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巫師等給人無限想象空間的新興勢力,但誰都知道:本季東區。仍將是魔術、凱爾特人、騎士三強爭霸的局面。
魔術主場開幕戰。上場時間最長的哈沃德(DwightHoward)。也僅打了28分38秒;雖末節被七六人單節追回17分,但終場仍以120:106暢勝。凱爾特人則先于客場以95:89力克騎士,再于主場以92:59痛宰山貓。相對于這兩大假想敵的強勢,背靠背連敗給凱爾特人與猛龍的騎士,甫開季,氣勢便弱了一截。
想當然耳。有關奧尼爾(Shaqume o’Neal)負面效應的討論,甚囂塵上。但事實上,這卻是廉價且沒有意義的命題。當由湖人轉隊熱火時,因老、傷疑慮而唱衰奧尼爾的說法,年年都有。隨著奧尼爾必然愈來愈老,這設想也必然愈來愈準——正如奧尼爾向來回應這質疑的態度:“沒錯!然后呢,福爾摩斯?”
客觀來說,奧尼爾能起的作用,不應與過去的豐功偉績比較;而騎士球團也早就明言,并不會因為奧尼爾而改變戰術或戰略。所以合理思考點在于:在以詹姆斯(LeBron James)為軸心的體系中,若比起原該站在那位置上的華萊士(Ben Wallace)或伊高斯卡斯(zydrunas llgauskas),奧尼爾角色扮演是否更為稱職?;蚱鸫a并不遜色?
姑且不論季后奧尼爾在季后騎士清理薪資結構上的意義,光從這角度看,奧尼爾目前出賽2場,場均上場27分鐘、11分、8.5籃板的數據,雖看似不起眼,但若要當輔佐小皇帝的一個點,其實也不比大多數NBA中鋒差。
當前騎士問題出在哪里?防守上,上季東區冠軍戰外線高度與輪轉防守速度不足的缺點,似乎并不因帕克(Anthony Parker)與穆恩(Jamario Moon)加盟而有所改善。但重點是:從熱身賽與這兩場例行賽來看,騎士決定忍受長期而言,進攻成功率必定較低的對手外線所帶來的傷害,微縮了防守圈,以因應對手針對奧尼爾進行的擋拆。目前仍不理想,主因在于伊高斯卡斯,與剛以6年4800萬美元與騎士續約的佛瑞喬(Anderson varejao),在奧尼爾撲出禁區后,補位速度往往過慢。
而幾乎沒有一位主將狀況好,則造成攻擊效率不彰。舉例來說:奧尼爾尚殘存幾分禁區威嚇力,但當騎士祭出雙塔戰術時,本季打完即將退休的伊高斯卡斯,外線空檔的把握度并不高。更重要的是:教頭布朗Mike Brown,從熱身賽一路走來,似乎打定主意,要用起碼大半場的時間,練出“一人球隊”之外的團體陣形。
無奈,在比賽交給詹姆斯之前,擔負這戰略要角的威廉斯(Mo wiuiams),無論組織攻勢或自己的攻擊效率,表現都不如預期。騎士的擋拆輪轉,也因此變得極不協調;常見威廉斯自己在持球被逼死的情況下倉促出手的畫面。
這種困境,或許與衛斯特(Delonte West)缺陣脫不了關系。衛斯特上季繳出場均11.7分、3.5助攻、1.5抄截,且3分球命中率達到4成的亮麗成績單。但這位悍將不但家暴、攜械飆車被捕等場外狀況頻傳,更飽受憂郁癥折磨?;蛟S該等衛斯特正常出賽,甚至前凱爾特人大前鋒鮑伊(kon Powe)傷愈歸隊,才能評估騎士合理戰力。
在等待陣容健全之前,騎士可以選擇回歸讓詹姆斯主打全場的舊貫,也可以堅決維持威廉斯主控攻勢的比例。雖然教練團應盡速調整球員狀態,但光從季初表現來論斷騎士,實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