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道的眼前是一棵千年茶樹王,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沃野中,枯榮興衰了近兩千個春秋——兩千年啊,人類歷史上一段不長不短的光陰。兩千年前,這里也許能聽得到運茶馬幫的銅鈴兒響,而兩千年后人們是否還能聞得到“御茶園”里的濃茶香?
也正是2000年,陳昌道創立御茶園。仿佛來自某種遙遠的感應,也仿佛要履行與生俱來的使命,陳昌道從此開始了在茶業行當里的奔波與努力。
不足20平方米的小茶鋪變成1500多平方米的茶博會,然后又在幾年的時間里迅速成長為在全國擁有150多家店鋪的大型茶企業。就像這株古茶樹一樣,開始時只是拼了命地生根拔節,希望多些陽光的眷顧,卻終于在日月翻覆的洗禮中成長、壯大,直至今天的蒼郁蓬勃。
說茶有生命,有性格,這話一點兒不假。而多年做茶的陳昌道在比喻自己的性格時,選擇了兩種茶:大紅袍和普洱。“大紅袍給人的感覺是香而柔和的,但其實細品之后你會發現,它也有凌厲的一面,帶著雷厲風行的氣勢。而普洱則味道醇厚,年頭越久越有滋味,需要你慢慢地品,不斷地發掘?!?/p>
在陳昌道看來,做人和做企業都像做茶一樣,用上千萬份誠意,愿有千萬年余香。
南有嘉木可成材
《茶經》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标惒赖募亦l福建寧德便是這類“嘉木”的產地之一。
陳昌道祖上四代都是以茶為生的茶農,而他也從小就與茶結下了深厚的情緣。每當春天到來,萬物復蘇,漫山遍野的茶田都染成了翠綠,陳昌道就會跟父母姐弟一起上山采茶。腳下偶有飛螞掠過,肌膚能感覺到茶樹葉上的露珠,耳朵里滿是小鳥兒的鳴叫,鼻腔里漫溢著沁人的茶香——這一切都是茶事留給他的美好記憶。
“現在回想起那段時光,雖然早上天剛亮就要起床上山,但是一點兒也不覺得苦。兄弟姐妹們在茶山上比賽誰采得多,我跟弟弟總是輸給姐姐,仍然樂此不疲?!痹陉惒佬睦?,從小就種下了關于茶的美好的種子,這大概也是他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回歸茶行的緣由吧。
其實,做了一輩子茶農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兒女能走出大山,有份穩定的工作,再也不受茶葉行當的苦。而陳昌道也非常爭氣地實現了父母的心愿,考上了福建師范大學,成為小村里罕見的大學生。畢業后,陳昌道被分配到福建省壽寧縣第二中學做老師,但是他的腦袋里充滿了闖蕩世界的夢想,山區里毫無波瀾的生活無法安撫年少的心。于是,當老師一年后,沒有多少猶豫,陳昌道做了個讓父母憤怒的決定——辭職。
1994年,陳昌道只身來到深圳,在一家瑞士食品公司做起了業務員。在這里,他積累了豐富的銷售經驗,為他日后的創業打下了基礎。一年后,陳昌道轉戰廈門某臺企,做起了教育課長,負責員工培訓等工作。這段經歷對于這位曾經的中學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堂免費的管理課,為他日后成為企業管理者奠定了基石——永遠不要以為此刻的工作沒有意義,因為你不知道未來的哪一刻會用上它們。
對于陳昌道來說,茶是打小就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小時候在茶山上采著茶,有那么一二刻陳昌道也曾經憧憬過:如果能把家鄉的茶做成全世界最棒的名茶,那該有多好!但是,對外面遼闊世界的一無所知,以及家族式的簡單制茶過程,讓他對于茶葉銷售并沒有多少了解,而這個美好的夢想也就一直在體內沉寂,等待時機爆發。
上天眷顧有準備的人。就在陳昌道心心念念地抱著做茶的夢想卻苦無方法時,一次跟老鄉偶然的談天為他打開了一扇門。這位老鄉在北京做茶葉貿易,他告訴陳昌道,北京的茶葉市場非常大,種類多、利潤高,如果陳昌道愿意來,他可以提供機會。一席話讓陳昌道本就活絡的心思徹底開足了馬力,簡單收拾了行裝,陳昌道就跟妻子雙雙來到北京闖天下。那時正是1997年,離“御茶園”的誕生還有三年的時間。
像所有初出茅廬的人一樣,陳昌道剛開始為老鄉打工,從最基礎的茶葉銷售員做起。最初因為沒有銷售經驗,陳昌道賣起茶來還不如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的小商販,一個月下來毫無業績。沒辦法,陳昌道就每天很早起床,從南城到北苑,從東邊到西郊,凡是能找到的茶葉店,他就一家家地去推銷。事實上,賣茶賺錢只是目的之一,對于早就抱了自己做企業的雄心的陳昌道來說,最重要地還是掌握茶葉市場的一手資料,并且建立客戶資源。三年里,陳昌道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北京城,同時也為日后的創業做好了準備。
除此之外,陳昌道還特別注意增加與茶相關的知識。曾有那么一次,陳昌道遇到一位想買普洱茶的顧客。但是當時北京大肆流行茉莉花茶,普洱茶引進得很少,而陳昌道對普洱的了解也不多,于是被顧客問了個大紅臉。有了這次教訓,陳昌道決心惡補知識:“光看書是沒用的,真正的高手都在民間,跟他們才能學到東西。我會把每位顧客都當成老師,他們中有很多人懂茶愛茶,我會跟他們交流,向他們學習。同時,我也全國各地地跑,看茶品茶,慢慢的經驗也就豐富了?!?/p>
陳昌道注冊了“御茶園”作為自己的品牌?!爸袊鞘澜缟献钪匾漠a茶地之一,而御用的貢品茶又是好茶中的極品。我們注冊這個商標,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做最好的茶,做最好的茶文化!”
胸中有志山水沸
水為茶之魂。蓬勃的理想則是一個企業的靈魂。
陳昌道從來沒把做茶看成簡單的賺錢而已,他所希望的是通過做茶,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茶文化,讓中國茶占領更多的世界市場。
創業伊始,陳昌道在北京馬連道茶葉城租下了20平方米的小店鋪。那時候馬連道茶葉城剛起步不久,遠不像現在這樣聲名遠播,所以很多商鋪的買賣都不景氣。很多茶商見此情景就泄了氣,半途退出的不在少數,但是,陳昌道卻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沒有絲毫猶疑?!爱敃r我想,這個茶葉城的位置不錯,而且屬于國企,管理非常規范,實力也很強,沒有理由不成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碑斎唬诉@種冷靜的判斷之外,讓陳昌道避免了商人常見的短視行為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他對于家鄉茶葉的深厚感情,使其在賣茶這件事中寄予了遠非賺錢能比的理想和期望。
一天,一位福建老鄉來到陳昌道的小鋪向他辭行,原來這位老鄉也打算退出了。陳昌道得知后當機立斷,不顧妻子的勸阻,掏出全部家底盤下了茶葉城三層一千多平方米的場地。因為當時在北京租個茶鋪店面不容易,陳昌道一直為無法施展拳腳而苦惱?!斑@次,我覺得機會來了!我應該大干一把,實現自己的理想?!本拖衩恳晃怀晒Φ膭摌I者一樣,沒有太多的資本積累,沒有大把的實戰經驗,但憑著一腔熱情和自信,陳昌道做出了這個改變命運的決定。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現在,舞臺是有了,但是陳昌道卻突然發現,資金所剩無幾,進貨的資金鏈幾乎斷掉,沒有貨物來填充賣場,自己一下子變成了這個舞臺上尷尬的獨角演員——要怎樣把這臺戲唱起來呢?陳昌道心里也打起了鼓。
就在這時,陳昌道想起了在北京闖蕩的同行們:他們有貨沒地方擱,很多人得花錢租倉庫,我為什么不免費提供場地,讓他們把茶葉、茶具都拿來寄存或寄賣呢?!想到就做,陳昌道從鄰近的茶鋪開始,挨家挨戶地說服別人,而他這個“免費倉庫”很快得到了同行們的支持。于是,1500平方米的空場很快被各式各樣的茶葉、茶具和與茶有關的藝術品填滿了。與此同時,陳昌道還在賣場中增添了茶道表演等文化項目,使這里變成了一個長年開放的茶博會。
陳昌道每每漫步在這偌大的茶世界里,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而事實也證明,他的決策是對的。沒過多久,馬連道茶葉城就火暴起來,進而成為了北方茶葉銷售中心,而陳昌道品種豐富、獨具特色的大賣場也讓他賺得盆滿缽滿,御茶園的美名很快就傳播開去。
那段時間,陳昌道獨自一人操辦著商品的采購、賣場的管理和人員的聘用等各種問題,雖有理想撐著一股子干勁兒,但是身體卻越來越不買賬——頭暈眼花,常常感到精力不濟。陳昌道去醫院一檢查,發現血脂、血糖、膽固醇都高了起來。住院治療的一個多禮拜里,陳昌道決定要找個得力的助手來幫自己。
商亦有道茶情濃
杯茶情濃。
中國人之所以愛茶,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它代表著濃郁悠長的感情。而陳昌道對家人的眷戀,對故里的鄉愁,和對祖國的情懷,全部都融化在這“御茶園”之中。
2003年11月的一天,陳昌道撥響了弟弟陳昌宋的電話,希望他能夠回到御茶園,幫助自己打理生意。彼時,陳昌宋正在華為公司任技術主管,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看到哥哥憔悴的身影,想起兒時哥哥為自己暖腳的種種情誼,陳昌宋決定不能袖手旁觀,要幫哥哥一把。而陳昌宋的到來為御茶園注入了新鮮活力,兄弟倆的齊心經營使御茶園越做越大,找上門來要求加盟的商戶也越來越多。
陳昌道是個力求完美的人,無論是直營還是加盟,每一家店面的開業都要經過慎重的考慮和細致的考查?!斑@樣做是為了對顧客、加盟商戶和御茶園三方負責?!痹谟鑸@北京亞運村分店開業前,陳昌道帶人去巡視。剛進門,他就把新店的每個角落都用相機拍了下來,以便回去查看是否有疏漏。同時,每一批新茶進來,陳昌道都要求按一定比例抽檢,以保證茶葉的質量。
“茶是一種飲品,也是一種文化和態度,它的存在就是要帶給大家健康。我不能說什么茶道精神,因為那個太博大精深了。但是,我希望茶能改變一些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多喝茶少喝酒,變得更平和、更注重思考,那么我們的社會也就會更安寧和諧。說白了就一句話,讓所有人的身心更健康,這是我們茶企業能做也該做的事情?!?/p>
陳昌道自小跟隨父母種茶、做茶,對茶農的辛苦再清楚不過。“一家人種著一兩百畝的茶園,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但是一年下來收益卻很少,生活過得很清苦。”如今,自己的御茶園越做越大,陳昌道也想要回報家鄉父老。
經過實地勘察,一個3000多畝的有機茶園和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標準茶廠在家鄉寧德建立起來?!耙粊砜梢詭ьI鄉親們致富,二來可以控制茶源,保證茶葉質量,可謂一舉兩得。”然而,這個美好的計劃剛開始也受到了阻力,原因是家鄉從前的茶廠都是小作坊,搭個棚子、安幾臺機器就開始制茶了,茶農們并沒有多少質量意識。但是,如今陳昌道要的是高質量的現代化制茶流程,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甚至偷工減料,不注意質量。為此,陳昌道在茶廠跟工人同吃同干了兩個多月,他的耐心講解和身體力行讓鄉親們改變了落后的觀念,茶廠慢慢走上了正常的軌道。
如今,御茶園正以每個月10家新店的速度蓬勃發展著,而陳昌道也預言中國的茶行業即將迎來春天:“包括御茶園在內的幾個國內茶葉品牌都在快速發展,產品品牌和服務品牌相結合的商業運行模式也符合市場需要,所以,三五年內中國一定會誕生自己的茶葉巨頭?!?/p>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陳昌道這里還要加上一句:品萬家茶。當觸摸著生于山野的古茶樹,當品著海拔2000多米的阿里山上摘下的新茶,陳昌道覺得自己的血脈都已融入了這延續千年的茶事之中。
編輯/張鳴minni19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