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生
【關鍵詞】新聞線索 途徑
生活中處處有新聞。要想寫出有份量、有價值的好新聞,首先必須從捕捉新聞線索入手。對于初學者,最大的困惑莫過于不知寫什么,或者說不知如何獲得新聞線索。說句實話,筆者也常常為找不到好新聞線索而著急。一些通訊員也常抱怨,我們那么點大的單位,除了會議和日常工作就沒啥可寫。根據筆者從事新聞工作的幾年體會,獲取新聞線索可以從以下三大途徑入手:
一是可以從文件、會議材料、工作總結中找線索。一般情況下,這些材料都很程式化,讀起來很枯燥,但只要認真閱讀,總會有所發現,一些閃光點往往就存在其中的一句話或幾句話當中。如何在枯燥的公文中發現新聞?那就要具備記者的“第三只眼睛”——新聞敏感性。公文中是不是就沒有新聞呢?不是,關鍵是沒有發現。內部文件本身不是新聞,但往往隱含有新聞線索;內部文件不能隨便改成新聞稿件,但其中有些內容可以通過順藤摸瓜,捕捉“活魚”。此外,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也是提供新聞線索的便捷通道。當缺少新聞線索時,不妨向企業或政府部門領導索要采寫題目。由于他們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有時可以提供有質量、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許多記者和通訊員不喜歡開會,不愿意去采訪會議。其實,參加會議往往是獲取新聞線索的好時機。會上,領導的發言,群眾的意見,觀點的分歧,會議的材料文件等,都可能成為獲取新聞的途徑;會議內外的花絮,會議之后對會議精神和決議的貫徹落實,也可成為新一輪的采訪重點
去年,筆者在所在市紀委采訪一個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會議,在會上一份不起眼的工作簡報中看到,淮北、沈陽等城市剛剛被評為“深港企業最佳投資城市”的信息,感到是個好題材,會后立即去市外資辦詳細了解有關情況,很快寫出了《全力優化發展環境 誠摯服務招商企業 淮北首獲深港企業最佳投資城市稱號》的消息,在本報一版刊發的同時,《安徽日報》第二天也在顯著位置刊發了。還有一次,筆者拿到了本市一份交通工作總結,洋洋灑灑萬把字,初拿回來時,也感到沒啥價值。后來筆者仔細琢磨了一番,從重點省道路網改造、村村通油路和村村通班車工程建設的角度入手,并結合淮北作為安徽省四個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的大背景,寫出了《淮北加快構建城鄉交通一體化格局》一稿,被多家省市報刊采用,收效良好。
二是可以從平常觀察中獲取線索。實際工作中,常常是有的記者和通訊員手邊新聞線索不斷,好稿頻出,而有的卻找不到線索,其中的差別就在于有無新聞敏感。記者和通訊員一定要培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習慣,不論是在平常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交往中,要比旁人多一份心眼,時刻留意不要讓到手的素材溜走。在我們四周,新聞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有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一個平常的場面,一個普通人的普通事,都可能成為新聞線索或由頭。這些新聞的由頭或線索是稍縱即逝的,如果不留心,就可能永遠失去采寫的機會。
僅僅發現新聞線索還不夠,還要快出手,因為慢了就不是新聞了,有些題材你出手慢了,別人就搶先了。今年4月,筆者從皖北煤電集團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口中得知,經中國證監會上市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恒源煤電重大資產重組和皖北煤電煤業資產整體上市方案獲得通過。筆者意識到這是一個重大題材新聞,于是迅速采訪了該集團董事長、總會計師、投融資部部長等新聞當事人,連夜寫出了《皖北煤電煤業資產整體上市獲準實施》一稿,很快在筆者所在的媒體頭版頭條刊用,同時《中國煤炭報》《中國企業報》《安徽日報》等媒體也刊發了此稿。
三是可以從讀報上網中捕捉線索。每一時期,報紙都有報道側重點。記者和通訊員要想發稿件,就必須圍繞報道中心采寫稿件。平時,記者和通訊員都應通過自己閱讀或收聽、收看媒體的報道或節目,了解該媒體的宣傳動向和需求,從而確定自己的選題方向。當我們有了寫作時間而沒有寫作素材時,不妨翻翻最近的報刊和資料,分析一下最近什么內容最熱門,什么問題雖點到了卻沒有說透,哪些問題還值得連續報道等。譬如今年是新中國建國60周年,那么我們就必須突出宣傳好建國以來本地本部門出現的新氣象、新變化、新成就。
此外,一年四季的變化和報社工作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譬如,每年的元旦、春節、國慶以及諸多的傳統節日,都能啟發我們找到寫作的提示和靈感。但凡事要想到前面,提前做好準備,不能老是動作“慢半拍”,也不能老是照抄過去已經登過的東西,年年要有自己的新特點。去年春節前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筆者根據當時媒體報道的重點,深入安徽恒源煤電公司采訪了一篇“加快生產保電煤”的文字報道,新華網安徽頻道、人民網安徽視窗、安徽商務之窗、中安在線、《安徽日報》《安徽工人日報》等都給予了關注。
總之,做新聞報道就要圍繞熱點、難點、疑點,圍繞廣大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慮所盼來聚焦,要到群眾中去,到基層去,到火熱的生活中去,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善于從現象中發現本質,找到更多的新聞線索,寫出更好更多的新聞報道。■
(作者單位:淮北日報社)
責任編輯:姚少寶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