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峰
【摘要】電影《楚門的世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樣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娛樂媒介制造成了電視明星,卻又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乃至尊嚴,成為大眾娛樂工業的犧牲品。影片反映了人們對媒介不受節制的濫用所產生的焦慮,揭露了西方商業活動中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丑惡行徑,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后現代娛樂方式存在的媒介失控產生的思考。
【關鍵詞】后現代娛樂方式 媒介萬能 媒介失控
一、 楚門的世界,后現代主義催化出的“真人秀”
今天,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后現代階段,在這個社會中,娛樂成為難以抗拒的力量,在為人們不斷滿足“快樂”標準的同時嚴密而又無情的將人們的生活、消費、思想觀念完全商業化了,并且為商業廣告、大眾傳媒所左右從而剝奪了人的自主性、選擇性。由此,西方人在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又不得不感嘆“人也死了”。
作為由媒介建立起來的后現代社會,電視媒體成為了后現代的重要載體,它的存在恰恰為公眾追求多元化、平面化、大眾化、無中心化、無權威化提供了有效保證。人們在后現代主義平民文化的沖擊下摒棄了以往的現代主義的精英模式,開始視“娛樂”為消費品,對于事物的評價不再注重其實用屬性,而是直接對其“快感”進行消費?!罢嫒诵恪钡某霈F無疑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產生的最有力的證據。
真人秀,尚沒有規范的定義,多指“由普通人(非演員)在規定的情景中,按照預定的游戲規則,為了一個明確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動,同時被記錄下來而做成電視節目”。①
伴隨著“真人秀”的誕生,它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一場娛樂狂潮,盡管“真人秀”的節目樣式和種類不斷翻新但所有節目本身卻有一個共同點:它們貼近生活,接近真實,并且滿足了人類的偷窺欲。在“真人秀”節目中,參與者不僅僅是節目中的競賽選手,更主要的是守在電視機旁窺視事情發展進程的廣泛觀眾。在節目背后,參賽選手為了能夠不被淘汰出局往往采取一些卑劣的手段,例如拉幫結派、勾心斗角、造謠誹謗等等,而電視媒體卻處心積慮的深入挖掘這些人性的陰暗面給予最大程度的曝光以滿足觀眾的窺視欲與獵奇心理,從而取得暴漲的收視率來獲取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楚門的海景世界恰恰是“后現代”催化出的畸形產物和在巨大的經濟利益刺激下所制造出的娛樂悲劇。
二、透視《楚門的世界》中的媒介萬能現象
二十世紀上半葉,“媒介萬能論”曾成為定義受眾性格的主流見解。在這個階段,大眾傳播媒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普及并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媒介本身被認為是根據媒介和媒介內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強大的力量去形成輿論和信念、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并指導人們的行為。導致這一認識占支配地位的緣由可以追溯到拉斯維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宣傳技術》的出版(H.lasswell,1927),美國紐澤西州《火星人侵襲》廣播劇的播放造成了上百萬市民的大恐慌(1938),以及二戰后,眾多學者在“戰時社會輿論動員”的系列課題研究方面,獲致了豐碩成果等指標性事件(1940~1950)②除此之外,歐洲國家的廣告客戶、內戰時期的獨裁國家以及俄國新革命制度對媒介的利用都證實了媒介萬能這樣一種觀點。在該時期人們普遍認為大眾傳播擁有極大的影響力。產生這種觀念的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首先,大眾傳播發展的迅猛勢頭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其次,各個階層對于傳播媒介的利用都達到了空前程度,人們的社會生活無時無刻不處于被各種形式的宣傳或說服活動的包圍之中,使得人們處處感受到傳播的力量。③
從人們的衣食住行、言行舉止到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無一不受到大眾傳播的極大影響與滲透,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再次思考“媒介萬能”對當今時代人們的意識形態及心理解構所催化出的畸形裂變。或許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對這一現象做出了很好的詮釋。
楚門(Truman)作為電影中的主角,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叫做海景的小城(一座巨大的攝影棚),受到一個稱為“海天堂島”的巨型衛星拍攝機構的嚴密監視。在他成長的幾十年中,楚門一直在大約5000臺攝像機的注視下過著“平凡”而又“普通”生活。“1.7億人目睹了他的誕生;220個國家和地區同步收看了他學會走路;全世界都窺視到了正值青春的他甜蜜的初吻……”楚門始終不知道自己是電視制作人克里斯托弗所制作的高收視節目“楚門秀”的主角,更不知道在他心中日夜贊美的真正的上帝卻是這個躲在攝像機背后的老頭。這個全能的上帝躲在巨大的攝影棚里的某個角落為他導演一場連續30年的“楚門的世界”,他派出眾多演員充當楚門的母親、朋友、同學、同事、初戀的情人、失而復得的父親、缺乏共同語言的妻子……甚至連天空、大海、打雷、刮風、下雨都被事先設計好了。
盡管作為這個虛擬世界中的主角,盡管他24小時被無數人時刻關注著,但楚門只是一個生活在這個如同“鳥籠”式的生存空間中的普通人,普通得如同我們自己或者我們周圍的人們。他有許多欲望,又很容易滿足,有時會欣喜若狂有時卻如喪考妣,然而更多的時候則是彷徨郁悶,不知所措。萬能的上帝(制作人克里斯托弗)為了能使“楚門秀”更能產生“后現代娛樂方式”的娛樂效果,他不斷的給劇中的主角制造各種刺激從而使他的長劇(《楚門的世界》)跌宕起伏,吊人胃口。他在楚門快樂的時候便給他制造些麻煩,在其沮喪的時候,則不失時機地給其開啟一線生機。他讓金發女郎如言情小說般突然出現在楚門的視線中,開啟他愛欲的閥門,又讓她突然離去,使其心靈墜入無底的深淵;他讓楚門從未謀面的“已故父親”突然現身,夸張滑稽的相認場面令其熱淚盈眶,同時也賺取了電視觀眾的熱淚;他又讓楚門的知心朋友在其情緒惡劣的時候去關懷他、開導他,令其感受到這“荒漠中的甘泉”而重生信心,雖然那位朋友只是一個演員,而且正背著大段臺詞……④
影片無疑對媒體權利和媒體萬能理論進行了嘲諷和批評,同時也揭露了作為媒體的觀眾,他們對偷窺欲望的貪婪。作為西方社會極力鼓吹的“人權自由”中的核心概念“隱私不受侵犯”在此刻卻變得支離破碎。而《楚門的世界》本身所探討的由“媒介萬能論”衍生出來的“后現代娛樂方式”對人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引起了更為廣泛的關注,例如媒介對人們生活的侵犯、廣告的無所不在、人的道德麻木等等,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生存的這個被媒體滲透的世界,用類似“烏托邦”的虛擬的完美世界寓意“籠中鳥”式的生存悲哀,啟發我們對媒介傳播不受節制以及媒介萬能理論產生新的思考,從而也帶動了一系列同類電影的誕生,《艾德的私人頻道》就是就這一話題所產生的新的思考。另外人們逐步認識到“后現代娛樂方式”所掀起的一個又一個娛樂狂潮顯露出的人與人之間虛偽假面的相處方式以及冷漠、麻木的處世態度。
三、“后現代娛樂方式”引發的媒介失控
布熱津斯基曾在他的《失去控制:21世紀前夕的全球混亂》一書中預言21世紀前期將會發生媒介失控。他認為:“電視是導致媒介失控的根源,對于世界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電視是接觸社會和接受教育的重要工具。并且在這方面,它正迅速的代替歷來由家庭、教會和學校所起的作用?!雹萑欢幵诤蟋F代主義大時代背景下,人們看重被現代性所忽視的一切,看重現代性之后和之外的一切。諸如,不確定性、異質性、無序性、平面化等,對于被現代化看重的一切如原則性、整體性、確定性、權威性、同一性、統一性、規則性都加以拒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接受媒介信息更容易出現無理化的盲從傾向和浮躁感,針對群體的研究中,群體呈現出的一個普遍特征是極易受人暗示,同時在一個人類群體中集中暗示和傳染性達到一定程度,即會造成群體輿論向著某個方向迅速轉向⑥?,F代傳播媒介正是看重了這一點,在極力宣揚人人都應有權利追求與實現個人欲望并且享受個人欲望的同時制造了一系列適應這一思想觀念的后現代主義娛樂方式,“真人秀”就是這一娛樂方式的“突出”代表。人們對于“后現代娛樂工業”生產出的各類娛樂商品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瘋狂,對像自己一樣的普通人在秀場上表現出來的出色品質和非凡能力的關注和欽佩,在“選秀族”那里異化為瘋狂的“偶像崇拜”和極度夸張的自我表現。普通人之間的相互尊重的觀念被嚴重消弱。于是,那些“秀場”成為了巨大的利益“賭場”,上演著各式各樣爾虞我詐和孤注一擲。節目制作方的賭注是收視率,評委的賭注是公眾關注度,選手的賭注是一夜成名。⑦唯利是圖、弄虛作假、爾虞我詐卻成為了這場“賭局”的唯一原則。
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泛化娛樂”的結果是“娛樂致死”;是否人們意識到在感受不受節制的后現代娛樂方式激發人們的欲望膨脹所產生快感的同時,其結局是成為了娛樂工業的犧牲品;虛構的電影情節是否就是對媒介失控社會的真實預言,楚門會不會就是我們自己?
四、結語
在現今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大眾媒介所承擔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播工作,也不單單是滿足大眾生活的娛樂目的,媒介應為培養道德風尚,塑造社會行為范式做出積極努力。對于《楚門的世界》所折射出的媒介失控的隱喻值得我們做出更多的思考。
參考文獻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317.htm
②林曉光:《日本受眾社會心理構造成因的切片分析——兼論德弗勒“媒介效果研究”操作模式的缺陷》,《新聞與傳播研究》,第13卷第1期
③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P194
④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
com/view/112293.htm
⑤[美]布熱津斯基著,潘嘉玢、劉瑞祥譯:《大失控與大失?。?1世紀前夕的全球混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第171頁
⑥⑦邵鵬,《媒介失控:誰來挽救網絡傳播的混亂局面?》,《東南傳播》,2008年第9期
(作者單位:河西學院傳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