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摘要】本文以2008年10月發生的“四川廣元柑橘事件”為例,探討政府在網絡輿論事件中角色與地位,以及政府部門在面對突發公共事件時該如何應對,為政府決策提供借鑒。
【關鍵詞】廣元柑橘事件 政府 網絡輿論
互聯網時代的網絡輿論傳播給政府的決策和活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在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傳播中,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才能夠正確地引導網絡輿論的發展,否則,就可能造成網絡輿論發展不可控制,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本文擬對政府行為在廣元柑橘事件中網絡輿論的生成及消亡階段所起的作用及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分析、探討。
一、廣元柑橘事件的傳播過程
為了更好地把握“廣元柑橘事件”的發展過程,筆者以傳播史上拉斯韋爾傳播內容分析的“五w模式”(傳播者、傳播渠道、傳播內容、傳播對象、傳播效果),按照時間順序對事件過程的幾個關鍵點進行簡要的回顧(見表1),由于傳播的對象均為公眾,故傳播對象一項省略。
二、廣元柑橘網絡輿論事件生成及消亡過程
關于網絡輿論的概念,目前有幾種表述:“網絡輿論是公眾對于公共事務通過信息網絡公開表達的具有影響力的意見”,也有人將其界定為:“網絡輿論就是在互聯網上傳播的公眾對某一焦點所表現出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帶傾向性的意見或言論?!雹龠€有人認為:“網絡輿論是公眾(指網民)以網絡為平臺,通過網絡語言或其他方式對某些公共事務發表意見的特殊輿論形式。”②

不少事件在發生之初,只是局部現象、個別言論,但經過網絡媒體這一輿論“放大器”、“傳播器”的高倍放大和快速傳播而成為重大輿論事件。③隨之帶來的將是重大的社會后果。廣元柑橘事件就是這樣。據了解,廣元旺蒼縣共有11個鄉鎮的68000多株柑桔樹發生大實蠅疫情,僅占全縣柑桔總數的8.9%,蛆果率僅為1%左右。
一次普普通通的植物病蟲害的處置,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竟然變成全國性的“事件”,并造成了重大的社會損失。這與網絡的傳播是分不開的。此處通過兩個圖示對此次柑橘網絡輿論事件在生成階段和消亡階段的過程進行簡要分析。
(一)網絡輿論生成階段
1、網絡議題的發生,是由于議題同公眾的利益密切相關,公眾對這種突發事件的關注度高,這是后期網絡輿論形成的主要原因。南京大學傳播學院巢乃鵬副教授說:“柑橘蛆蟲傳言事件,恰好發生在了公眾草木皆兵的社會心態環境中?!痹诮洑v了“致病豬肉”、“致癌香蕉”、“蘇丹紅”、“地溝油”等輪番的轟炸后,尤其是在三聚氰胺余波未平的時候,公眾的食品安全心理脆弱得好似驚弓之鳥?!边@就使得公眾對這類關系自身健康的突發事件十分的敏感,當這類突發事件發生時,公眾比較關注。
2、政府信息缺失,公眾尋求信息首要渠道被堵。當公眾在了解到此事件的相關信息,急于想通過政府發布權威信息求證時,政府沒有及時發布權威的信息來為公眾解疑釋惑。公眾只能尋求其他渠道了解信息,如人際傳播渠道、網絡渠道。直到10月21日,當傳言已經嚴重影響全國部分地區的橘子銷售時,四川省農業廳才對此次事件首次召開了新聞通氣會。通氣會的所有內容一共不足500字,只是簡略介紹了事件的經過,對疫情產生的原因、如何辨別“蛆橘”,以及為何有短信傳言等內容并未涉及。此時,距旺蒼縣將疫情上報到廣元市政府已經過去了兩周,旺蒼縣的橘農們在《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除了按照縣里的要求處理果子,他們也并未得到更多的通知。10月4日之前,廣元市和四川省里均未傳達更多消息,媒體上也沒見任何報道。而10月4日,《華西都市報》已經對此事件進行了公開報道。對此時網上與短信流傳的廣元病蟲柑橘流入市場的消息,四川廣元市政府稱,“純屬謠言”、“報道內容嚴重失實”。更加讓公眾疑惑。
筆者對從柑橘蟲害最早發現到此事件在網絡上大量傳播的一個月時間內(2008年9月22日至10月22日)(見表2),四川省各級政府網站對此事件信息的報道或發布的信息進行了一個統計。從中可以看出,在此事件發生后的很長一段事件內,作為網絡時代政府最能夠快速及時地發布信息的政府網站沒有對此事件的相關信息進行發布或報道。然而,此時在國內其他商業網站及網絡論壇上關于此事的議論已是鋪天蓋地。
3、由于政府信息的缺失,公眾便產生了猜疑,繼而尋求其他渠道,人際傳播或網絡傳播渠道了解信息。在政府沒有公布權威信息時,公眾只能選擇相信身邊的朋友或在網絡上了解其他公眾對此事件的了解情況。公眾通過手機短信,或在網絡上收集其他公眾對此事件所了解的信息。此次柑橘網絡輿論事件就是由手機短信最先大量傳播引起的。這樣就給了潛輿論傳播的空間,使得流言、傳言的傳播加快。
4、網絡輿論形成,加劇議題傳播的不確定性。由于傳播信息的不確定性,加強了受眾的焦慮感,使得非理性的因素增多。當危機來臨時,人們的信心通常十分脆弱,對無從核實的傳言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使得非主流網絡輿論的發展越來越難以控制,網絡輿論對議題進行重新建構。此時,網絡輿論處于主導地位,僅有小部分柑橘蟲害的現實在網絡上被傳為大面積的柑橘發生蟲害,引起消費者的恐慌,造成柑橘大量滯銷,各地柑農損失慘重。
(二)網絡輿論消亡階段
1、網絡輿論重構的議題。經過網絡的廣泛傳播,公眾都不買柑橘,造成柑橘大量滯銷。政府不得不進行澄清,讓公眾重新樹立消費信心。針對傳播的短信,四川廣元市政府稱,網上與短信流傳的廣元病蟲柑橘流入市場的消息“純屬謠言”、“報道內容嚴重失實”。

2、政府進行危機公關,通過各種大眾媒介發布權威信息,進行輿論引導,重新構建主流輿論。四川省政府、四川省農業廳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公眾介紹柑橘蟲害的相關情況,11月2日上午,四川省農業廳組織柑橘主產市、縣統一開展柑橘免費品嘗促銷活動,宣傳柑橘病蟲害相關知識,消除公眾疑惑;宣傳優質柑橘產品品牌,促進市場營銷。與此同時,各方權威人士都出面解釋,柑橘大食蠅不會影響人體健康。10月27日,農業部宣布廣元柑橘事件引起全國部分消費者恐慌心理。
3、公眾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了解到充足、權威的信息,疑慮得以消除,各種傳言不攻自破。此時,政府建構的輿論逐漸形成,網絡輿論不再居于主導地位,網絡上關于此事件的傳言和討論也逐漸消失,公眾開始回復消費信心。
4、由于政府強大的危機公關,公眾關于突發事件信息的不確定性得以消解,使得網絡輿論趨于平靜并逐漸消失。輿論引導重回正常,事件得以解決。在政府做出大量的工作后,關于此次柑橘事件的網絡輿論逐漸消亡,公眾重新樹立了消費信心,各地的柑橘銷售逐漸回暖。
三、政府在柑橘網絡輿論事件中的角色地位
通過前文的論述可以看出,在此次柑橘網絡輿論事件的生成和消亡兩個階段,政府都居于核心的位置,政府的危機公關活動決定著網絡輿論發展程度及發展走向,當政府的危機公關做得好的時候,網絡輿論就會發展緩慢或朝著政府引導的方向發展;反之,如果政府的危機公關活動做得不好的時候,網絡輿論就會迅速地擴散蔓延,朝著不確定性方向發展,甚至會走上與政府輿論相對抗的道路,變得難以控制。
在此次廣元柑橘事件中,如果政府在第一時間發布及時準確的信息,為公眾解疑釋惑,公眾就不必急于通過其他渠道獲取信息,網絡輿論也就不會起到多大作用,也不會造成如此重大的損失。
四、結語
四川廣元柑橘事件再次讓我們意識到政府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職位缺失及角色定位的不當將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各級政府要深刻理解“服務型”政府的涵義,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按照中央的要求,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積極主動,以為公眾服務為出發點,建立突發事件信息公開透明機制,特別是政府網站,應該努力成為公眾了解突發事件信息的第一選擇。政府必須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網絡輿論朝著理性方向發展,從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本文是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號:SC08C28,指導老師:楊琴,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注釋
①譚偉.網絡輿論概念與特征,湖南社會科學,2003,(05)
②金兼斌.輿論的演變機制,http://www.zjol.com.cn/OScjr/system/
2008/04/17/009427653Ol.shtml
③杜駿飛.網絡輿論八個易爆點 傳媒,2008,(04)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08級傳播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