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新生犢牛病毒性腹瀉
本病主要發生在冬季和早春,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腹瀉綜合征。此病易成群暴發,引起新生犢牛厭食、嘔吐、腹瀉、脫水等.重病牛有的會死亡。集約化飼養的犢牛群,本病發生尤其嚴重。
一、病原和流行病牛和帶毒牛是主要的傳染源,它們排出的糞、尿和被污染的墊料、土壤、飲水等也可傳播疾病。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徑,也可由呼吸道感染。本病一旦流行。常成群暴發,但病死率較低。氣候寒冷、環境衛生差和初乳不足等會誘發和加重本病的發生。
二、病癥2~5日齡的犢牛易染、發病,發病急,病程2~3天。病犢精神委頓、厭食,體溫升至39.5℃~40.5℃,不久排出灰白、黃白色或濃黃綠色粥樣稀糞;病重的犢牛有的呈噴射狀排出水樣便,有的附有血液和輕度腹痛。腹瀉時間長的,易脫水,重度者急性脫水和酸中毒,導致病死。敗血型多見于7日齡以內未吃過初乳的犢牛,常引起犢牛突然死亡;腸毒型主要見于7日齡以內吃過初乳的犢牛;腸型也稱之為白痢型,最常見.多發生于7~10日齡吃過初乳的犢牛。
三、綜合防治措施
預防。1.每天清除糞尿1~2次,牛舍等周圍環境5~6天打掃1次并噴灑1次15%~20%生石乳等消毒。2.及時做好牛含的防寒保暖工作,勤更換墊料,改善透光條件。3.讓犢牛盡快吃足初乳,同時按說明書內服促菌生或乳康生。4.重病區可在母牛分娩前60~90天皮下接種5毫升0.5%甲醛滅活的犢牛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疫苗,分娩前30天再接種5毫升,對控制犢牛發病有一定防效。5及時隔離飼養病牛。
治療。1.西藥治療:①用4~6克高錳酸鉀配成0.5%水溶液灌服,每天2~3次。②每次口服10~20克磺胺脒.每天2~3次。③腹瀉不止的犢牛,口服5~10克次硝酸鉍或10~20克活性炭,或3—5克鞣酸蛋白,有收斂止瀉、保護腸黏膜和吸收腸毒素等功效、④為防脫水和酸中毒,可按每千克體重口服補液鹽50毫升,每天3~4次,連用3~4天,或靜脈一次注射40%葡萄糖溶液60毫升、生理鹽水200毫升、3%碳酸氫鈉溶液100毫升,每天2次。2.中藥治療:①炒生大黃、炒熟大黃各120克(大黃蒸30分鐘曬干再炒),炒蒼術,炒草烏、炒杏仁、炒甘草、炒羌活各60克,共研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對痢瀉有較好防效。②蒸大黃、薏苡仁各60克,淮山藥、火麻仁各45克,如津液耗傷嚴重,加黨參30克。水煎去渣,候溫灌服,對瀉稀白糞犢牛防效好。
330700江西省奉新縣畜牧水產局敖禮林況小平
冬季怎樣防止綿羊脫毛
冬季氣候寒冷,飼料枯干.綿羊往往吃不飽,造成嚴重的營養缺乏。出現“饑餓毛”,毛根細,不結實,易脫落,嚴重時在羊脖子、肩、上腹部、背部成塊脫落,這是所謂的營養性脫毛。為了防止掉毛,入冬后,除對綿羊放牧外,再供給一定數量的草和料,增加營養。尤其是保證給足干草,精料只能用來作為營養的補充,如果有青貯飼草或其他青飼精料更好。
冬季綿羊飼料往往以干草為主,對水的需要量便更迫切,如缺水,會影響干飼料的濕潤,要避免飲冷水,尤其不能飲冰渣水。飲水每日不要少于兩次,以三次為好。在冬季,給綿羊喂食鹽也很重要,因為它不僅能增加食欲和提高飼料的消化率,而且能有效增加飼料的營養。冬季要適當增大飲水量,以便使羊只健康過冬。
271500山東省東平縣畜牧局鄭延平
冬防種公畜營養性浮腫
冬季是大家畜(特別是馬、驢)配種的淡季,在這期間,種公畜惠營養性浮腫的較多,主要原因是:在非配種期仍按照其配種期的標準飼喂,濃厚飼料(質量較高的飼料如:魚粉、血肉粉、豆餅等蛋白質飼料)不減或減得不多,再加之運動不足,即可發生此病。防治此病,可用下列方法:①浮腫不嚴重的.除減少蛋白質飼料的用量外,每天堅持2小時的小跑運動,浮腫即消失。②生姜皮30克,陳皮25克,茯苓皮35克,大腹皮25克,通草25克,白術30克,澤瀉25克.黑大豆75克,甘草25克。共為細末,開水沖。候溫后1次灌服,每天1次,連服3天,療效明顯。
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