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立華
【摘要】本文主要以《合肥晚報》為樣本,探討地方報媒在報道體育賽事時,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以區域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優勢,與全國性媒體之間形成“差異競爭”。
【關鍵詞】地方報媒 賽事報道 本土化 合作
我國體育新聞事業發展于上世紀70年代末,90年代進入繁榮時期,國內報道體育新聞相對起步較早的是中央級大報,而真正對體育賽事進行詳盡報道的是體育專業報。相對于這兩類報紙,地方報無論從自身經濟實力,還是在報道體育賽事的投入程度上,都很難與他們相提并論。那么,該如何與這些所謂的“主流體育報紙”競爭呢?地方報媒應當從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中發掘潛力,從賽事報道中吸取對方的優勢來為己所用,辦出自己的水平,辦出自己的特色。
一、加強體育新聞的策劃與深度報道
揚長則須避短。報紙與電視、網絡等其它媒體相比,劣勢顯而易見。報紙一般一天只一期,無法及時跟蹤體育賽事的最新進展。面對電視的現場直播以及網絡的滾動新聞,報紙很難搶時效,只有在報道體育賽事時將策劃做足,新聞做深,角度做多,以體現報紙自身的特點。
1、以獨特的策劃吸引讀者
任何競爭都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只有形成和發揮整體綜合優勢,才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地方報媒要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以獨特的策劃來吸引讀者。為了做好如歐洲杯、奧運會這樣重大比賽的報道,很多報紙都推出特刊或者專題報道,力求對賽事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報道。跟專業體育報紙推出的32版,甚至64版的特刊相比,《合肥晚報》在歐洲杯時只推出了8個版的特刊,而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則增加到16個版特刊。地方媒體受限于版面數量,只能將重點放在精心的策劃以及生動的報道上。
新聞策劃“是采編人員對新聞業務活動進行有創意的謀劃與設計,目的是更好地配置與運用新聞資源,辦出特色,取得最佳效益。”[1]北京奧運會期間,經常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新聞事件,如果沒有預先準備,將很有可能會失去一些好新聞。《合肥晚報》針對安徽選手做了一系列的報道,前方記者在比賽開始之前,就策劃好整個報道的內容,提前準備好了相關選手的資料和背景。
2、加強深度報道,增加趣味內容
所謂深度報道,“就是以深刻和全面為傳播旨趣的一種新聞樣式。”[2]在對重大體育賽事進行報道中,深度報道顯示出了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體育深度報道的側重點在于新聞之外的相關信息,包括賽前賽后、歷史背景等信息的整合。比如在2008年歐洲杯期間,《合肥晚報》并沒有一味地從比賽過程中找尋線索,而是讓特派記者在賽場外挖掘更深度的新聞——對球員、教練的專訪、球隊跟蹤探營、評論等等。將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做出來的報道更有深度,更耐看。由此可見,加強深度報道是報紙在競爭中發揮優勢、揚長避短的有力武器。
二、以“本土化”新聞打動讀者
1、把握“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在現代傳播技術已經相當發達的情況下,地方媒體要想在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報道上同體育專業報及其它大報進行全方位的抗衡困難很大。而在區域性體育新聞和其他內容的傳播上,地方媒體卻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例如在合肥當地的體育產業發展并不發達,沒有重大的全國體育賽事在此舉辦,但一些在當地舉行的小型賽事還是受到市民的關注。對于這些地方性賽事的報道,一般在體育專業報及其它大報中是很難見到的,而這正好可以發揮地方報媒的本土優勢。地方報媒一般對于在當地舉辦的比賽,都會派記者現場采訪報道。比如在合肥比較有影響力的中甲安徽九方隊的賽事。雖然體育專業報及其它大報也會對比賽做一些報道,但大多只是一些簡短的消息,而《合肥晚報》則依靠本土優勢,從賽前訓練、比賽過程、賽后采訪等多方面入手,制作出一系列更詳細、充實的賽事報道。本土優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方媒體在當地受眾心中的地位。
2、以當地文化特色作為“殺手锏”
地方媒體要珍惜并充分利用自己在區域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優勢,打好特色牌,以此作為同體育專業報及其它大報競爭的“殺手锏”。“不管主流報媒有多大的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在進入地方的初期它們同地方的受眾之間總有一種天然的隔膜。”[3]
《合肥晚報》非常注意利用合肥的特色文化,經常報道合肥及其周邊地區的體育新聞,還刊登本地讀者寫的一些關于對體育賽事的想法和見解,凸顯貼近性。例如每年合肥舉辦的老年人運動會,就更多地考慮到本地特色,突出合肥老年人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這樣不僅獲得了合肥本地群眾的好評,還提升了報紙在本地的影響力。
地方報媒還應當關注重大體育賽事在當地引發的相關新聞。例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舉辦,在當地群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有許多感慨和想法,這些都可以成為報道內容。通過地方報媒這個平臺,可以讓當地群眾表達自己對奧運的期盼。
三、地方報紙在體育新聞競爭中的生存“法寶”——相互合作
從投入能力來看,地方報媒無法與大報、大臺等媒體相抗衡,地方媒體一般都是投入資金少,人力也不充分。而想在重大體育賽事報道中分得一杯羹,只能從其他方面著手,例如利用網絡,與其他地方報媒組成“聯盟”等,這不僅能吸收多方的優勢,還能擴大報紙的覆蓋面,增加更多內容,加強自己的影響力,可謂“一舉多得”。
1、借助網絡媒體信息資源
互聯網的最大特性就是信息共享。隨著互聯網的“地球村化”,地域界限被打破了,而地方媒體原有的“地域弱勢”也被淡化。從互聯網上,地方媒體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消息,而不需要花費太多的人力和財力。而網絡媒體也可以從地方媒體中獲得信息資源,從而降低自己的投入成本。從競爭態勢來看,各地方媒體基本上各占一方,受眾面互不覆蓋,有著較好的合作基礎。而且區域性媒介產品的生產、銷售上存在著資源互補、從而有實現規模經濟的可能性。地方媒體應充分有效地利用互聯網,走合作之路。《合肥晚報》就與“新浪網”有著長期合作的關系,利用網絡豐富的信息資源作為互補,改變信息匱乏的劣勢。隨著網絡的普及,地方媒體只有打破傳統觀念,放開眼界,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下去。
2、地方報聯合報道形成“聯盟”
如今,地方報媒因受地域和技術的限制,覆蓋面不是很廣,影響力也相對較弱。但如果和其他城市的報媒相互合作的話,不僅可以克服各種問題,還能擴大地方媒體的影響力,提升自身的品質和能力。
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一舉世矚目的體育盛事在中國舉辦,這場空前的媒體新聞競爭中,地方報媒必須“強強聯手”。《合肥晚報》在奧運期間,與《北京晚報》《揚子晚報》《羊城晚報》等十幾家地方報媒共同合作,組建成“奧運媒體報道聯盟”。各報紙間相互合作,不僅能發揮各自專長,優勢互補,還可以大大節約經費和人力資源;通過強強聯手,還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家報紙的資源優勢,既可以使報道的內容更專業、更精確、更具權威性,又可以減少派出的記者人數,節約開支,優化整合資源。當然,“作為媒體聯盟也要注意兩個方面,首先,聯盟的媒體必須擁有各自的資源優勢,要么有足夠分量的奧運資源,要么有自己的播出平臺;其次聯盟力量必須得到完全整合,摒棄以往只是互相供稿的、簡單的合作關系。”[4]
地方報媒參與“聯盟”,不僅僅有利于擴大地方體育信息的傳播,促進地方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時對地方報媒的發展也將產生拉動作用。地方報媒可以借助媒體聯盟參與者的平臺,將具有地方特色的內容向全國宣傳推廣,擴大地方媒體的宣傳力度、宣傳范圍和宣傳檔次,提升影響力。地方媒體的合作是報道重大賽事的首選之策,也是打造自己影響力的難得機遇。■
參考文獻
[1]艾風:《新聞改革的產物——新聞策劃》,2002年版
[2]杜駿飛、胡翼青:《深度報道原理》,新華出版社,2001年12月
[3]孫燕君:《報業中國》,中國三峽出版社,2002年2月
[4]黃譯藝:《媒體聯盟——應對奧運大戰之良策》,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年
(作者單位:合肥晚報社)
責任編輯:姚少寶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