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里急速賽車有一定的危險。為加強安全,首屆一級方程式夜間賽車的主辦單位曾在全程5.067公里的賽道上安裝約1600盞投影燈。這樣的安排是必要的,但這么一來,夜間賽車的耗電量肯定比日間大,碳足跡也相對較大。
雖然如此,專家認為,夜間賽事所帶來的潛在經濟效益,遠遠超出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利大于弊,夜間賽不足以構成“經濟發展對壘環境保衛”的矛盾。
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系主任柯仲佑教授說,雖然還沒有看到籌辦費用能帶給新加坡的立即回報,但相信長遠而言,這些回報會陸續進來。
F1帶來長遠利益
從金錢效益以外的好處著眼,賽車在跑道上馳騁的同時,新加坡人能暫時忘記全球陷入金融危機,全國上下沉浸歡愉氣氛也是另一種無形利益。
柯仲佑認為,社會在做出任何決定前都必須權衡各方面影響,包括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雖然夜間賽事的碳足跡比日間來得高,但全球同步有多少中大型會議在進行。
除F1夜間大獎賽外,還有各種各樣同樣費時費力、消耗資源的體育賽事。但資源消耗不等于不值得做,短短3天賽事如果能換來更長期經濟效應,還是值得的。
對環境傷害程度其他因素有所抵消
其實,即使主辦當局設立了這么多盞照明燈,如果把其他因素也計算在內,對地球造成的實際附加負擔可能沒有表面上那么嚴重。
新加坡環境理事會執行理事長邵在禮說:“如果是白天賽事,所有地方都不必開燈(所以不會有能源使用上的差別)。但如果是夜間賽事,到處都會有人因為出門觀賽而熄燈,冷氣應該也會關掉。所以當我們說有那么多盞照明燈點燃濱海市區時,我們也必須看整體,實際上也有一些互相抵銷的效應。更何況,夜間賽事的環境比日間賽事清涼許多,所以比較不需要冷氣設備。”
新加坡夜間大獎賽1600盞燈的總耗電量是近3.5萬億瓦小時。去年,新加坡每天用電量平均是10萬2521萬億瓦小時。
相比之下,跑道3天亮燈的耗電量只是新加坡人每天平均用電的0.1%。而賽車使用的混凝土制成的賽道鑲邊石、圍欄等設置都會循環再使用。
邵在禮強調,F1這個全球矚目的賽車項目其實也是推動汽車科技創新的一大引擎,讓汽車制造商生產出更環保車子、石油公司研發更高效燃油等。現在路上的車都是從F1孕育而來的,也從F1提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