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學輝
【摘要】經濟新聞報道正成為都市報越來越重視的領域。在經濟新聞報道中,《安徽市場報》通過多年來的實踐,作出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別是報道中的“四化”原則,對都市報經濟報道有積極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都市報 經濟報道 “四化”原則
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逐漸融入全球經濟,而讀者受教育程度也日漸提高,加之人們收入水平在不斷增長,理財方式也呈現多樣化。因此,人們對經濟新聞的關注度、經濟新聞與人們生活的密切度也在不斷提高,經濟新聞正在成為繼社會新聞、民生新聞之后,都市報角逐、比拼的另一個重要領域。特別是去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廣大讀者對經濟新聞的關注程度更是越來越高。所以,作為地方都市報,更應進一步加強經濟新聞報道的力度與分量。
目前安徽地區的幾家都市報對經濟新聞的重視程度正日益提高?!栋不帐袌鰣蟆纷鳛榘不盏貐^在經濟新聞報道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家都市報,在經濟報道中積極探索,通過實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做法。本文將結合具體案例,談談 《安徽市場報》在經濟新聞報道中的“四化”原則。
一、經濟新聞民生化
經濟新聞報道“民生化”,就是要求經濟新聞報道能及時反映與廣大民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件,并能以他們容易接受的方式報道。都市報經濟新聞報道走“民生化”路線,是由都市報的受眾定位、市民屬性、市場策略等因素決定的。
《安徽市場報》在經濟新聞報道中,特別關注民生經濟新聞,除正常的政經、財經、產經報道外,我們還對證券、彩票等相對專業,但與老百姓生活理財密切相關,受關注程度高的內容,安排了充足的版面。現在從星期一到星期五,除了每天的財經版面外,還安排了非常市場、證券、彩票等其它版面,建立了都市報相對完整的大財經體系,也使得讀者只要通過《安徽市場報》,就能對自己的投資理財有一個很好的參考。
“民生化”只有在民生基礎上才能提煉出來。它反映和傳遞的是平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與之相關的諸多信息,反映民眾生態。經濟報道要做到“民生化”,必須要有“以人為本”的思維,同時還要以本地,或者說以目標受眾群的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作為起點和落腳點。
在都市報經濟新聞寫作上,經濟新聞報道必須要考慮到受眾層次,摒棄生硬的學術化、專家化的說教,而以平民化的視角解析經濟事件。“平民化”是都市報經濟新聞報道必然要選擇的道路,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唯一的道路。
二、宏觀經濟微觀化
搞經濟報道,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一些宏觀的經濟問題,如國內外經濟走勢、熱點經濟事件、重要政經政策解讀等,地方都市報在這些問題上不僅不可避免,而且還應該重點做大做好。在碰到一些大的宏觀經濟政策等宏觀經濟新聞時,《安徽市場報》的做法是宏觀經濟微觀化。
宏觀經濟形勢等經濟問題雖然對整個國家的經濟走勢、經濟發展等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普通老百姓對此未必感興趣,對有關內容也未必看得懂,對都市報來說也不需要這么高深、專業、宏觀。它往往需要反映那些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或者是具有顯著性和趣味性的東西。
具體舉例來說,如國家統計局公布CPI指數、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存貸款準備金率、人民幣對美元升貶值、全球經濟危機發展等宏觀經濟問題發生時,《安徽市場報》就將其及時本地化、微觀化。比如報道銀行提高存款利率、存貸款準備金率等,那么都市報的經濟報道就應該報道這項新政策會對市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譬如:每月的房貸會增加多少?是否應該提早還貸等。再比如國家發改委經常提高或降低成品油的批發價格,都市報在報道時就要算算開車一族每月多花多少油錢,有多大的影響。通過這些政策及時的微觀化、本地化,把國家的宏觀政策與讀者日常生活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
三、熱點問題透徹化
深度經濟報道,是經濟新聞的點睛之筆,因此,都市報要發揮地方媒體的優勢,強化對地方性經濟熱點新聞、焦點新聞的深度調查,采寫出具有專業水平和原創深度的經濟新聞。使經濟新聞厚重起來,成為地方都市報競爭的一個有力“拳頭”。《安徽市場報》在對熱點經濟新聞、焦點經濟新聞報道過程中,要求把新聞報道講清講透。
2009年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抓三保、趕兩湖、超萬億”的號召,這對廣大讀者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概念,但對我省來說是一個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針對這一熱點,《安徽市場報》“第一財經”周刊3月13日特別策劃了一期專題,專門圍繞這一話題,通過安徽與兩湖方方面面的比較分析,通過對有關各方的訪談等,從“安徽趕兩湖之謀略篇、機遇篇、對比篇、行動篇、憧憬篇、宏論篇”六個側面,對安徽趕兩湖進行了專題報道,使得廣大讀者對安徽趕兩湖有了直觀化的印象,也對安徽與兩湖的差距、安徽在趕兩湖中的行動等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報道出來后,不僅受到了讀者的好評,也得到了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的專題表揚。
再比如,2008年,在安徽如何融入長三角的報道中,我們除了常規性地采訪安徽省的相關廳局在融入長三角中的舉措、安徽企業在融入長三角中的做法之外,還通過采訪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區的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從他們的視角談安徽該如何融入長三角,通過他們為我省融入長三角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也為我省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這一組連續報道出來后,得到了省里相關廳局的高度評價,說對于我們開闊視野等有切實的幫助。
四、復雜問題簡單化
經濟報道相對于社會新聞、民生新聞來說,門檻高、難度大,但仍應以“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為宗旨。現今的都市報經濟報道只有走大眾、綜合、實用的道路,才會真正地服務于民。因此,《安徽市場報》在經濟報道中強調的另一個要求就是復雜問題簡單化,做到深入淺出,將專業性與通俗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由于經濟領域的廣闊性、經濟知識的專業性和復雜性,經濟新聞報道常常陷入尷尬境地:“內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另一種情況就是停留在簡單報道層面上,缺少生活氣息,缺乏指導性和前瞻性。都市報主要面向的是大眾讀者,他們往往喜歡閱讀易懂、有趣的經濟報道。如果經濟報道寫得生硬、晦澀,他們就會敬而遠之。因此,其文字應該是生動、易懂的。如在報道安徽汽車工業時,我們便圍繞著奇瑞、江淮會不會合并等問題,利用全國兩會的機會,直接采訪江淮汽車的董事長左延安先生,通過直接對話的方式,圍繞著坊間老百姓議論較多的話題進行采訪,后來便形成了《江淮汽車掌門人:回應坊間的三大傳聞》的文章。其實,貼近老百姓生活,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同樣可以寫出好的文章。
通過多年來的實踐看,能否做好經濟新聞報道,最重要的一點是一份報紙一定要有自己明確的要求與思路,而報道能否成功,則要靠財經記者自身的素質,可以說,財經記者的專業素質直接決定著經濟報道的質量優劣。好的財經記者,首先應該是這個行業的積極實踐者,實踐出真知,只有常年浸泡在某個行業里,才有可能成為報道這個行業的高手;其次,要有較豐富的知識儲備,并對行業發展趨勢有前瞻性的判斷;三是要成為這個行業報道的標桿人物?!?/p>
(作者:安徽市場報編委)
責任編輯:周蕾 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