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稱老撾為“世界最神秘的國家”,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老撾北部山城的瑯勃拉邦,就更顯得神秘。
第一次來到瑯勃拉邦,突然發現世界還有這樣一個地方,更沒有想到,第三世界的老撾,竟然是這樣美麗,而且,她的美麗還不是流于表象,而是一種內在的未加修飾之美。
這個千年古都和佛都,這個度過了往日繁華歲月之城,留下來的,除了天子腳下生就的優雅之外,沉淀下來的卻是一片寧靜和與世無爭的風情。也因此,今天的瑯勃拉邦顛覆了人們傳統的旅行觀念,她無聲無語,卻讓很多人選擇了在這里停下腳步,或放慢步伐,不少人干脆留了下來,成為瑯勃拉邦一分子,讓心放逐回歸淳樸而原始的自然。
西方背包客涌往瑯勃拉邦
去過瑯勃拉邦之后,卻發現許多東方人對瑯勃拉邦還沒有什么認識的時候,西方游客早已絡繹不絕地背著行囊,來到這個地方。他們在瑯勃拉邦的光西瀑布或賽瀑布前,或者是在湄公河邊,在躺椅上度過一天半天,甚至在酒店或咖啡店里,看書、打牌、消磨時光,大城市的喧囂已經遠離天邊。這里已經沒有了時間的概念,讓人有充足的時間來察覺自己的人生意義。在人身得到休息的時候,人心同時得到升華。
游客轉機飛抵瑯勃拉邦,會發現寧靜是第一個撲面迎來的主人。
法國殖民地寺廟卻出乎意料的多
老撾曾經是法國殖民地,在瑯勃拉邦,到處可以看到低矮的老式法式建筑,奇怪的是,西方宗教并沒有因此而涌入老撾,相反的,瑯勃拉邦是一個千年佛教圣地,其寺廟之多,多到使你在瑯勃拉邦的街頭拐角,一不留神就可以看到一座寺廟。包括香通寺在內,瑯勃拉邦有幾十座寺廟,風格各不相同。由于大多數瑯勃拉邦人都信仰佛教,造就了他們溫和善良的品性。
早晨的寧靜被一聲兩聲的雞叫聲打破,不過6點左右,游人必須要觀看的一道風景線,是身穿紅色僧衣的僧人從寺廟列隊走出來,靜靜地從街道上飄然而過,而那些善男信女則跪在地上,將熟米飯等食物放在僧人隨身攜帶的器皿里,有的游客也加入布施的行列,一切都在無聲中度過。在布施的一剎那,我感覺到,自己的心靈被凈化了。
瑯勃拉邦的美,在于她的博大和原始,一點也遮蓋不住她的嫵媚和秀美。寬寬的生命之河湄公河穿城而過,湄公河的兩側,是原始但一點也不蠻荒的雨林,深綠、翠綠的樹木和草地,兩岸的牛羊和高腳樓,讓人既沉浸在自然原始之美里,又好像融入現代田園風光的一片浪漫之中。
湄公河給游客帶來許多歡樂,有的乘船前往千佛洞,有的騎大象沿著湄公河瀏覽兩岸綺麗風光,有的乘船去著名的瀑布旅游勝地,那里有許多男女老外身穿泳衣和比基尼戲水。
如果余興未了,從瑯勃拉邦向南去往另一個市鎮萬榮,沿途風光美不勝收。七八個小時的車程穿越叢山峻嶺,可以領略云霧在自己身邊或者腳下的情景,動則是一幅山水圖畫,轉身又是另一幅美景,讓人留戀和難以自己。
萬榮同樣有著成群結隊的西方背包客在那里流連忘返。人們在南松河漂流戲水或劃船,或花上1.5美元租輛腳踏車騎上一天,在奇山秀水之中探險、觀洞,或慢慢打量當地風土人情。
部分游客選擇留下來建設
瑯勃拉邦就像一塊磁鐵,那些來來去去的人們中,有許多人被其吸引而留了下來,據說,已經有200多個西方人在瑯勃拉邦落戶,其中不少與當地人結婚生子,在那里投資經營生意。有一個德國人經營大象村,另一個老外經營絲綢工廠,有更多的老外開餐館,開工藝品店等等。
這些不愿意放棄自己事業的年輕人,夢想著將來有一天會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大房子。
據資料,老撾是亞洲倒數第三貧窮的國家,不過,雖然貧窮,但瑯勃拉邦人的外表并沒有絲毫落魄。瑯勃拉邦人仍然以微笑、羞澀和整潔來迎接來來往往的游客,他們走街串巷,或在夜市上,將自己手工制作的工藝品,或采摘的農產品,賣給游客或當地人,即使半天沒交易,仍然微笑著向前走。
瑯勃拉邦的湄公河對岸,還有許多村落無電無水,教育設備落后,一旦貧窮納入游客的眼簾,帶來的是內心的刺痛,所以,很多老外在當地賺了錢后,都拿出一定的比例來回饋給村民。
怎么去
背包客去瑯勃拉邦可乘班機從河內、萬象、曼谷直飛到瑯勃拉邦。My Lao Home酒店會在機場接送酒店住客。賓館住客則需要自費。游客也可以選擇乘搭火車從曼谷到萬象,再轉搭當地巴士,先到萬榮再到瑯勃拉邦。旅途大約10個小時。
當地生活費并不貴,一碗面從1美元起,法國長形面包1.5美元左右,交通工具可使用嘟嘟車,每人1.2美元起。當地通用泰銖、Kip及美元。匯率是1美元兌8450 Kip左右。
摘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編輯 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