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煒
【關鍵詞】“把關人” 政治意識 工作方法
編輯常被譽為新聞的“把關人”,夜班檢查則是報紙的“把關人”。一張報紙的出版,從記者、通訊員采寫稿件,到編輯、部主任編發稿件,再到總編審閱,最后在夜班“組裝”成大樣,大樣的檢查就是報紙“成品”前最后一關。如果說前面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和差錯,還有后續環節可以幫助糾正的話,那么通過檢查一關,問題和差錯則可能無可改正了。夜班檢查“把關”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筆者長期從事夜班編輯工作,檢查校樣是工作的重要內容。結合工作實踐,筆者就如何做好黨報“把關人”談點體會。
一、高度敏銳的政治意識
具有高度敏銳的政治意識,把好政治關,這是做好夜班檢查工作最關鍵的一點。堅定的政治立場,正確的輿論導向是黨報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不出現政治性差錯應該是黨報堅守的紅線。政治性差錯包含兩方面內容:一個是出現事實性差錯的“硬傷”,比如弄錯了領導人的姓名、職務、排序、表述等,此類差錯出現在黨報上,會產生很不好的政治影響,也有損黨報的形象。還有一個就是偏離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或者是在涉及領土、宗教、民族等敏感性問題上不慎重導致偏差。對此,作為一名檢查把關者要目光犀利,心中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意識,辨真偽、除錯訛、正是非,使政治性差錯無處藏身。
舉個夜班檢查疏漏造成政治性差錯的例子:某報刊登的《代表團審議反分裂國家法》一文中說:“臺灣問題的解決是13億中國人民和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的共同意愿。”將“臺灣同胞”排除在 “13億中國人民”之外,豈不是無意中站到“臺獨”的立場上去了!這樣的差錯應該是比較嚴重的政治性差錯。
筆者在工作中,也遇到并糾正過一些重要的差錯。有一次在檢查一個即將付印的版面時,有一篇關于工業強省的稿件,其中引述了分管副省長的講話:“要著力解決我省大企業較少、小企業太多的問題。”看到此,筆者心中不禁有些疑惑。此前省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引用的講話中“小企業太多”這樣的表述卻與省里的政策精神相悖,肯定有問題,于是筆者找到已“打包”準備存檔的原稿仔細核對,發現由于原稿字跡較為潦草,錄入時將“不多”誤為“太多”,結果導致意思完全弄反了。如果就此見報,難免會誤導讀者、誤導群眾。
可見,把好政治關是夜班檢查必須嚴肅對待的事情,必須時刻繃緊政治這根弦,準確把握政治形勢,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黨的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有關內容,熟悉近期宣傳報道的重點;必須學習掌握國家法律和政策法規,能敏銳觀察政治形勢,見微知著,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扎實熟練的業務能力
編輯業務實踐性很強,從業者須具備較為扎實的業務素質方能勝任。無論是編輯版面還是檢查校樣,都應該具有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和編輯實務能力。一張報紙辦得質量如何,除了稿件、圖片、版式等要素外,差錯率的高低也是一個重要指標。大家都很重視防止出現政治性差錯,但對于稿件中語句是否通順,字詞標點、語法是否規范,數字、計量單位、人名、地名、專用名使用是否正確規范等等文字方面問題則不一定能做到精益求精。據2008年度省級黨報文字編輯質量檢查通報,文字編校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違反國家有關語言文字規定的錯誤;二是新聞工作常識性的錯誤;三是編校不認真而發生的疏忽性錯誤。依據《報刊出版管理規定》《報紙質量管理標準(試行)》扣分標準,扣分最低的為24分,其差錯率萬分比為7.5;扣分最多的是83.5分,其差錯率萬分比為26.1。31家省級黨報的扣分平均分約47.15,文字差錯率萬分比平均為15.3,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報紙出版文字差錯率為萬分之三的要求。如此高的差錯率,作為報紙“把關人”的夜班檢查有不可推卸的一份責任。黨報除了承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的功能外,還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的功能。一張差錯頻出的報紙,怎么能很好地發揮這樣的作用呢?因此,夜班檢查應該扎扎實實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加強語文基礎知識,如遣詞造句、標點符號、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的學習,熟悉出版物的標準規定,要把自己培養成這方面的專家,為黨報把好關。
編輯版面,沒有豐富、廣博的知識肯定不能勝任。編輯應該是一個“雜家”,這也是作為“把關人”的夜班檢查所需具備的素質。在有所側重的基礎上,歷史、地理、科技、經濟、法律、軍事,國際的、國內的、古代的、現代的,等等,可能我們都應該了解一些、懂得一點、涉獵一下,這對于做好把關工作十分重要。
舉個例子,在今年4月我省舉辦中博會期間,本報推出了系列特刊介紹中部六省省情。某省一組關于經濟狀況的數據中,其中進出口數值的單位是“元”,筆者看到覺得有點問題。因為根據經濟常識判斷,美元是世界貨幣,外貿結算多用美元,外貿額的單位一般為“美元”,此處用“元”,是不是弄錯了,請示領導并向相關人員求證,果然是錯了。少了一個字,外貿規模縮水六七倍,如果差錯見報,讓該省客人看見,作為東道主不免尷尬。這件事說明,多一點知識儲備,對做好檢查把關工作十分有幫助。
三、嚴謹細致的工作方法
嚴謹細微、一絲不茍的職業習慣,是對夜班檢查工作的基本要求。筆者根據自己的體會,覺得做到以下四點十分重要。
首先是“懷疑”。一張校樣、一篇稿件鋪在眼前你要懷疑其中肯定有錯,每句話、每個字、每個標點,都有可能用得不正確。有了這個意識,你的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進入全神貫注的工作狀態,此時你才能發現各類隱含的差錯或值得懷疑的地方。如果心存僥幸,那么很有可能差錯就會從你的眼皮底下溜過去。多懷疑,心中多打問號,這一點很重要。
第二是“細讀”。細讀主要從兩方面著手。從大處著眼,看標題有無語病、錯字,內容與正文有無相悖,文字表述是否清晰等,稿件正文題文是否相符,觀點、中心思想是否符合有關宣傳政策、紀律;從細處著眼,則要檢查句子是否符合語法,有無用詞不當、不合邏輯處,標點運用是否規范,數字、計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等等。細讀的過程相對來說是較為費時也費腦力的過程。
第三是“核對”。核對是把關工作重要的一環。核對包括圖文核對、圖片核對、版次日期核對、人名地名專用名詞核對、引文及數據核對、新聞事實核對、稿件轉接核對等。千萬不能忽視核對,核對不嚴謹,也會釀成大紕漏。前兩年某家報紙就因為圖片核對疏忽,張冠李戴,將模范公安局長任長霞的圖片用在了一腐敗女公安局長的稿件中,造成極壞影響,被中宣部通報批評,相關人員受到辭退或撤職的處分,教訓可謂深刻。
第四是“查證”。查證是對核對結果的進一步落實,它要求檢查把關者具備運用各類查證工具的能力。網絡是最快捷的查證途徑,但存在準確度不高的缺陷,對此要有良好的辨別判斷能力。對拿不準但比較重要的內容,應利用更權威的工具,如辭典、辭海、正規出版社的出版物、地圖、政府文件等等查證。
做到以上四點,差錯出現的幾率會大大降低。
新聞工作強調“守土有責”。夜班檢查所檢查的版面,就是他守的“土”。杜絕或減少版面中出現的錯誤,就是他該負的“責”。作為黨報的夜班檢查,把好關,是新聞宣傳的要求,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把好關,才能使黨報的權威性、引導力、影響力得以充分地發揮。我們應該清醒地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地對待每天的工作,做一個稱職的黨報“把關人”。■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社)
責任編輯:姚少寶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