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杰
【關鍵詞】電臺電視臺 生活語言工作語言 區別
本文提出區別“生活語言”和“工作語言”。本來,作為電臺電視臺主持人最起碼的條件就是應該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為何要特別提出區別處理“生活語言”和“工作語言”?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地方臺的節目主持人來自當地,土生土長,鄉里鄉親,說普通話雖說是工作需要,但面對鄉親,在鄉音濃重的當地說普通話,人們是難以接受的。要么說你“山東驢子學馬叫”,要么不與你交心。那么,作為一個地方臺的播音員、主持人如何處理好這兩種語言,做到工作不受影響,又生活自然得體呢?
首先,刻苦學習、苦練語言基本功
作為一名合格的播音員、主持人,對語言的語音、語調、語流曲線等基本技巧,都應該能駕輕就熟。在地方話和普通話這兩個語言環境中,您就要像對待兩國語言一樣,用最短的時間盡快進入到合適的語言環境中,這就需要平時的苦學和苦練。平時不張嘴,使用的時候一定會出問題。2005年春天我來到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剛下榻賓館,我的同伴覺得口渴,一眼看到放在桌子上的兩瓶啤酒,想開啤酒解渴。因為在歐洲,市場上的商品價格很高,我讓他先不要喝,問一下服務臺,看啤酒需不需要另付錢。當時撥通了服務臺的電話,一下子聽到電話那邊嘰里呱啦說英語的時候,我突然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我的意思。愣了好大一會兒,才勉強接上了軌。這個例子說明:“書到用時方恨少”是千真萬確的。語言的基本功還是要刻苦學習才能逐漸掌握的。要知道,語言的熟練掌握,并非一時所能奏效,尤其是對長期受到地方語言環境影響較深的地方臺播音員、主持人來說,想要在平時不說普通話,工作時自如地運用普通話,更是難能遂愿。這就需要平時勤奮地學習,刻苦地訓練,比如我們江淮地區的大部分地方語言中zh、ch、sh與z、c、s難以分清,邊鼻音n、L不分,前后鼻音,en、eng,in、ing等不分。對于這些平時如果不加強發音訓練,正式運用時就很難不出現問題。
其次,把握時機,敢于張口,主動創造語言環境
在熟練掌握了正確發音的基礎上,還應當主動創造說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只會發音單個的字詞還不行,還要把符合普通話語言規范的字、詞、句子正確地運用到你所在的語言環境中去,并讓它們符合普通話的語勢和語流曲線,這就叫做有聲語言的運用。地方臺的播音員、主持人要想做到把地方語言和普通話當作兩種語言來熟練運用,讓受眾在聽您分別運用不同表達方式時有著不同的感受,您還得要在多種語言環境中強化訓練。這里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談幾個訓練方案供參考:
(一)與本地熟悉的朋友交流時,您可以用地方話,但當接待陌生的客人(哪怕是本地人)或與外地來人交流時,就應該使用普通話,這不僅能體現你的職業特點,同時也能給人以留下溫文爾雅的良好的印象。
(二)集會時千萬不要放棄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是最能訓練您語言邏輯思維和正確把握語流的最好機會,要精心設計提煉談話主題,精心組織語言,達到語出驚人的效果。
(三)建議您經常上網,在朗誦天地的語音聊天室里就話題發表個人看法,在那里你不僅能聽到地道的普通話交流,還能主動將自己融入到普通話交流的語言環境中,讓自己的語言思維與普通話表達方式接軌。
第三,博采地方語言的精華,準確合理地將其運用在節目中,豐富語言面貌
地方臺的播音員、主持人在正確使用普通話工作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些地方語聲詞匯,不僅不會破壞整檔節目的語言面貌,相反,還會活躍你的節目氣氛。實踐證明,適當運用些地方語言中的某些特殊詞匯還是很受地方受眾歡迎的。比如合肥電視臺原有的《真得味茶座》,現如今安徽電視臺生活娛樂頻道推出的《大話娛樂》節目中,主持人老徐就運用當地方言與馬瀅對白,深受觀眾的喜愛。筆者曾經在為電臺創意的一則對話式酒類廣告時,為了將對話的兩個人語言區別開,分別用了地方方言和普通話兩種表達方式,原話是甲:“咳!老王啊,中午清閑喝幾盅啊?”(普通話),乙:“老張啊,不搞毫(點)酒心里有樁事,來來來老哥倆一起來搞兩杯……”(江淮土語)。廣告播出之后,因為親和樸實,反響很大,后來被宣傳的這種酒被當地老百姓稱為“老王酒”。
總之,地方臺的播音員、主持人是個不輕松的職業。要做到稱職,就需要加強訓練,一方面接受規范的字詞、語言訓練,多參加專業部門組織的培訓,自覺地接受普通話水平測試,另一方面努力創造說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將自己置身其中,不斷提高普通話水平,爭取做個合格的地方臺播音員、主持人。
(作者單位:巢湖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