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意大利《歐聯時報》報道,8月是歐洲的黃金度假月,在地中海的岸邊聚集了來自歐洲各國度假的游客。此時的意大利人盡管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工人、老板的收入普遍縮水,但由于西方人的消費意識,大部分工人和企業老板還是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和生意外出度假。
旅居意大利的華人雖然生活在歐洲這塊土地上,在與當地人的接觸中,華人的思想和意識在碰撞交融中有所更替,但華人固守的勤勞使得很多人甘愿放棄度假,冒著酷暑繼續他們的經營和勞作,憑借自己的辛勞來編織自己的淘金夢。
意大利華人社會以財富的擁有量劃分,大約可分為七個等級。不同等級的華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消費意識和價值觀。他們的共性是遠離故鄉,每當祖國有需要時,他們都會毫不吝嗇地掏出自己的汗水錢,來支援祖國、支援災區。
意大利的一等華人應該是大企業業主,家庭年收入超過300萬歐元,他們從事的行業多為批發企業,其消費意識既有西方人的消費觀念,更有著東方企業家的消費理念。當意大利的黃金度假月到來時,這些人理所當然地攜妻帶子或回國探親、或外出度假觀光旅游,他們是意大利華人社會的佼佼者,廣受社會的尊敬和羨慕。
一等華人在為自己創造財富的時候,也是社會責任承擔者的先鋒,他們為祖國和社會公益捐獻的財富最多,得到的榮譽也最多。當社會需要時,他們總是第一批捐獻者。
第二等華人也算事業有成,有自己的物業,家庭年收入在100萬歐元左右。他們有著一種不為人下的思想,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樹立自己的威望,他們的消費意識往往最為超前,同時出手闊綽,在人前表現出頂級富翁的模樣,以表明自己是一個成功人士。這些人對待社會公益比一等人來得更為勇敢,為了一比高下,甘愿拼出血本保住面子,他們是社會公益的積極分子。
三等華人憑著父輩的積蓄,有物業、有企業,更嚴格地講應該算是殷實之家,這些人多為老華僑的后裔。他們的消費意識雖然西化,但受父輩勤儉的影響,他們把錢看得要更重些,在消費意識上他們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摳門”和“大方”。對待公益活動這些人更多的是喜歡跟風。
四等華人是意大利華人社會的中小企業主,他們有自己的住宅,商店、工廠或餐館屬租賃經營方式,家庭年收入大約在10萬至30萬歐元之間,這些人既是老板又是工人,生意好時,在消費中出手也算大方,屬名副其實的小資產階級。多數人熱衷于支持公益活動。
五等華人是高薪工薪階層,他們憑借著技術或一技之長,多數為意大利人企業打工,家庭成員則經營著小本生意,這些人家庭年收入在5萬歐元以上。他們是歐洲的房奴,靠貸款買下自己的住宅,每月從工資中還貸,他們的每一分錢都是有計劃地支出。多數人回避公益活動,不參加社團組織。
六等人同樣是工薪階層的華人,他們多數為華人企業提供服務,年收入不足一萬歐元,他們沒有自己的住房,棲身在老板提供的宿舍里,他們的每一分錢都是用汗水換取的,在消費上多顯得有些吝嗇。他們熱心公益,量力而為。
七等人屬西方的純無產階級,無合法身份、無固定職業、無固定居所,這些人都是剛剛踏上意國土地不久的華人,他們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他們是最吃苦耐勞的人。當沒有住處的時候,他們可以在火車站的座椅上睡上一晚;當饑餓難捱時,他們可以口對自來水吞下一個面包。這些人多數背負著債務,他們在維持生計的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去還債,去積攢創業基金。他們的吃苦精神可嘉,也許有一天他們也能變成意大利華人社會的一等人。博源
編輯 唐馨
最貴美發師 1次2萬英鎊 名流不斷
2007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為全球收費最昂貴的英國美發造型師菲力普斯,當時他的收費是8000英鎊,如今行情提高到每次收費2萬英鎊。盡管全球發生金融危機,名流仍趨之若鶩,發廊生意門庭若市。英國民眾的平均年薪為2.4萬英鎊,菲力普斯的收費令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菲力普斯(Stuart Phillips)專走豪華路線,他曾為美國女網明星、溫布爾登女單冠軍小威廉姆斯做造型,在她的頭發里鑲入價值100萬英鎊的鉆石,聲名大噪,許多好萊塢明星都是他的客戶。
在俄羅斯版的《時尚》(Vogue)雜志介紹菲力普斯后,俄國億萬富翁到英國必訪他位在倫敦市中心柯芬園的發廊。
菲力普斯不愿透露那些揮金如土的貴客身份,但他說,他的發廊絲毫感受不到經濟衰退,客人仍川流不息。
花2萬英鎊究竟能獲得那些服務?菲力普斯說,一旦有貴客光顧,他就不開放其他客人進門,全心提供貴賓專屬服務。
如果需要,發廊會派專人到機場接機,直接送到發廊;再做一小時的造型咨詢服務;剪發前會提供全身按摩;使用豪華美發產品服務。
美發期間,發廊無限量供應雞尾酒或香檳午餐,客人也可以選擇傳統英國茶點;如果需要,發廊可以提供專人采購服務,安排私人助理,甚至可以提供貼身保鏢。
菲力普斯說,他的收費對富豪來說并不貴,有一位女客人告訴他,她的皮包一個價值3000英鎊,她至少有100個。他說:“對億萬富豪而言,2萬英鎊就像是海洋中的一滴水,毫不起眼。”
摘自臺灣《聯合報》
編輯 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