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快樂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時間,尤其遭遇重大災難時,更需要長期的耐心和時間。
任何人不幸遇上重大的挫折和打擊,傷心悲痛是正常的反應,但是無須終日悔恨內疚或灰心喪志
生命中有一些重大事件會令我們悲傷、痛苦,甚至感到心如破碎,如親人去世、失業、天災人禍等,這種挫敗和打擊常是不可磨滅的烙印。
林小姐失去了從小相依為命的母親,在痛心之余不斷地自責:“早知道,我會多關心她的病,在她有生之年,應該更孝順她,不該常跟她頂嘴……。”王先生經營的公司遭到重大虧損而面臨破產危機,心灰意冷地說:“我這次真的完了!對目前的狀況毫無能力解決,我真差勁!我沒用……。”
當然,任何人不幸遇上重大的挫折和打擊,傷心悲痛是正常的反應,但是無須終日悔恨內疚或灰心喪志,因為這樣不僅使自己成為事件的受害者,既無法在今日的逆境中生存,也不能在明日的順境中成長。這樣的形容并非危言聳聽,我見過不少碰到挫折或失敗的來訪者,其無助彷佛世界末日的恐懼,其無望有如大難臨頭的驚嚇,他們完全忘記自己原有智慧和能力,以及過去克服挫敗的成功經驗。更糟的是,他們內心不斷地被“負向內言”環繞著。這些像自我對話的負向內言不僅于事無補,也使自己很快地失去信心和勇氣。因此,有時與其說自己是事件受害者,不如說是自己想法的受害者。
受害者終日沉溺在自己的無助和無望中,看到的都是黑暗的一面,經常抱怨、悲傷、煩憂、害怕,甚至怨天尤人。這種心態自然不可能有自信面對現實,他們的未來也將是悲慘的結果。因為不快樂的受害者慣用負向內言,如我完了、我毫無辦法、我沒用、早知道……等等不好或消極的想法,并在這種逃避或借口中一直打轉,放棄了掌握自己快樂的責任。遺憾的是,他們遺忘了也能運用“正向內言”來幫助自己積極地改變,享受生命的快樂。
就像林小姐鼓勵自己:“我失去了心愛的親人,我是很痛苦,但自責沒有用。我可以漸漸站起來,母親在天之靈也希望見到我快樂。”或者如王先生激發自己:“我失敗了!沒錯,我接受這慘痛的教訓。而且過去我也曾有過類似的失敗,只要自己不被擊倒,必可東山再起。”
也許你會嘲笑這是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然而事實證明絕不是。林小姐和王先生在咨詢中開始學習運用正向語言的那一刻,他們不再是受害者的角色,他們從不斷的自我鼓勵中拯救自己脫離苦難,進而成為生命的勝利者。林小姐和王先生目前過得很快樂、很豐盛,因為他們明白陷入負向的內言中,只有讓自己愈陷愈深的道理,他們也體會到正向的內言才能幫助自己轉危為安、否極泰來。我相信他們日后仍會碰到挫敗,但是他們已學會如何有效地改變想法來走出陰霾、創造快樂。
快樂的人無非是先接受挫敗的事實,全然地感受自己內心的傷痛、害怕、擔憂、煩惱等,然后思考有效的因應方法,采取建設性的行動計劃
認清生命的重要訊息了嗎?展開行動吧!拋開受害者標簽,揮去內心的抗拒,排除成長的阻礙。如果仍覺得行動的力量不夠,大聲對生命中發生的挫敗說:“是的!我接受!”這不是放棄努力,這是釋放,這是再出發,因為只有承認挫敗,才能找回生活掌控的能力,享受超越生命苦難的愉悅。
快樂的人一樣會遭遇到挫折和失敗,快樂的人也不是過著無風雨、天常藍的日子。生命會帶來痛苦是無法避免的事實,這是人類生活經驗的一部份。然而,快樂的人懂得如何面對苦難,他們不否認和逃避挫敗的事實,真誠地感受心靈深處的傷痛。他們也會有消極和負向的想法,但很快地就讓它過去,轉而以積極的心態、有效的因應方法來重建快樂。觀察他們走出苦難和重建快樂的方法,其實沒有什麼秘訣,無非是先接受挫敗的事實,全然地感受自己內心的傷痛、害怕、擔憂、煩惱等,然后思考有效的因應方法,采取建設性的行動計劃。具體而言,他們運用的步驟如下,可因個人情況彈性地調整或修改:
1.我對________________感到傷痛(或害怕、擔憂、煩惱…)。
2.我的傷痛(或害怕、擔憂、煩惱…)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
3.有什么可以使我有效地因應這種困境?寫下各種可能的因應方法。
4.哪個方法是正向的、可行的?有哪幾個好方法可以結合起來?
5.我可以立即采取的行動是: _________________。
6.采取行動后,檢視和評估自己的收獲。然后,思考下一步行動,是持續進行?還是尋找或創造新的方法?
切記!重建快樂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時間,尤其遭遇重大災難時,更需要長期的耐心和時間。今年春節期間在四川地震災區訪視的半個月里,我看到一路上不少令人感動的標語,尤其映秀鎮、紅白鎮等地的“三年基本恢復、五年發展振興、十年全面小康”的災后重建標語,讓我在流淚感傷中看到信心和希望,因為任何苦難后的快樂重建不正是如此嗎?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到如此難忘的挫敗或災難,也許當時自以為是難以承受或活不下去的大事,事后發現并沒什么大不了。舉例而言,我回頭去看自己過去的一些挫折,當時都有日子過不下去的苦楚,尤其是當年在考研失敗、失戀、車禍等一連串的挫敗后,自覺身心傷痕累累,甚至有不想活的念頭。我的母親在多次鼓勵未見效后,她嚴肅地看著我說:“你以為自己遭到多大的挫折了?我告訴你,你的未來人生還有更大、更多的挫折和失敗。兒子,你必須站起來!”是的,與日后的人生經歷比較,那些挫敗算不了什么,事后想起當時的負向想法也覺得幼稚好笑。母親那一段話不僅讓我當時重新站起來,而且成為終身受益的感恩。同時,我也感謝昨日的每一次挫敗、每一個難關,它們幫助我不斷地成長,這不正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的寫照嗎?
有時,我們生活上的一些小挫折,也會使自己心里難過、不舒服好一陣子,快樂的人不會讓它積累在心里,干擾自己的生活
有時,我們生活上的一些小挫折,如錯過要搭的車、忘記重要的約會、遺失名貴的物品、與親人間的爭吵、被同事誤解等,也會使自己心里難過、不舒服好一陣子。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多數的此種小事會遠離我們的記憶,但是總有少數小事會重復地出現,而我們又讓它積累在心里,并且不斷地干擾著自己現下的生活,其壓力程度可能不輸于重大挫敗,別忘了此時運用正向內言也很有效。
一次課堂上,我問學生對挫折的看法。在熱烈討論中,有一個女學生形容是:“生命中的重大挫折,就像交響樂中的樂章,而生活中的芝麻綠豆的小事則有如樂章中的插曲。”是的,我們能從生命中的重大苦難走出來,反倒是因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小事讓自己煩憂氣惱,甚至寢食難安,想想真不值啊!臺灣的一個演藝人員在走出多年抑郁癥后,當記者問他如何做到時,他笑著說:“看開點!”
是的,生活的一些挫折只是小插曲,開心地創造生命的大樂章吧!
圖/辛剛 編輯/彭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