓資源的作用,總結推廣技師學院的試點,實施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數量有明顯增加。全面實施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推進引導職業教育培訓改革,堅持技工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市場化、社會化改革方向。

結合勞動力市場需求,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強新興產業、行業所需職業技能的培訓,行業所需職業技能的培訓,實施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再就業計劃、能力促創業計劃和技能崗位對接行動,提高各類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進一步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完善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資格證書政策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加快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水平的技能人才評價新體系.改進技能人才評價方式,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選拔、激勵和交流機制。進一步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各級職業院校實行“雙證書”制度,開展高校畢業生職業資格認證工作,全面推進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實施技能資格導航計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優化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與輿論環境。

(二)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以完善勞動關系調整立法體系為基礎,全面加強勞動合同管理。依法規范勞動關系,指導企業開展集體協商并建立集體合同制度,積極探索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適合貴州省情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規范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秩序,監督用人單位貫徹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勞動爭議處理效能,重點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1加大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建設力度。全面落實貴州省推進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建立以簽訂勞動合同為基礎的用工登記制度,健全勞動合同基礎管理工作,建立勞動合同調查統計制度,以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改制后的重組企業以及建筑等行業為重點,推動各類企業普遍與職工簽訂并履行勞動合同。規范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中的勞動關系。開展勞動合同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重點督促非公有制用人單位建立和執行勞動合同制度。廣泛開展勞動合同普法宣傳活動,提高用人單位的法制觀念和勞動者依法維權意識,特別是增強進城務工人員素質和自我保護意識。

完善集體協商與集體合同制度,推動建立企業內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指導和督促各類企業特別是在私營企業、外資企業、股份制企業中建立集體協商與集體合同制度,注重提高集體協商與集體合同質量。

在省和市(州、地)全面建立健全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并向有條件的縣(市)逐步延伸。各級三方協商機構要圍繞有關勞動關系和維護社會穩定以及涉及職工利益等方面的重大問胚進行協商并制定對策,為政府研究制定政策提供具有實質意義的意見和建議,切實發揮三方協商機制在協調解決本地區勞動關系重大問題中的作用。

2調節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規范工資分配秩序。繼續推進完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導三項制度,進一步健全工資支付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加強預防和解決拖欠工資問題長效機制建設,全面建立健全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工資支付誠信制度和建筑業等重點行業的工資支付保障制度,繼續積極探索建立欠薪保障制度。進一步研究和完善企業經營者年薪辦法。加強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的監督管理,改進對國有控股企業工資分配的調控。

3加強勞動爭議處理工作。加強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建設,不斷完善仲裁工作制度,規范仲裁程序,改進辦案方式,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在抓好貴陽、遵義、六盤水三市勞動仲裁院建設試點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勞動爭議仲裁工作新機制。加強勞動爭議調解體系建設,健全完善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探索建立行業性、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提高調解工作能力和效率,積極預防和及時調解勞動糾紛。

4依法維護職工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勞動關系處理政策,依法保護職工合法權益。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過程中,指導企業依法制定并嚴格審核職工安置方案。針對改制企業的不同類型,采取分類處理職工勞動關系的辦法。妥善處理有關職工分流安置、身份轉變、勞動合同變更與接觸、經濟補償、社會保險關系接續等一系列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加強女職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依法規范進城務工人員勞動關系,重點加強對城鎮各類用人單位招用進城務工人員勞動關系規范管理,特別是加強建筑領域的勞動用工管理,督促城鎮用人單位尤其是非公有制企業與進城務工人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將進城務工人員勞動關系納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5加強勞動保障信訪、維穩和信訪工作。全面貫徹《信訪條例》,規范信訪秩序,暢通信訪渠道,認真及時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從源頭上解決問胚。加強維穩和應急工作,明確責任,完善應急預案,妥善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認真分析勞動保障領域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預警和矛盾排查調處機制,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事前預防和事中化解上來,努力將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建立健全集體協商機制,指導企業和勞動者通過平等協商自主化解矛盾,逐步將一些信訪問題納入依法處理的軌道。

猜你喜歡
培訓
教師培訓
環球時報(2022-10-12)2022-10-12 15:21:59
2021CEDIA/CIT培訓(北京站)順利開啟
CIT培訓學院2021線上培訓系列報道(八)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系列報道(七)
培訓通知
教師培訓的實踐與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22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會議·培訓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不堪培訓重負,8歲女孩想"提前退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微拍| 午夜丁香婷婷| 色爽网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国产www网站| 丁香六月综合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男人天堂2020|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91毛片网| 2020极品精品国产 |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就去色综合|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福利在线不卡|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欧美在线一级片| 国产成人一级| 亚洲色图另类|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日韩毛片基地|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波多野结衣二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人成网18禁|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不卡网| 国产精品污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成人午夜|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啪啪永久免费av| 日韩视频免费| 91免费在线看|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亚洲无线视频|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午夜综合网| 国产毛片一区|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第三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