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群
【關鍵詞】工會 職工 維權
新《工會法》明確指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這是法律對新時期工會職能作出的重大調整和明確規定,反映了廣大職工群眾對工會組織的殷切期望。當前,我們正經歷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發展、維穩、保民生正成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中心。因此,更好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對于實踐科學發展觀、鞏固和發展和諧穩定大局至關重要。合肥市婦幼保健院工會把主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收到了較好效果。
一、立足一個重點,狠抓幫扶救助
幫扶救助是維權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們充分發揮工會職能優勢,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工作,為職工排憂解難。對職工合情合理、政策法規有明確規定的問題,督促有關部門予以妥善解決。向職工群眾展示了“工會是為職工說話辦事的組織”、“工會積極主動地為職工說話辦事”的姿態,切實為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把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維護了醫院的和諧穩定。
二、健全兩個機制,夯實維權基礎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組織開展工作的核心。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破解維權難題的根本之策是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單位實際的制度和機制。
一是健全、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職代會是維護職工民主權利的基本途徑,是職工行使民主權利、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渠道,是工會長期堅守的維權陣地。我們每年在職代會前都要通過問卷、走訪、調查摸底等方式,以科學務實的作風,把廣大職工意愿和心聲帶到職代會上,解決落實的情況在下一次職代會上如實通報,連年都能為職工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此外,以《工會法》為依據,健全完善工會與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和三方會議制度。借鑒IS09000標準,建立院務公開民主管理體系,使院務公開逐步做到了“八公開”和“五規范”,促使院務管理日趨規范。
二是健全和完善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集體合同覆蓋絕大多數職工,包含職工的勞動權益、勞動報酬、勞動安全和保險福利等基本內容,是醫院調整勞動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工會維權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緊密聯系科學發展的實際,一方面適時改進、充實平等協商的方式和內容;另一方面又建立、完善對集體合同的履約責任制和監督檢查制度,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與推動醫院依法經營、健全科學管理制度有機結合起來。
三、協調三個關系,優化維權環境
維權是一個互動過程,需要主客體的共同參與。因此,我們在工作中,注意協調好三個層次的關系:
一是協調好工會與單位的關系。真正維護職工權益必須依靠行政部門的積極支持與參與,尤其是要與領導者協調好關系。通過不斷改進工作方法,積極為行政領導創造與職工直接對話的機會,讓領導在職工面前做出承諾,推動維權工作。通過走訪、調研等活動,積極主動反饋有關信息,讓領導在維權中把握大局、協調指揮。
二是協調好職工與單位的關系。對職工的合理要求,通過正常渠道廣泛呼吁,造成聲勢,讓領導了解群眾疾苦,多為職工辦實事;同時注意把通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調動起來的工作熱情、積極性引導到醫院改革發展上來,從而實現在維護醫院集體利益的同時維護職工的經濟利益。
三是協調好工會與職工的關系。工會和職工是一家人,但也需要協調。讓職工感受到“家”的溫暖,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強工會自身建設和不斷提高工會干部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將工會建設成為為職工說話辦事的機構,增強職工對工會的感情。
四、實現四個轉變,保證維權效果
一是努力實現工會組織由“活動型”向“維護型”轉變。從維權角度謀劃安排工會工作,轉變過去工會工作就是發福利、搞文體活動的單一觀念,逐步把工會的角色定位和工作重心轉移到維權上來,以適應職工多方位需求。
二是努力實現維權工作由客體維護向主體維護轉變。加強對《勞動法》 《工會法》的宣傳教育力度,加強對本單位規章制度的宣傳,使職工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教育職工要敢于和善于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增強維權工作的主動性,確保維權效果。
三是努力實現維權工作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通過信訪信息、調查核實、協調呈報、回訪督查等制度建設,把職工零散的、越級的訴求“歸攏”起來,盡可能把職工訴求的矛盾和問題在工會這一層面化解或滯緩,最大限度地發揮工會組織在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的“減震器”作用。
四是努力實現維權工作由“工作型”向“情感型”轉變。工會干部要樹立職工權益無小事的觀念,注意傾聽來自基層的意見和呼聲,敢于和善于抓住同職工利益最密切的聘用、分配、勞保、福利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想職工之所想,職工想不到的工會替他們想到,職工不能辦到的工會盡力幫助他們辦到,職工能辦到的工會幫助他們辦得更好。■
(作者單位:合肥市婦幼保健院工會)
責任編輯:姚少寶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