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計量方法對2000-2007年的圖書館知識管理論文從論文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及論文主題進行了統計與分析,并由此闡述了我國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的發展趨勢,為其進一步研究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圖書館;知識管理;計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G3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7-0027-0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hese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 ChinaLi Dan Ding Chunhua
(Librar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gav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hese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KM)in the database of CNKI from 2000 to 2007,which included yearly distribution,journal distribution and subject distribution etc.Meanwhile,based on the analysis,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research emphases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future trend of KM research.
〔Key words〕library;knowledge management;statistics analysis
知識管理(KM)理論的探索性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70年代,而我國的知識管理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誕生于知識經濟逐漸興起,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商業競爭日益加劇的環境中。知識管理與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密不可分,知識管理也是信息管理的進一步發展。而從20世紀90年代起,圖書情報領域的權威專家和理論研究者開始投身于知識管理的研究,并將圖書情報領域與知識管理相結合,到21世紀初,知識管理已成為圖書情報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分析一段時間內主題領域文獻發表的數量,可以了解該主題的研究水平和發展方向。筆者利用中國期刊網對我國知識管理研究論文從年代分布、來源期刊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從中發現我國知識管理研究的現狀和特點,并預測其研究的發展趨勢。
1 統計源及統計方法
1.1 統計源
本文的數據取自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即中國圖書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年鑒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專利數據庫、中國標準數據庫、國家科技成果數據庫、國外標準數據庫、SPRINGER期刊數據庫。使用題名為“知識管理”作為檢索詞對標題和關鍵詞進行檢索(中國期刊網CNKI 5.0版),共收集到2000-2007年間共6 004篇論文,按學科類別分類,其中“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類”的學科論文共1 077篇。
1.2 統計方法
使用“知識管理”為檢索詞,分別套錄入中國期刊網的跟知識管理相關的論文的關鍵詞、主題詞、期刊來源等相關信息。用EXCEL表格從年代分布,分類情況,期刊情報源等方面對相關論文進行分析。
2 統計結果
2.1 論文年代分布分析
某一主題領域學術論文發表的時間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發展脈絡。從表1可以看出2000年圖情類期刊上刊登的關于知識管理的研究論文有18篇,說明知識管理剛被引入圖書情報領域,學術研究論文稀少,從2002年開始,論文數量增長到89篇,是2001年學術論文數量的1.6倍,之后一直呈上升趨勢,根據內容分析法和文獻計量學的相關理論,關鍵詞出現頻率越高,表明其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程度越高,理所當然成為學科的研究重點。2003年文獻量增加到133篇,知識管理迅速成為我國圖書情報領域的研究重點和熱點。2003-2007年文獻量保持平穩增長,2006年稍有下浮。

2.2 主要來源期刊分析
主要來源期刊是指刊載某領域研究論文較多的期刊,分析主要來源期刊有助于把握該主題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確立該主題的核心期刊。筆者根據各期刊關于知識管理論文的載文量,筆者確定了主要20種來源期刊,參照表2。這20種期刊的載文量占總載文量的52%,根據載文量多少對這些期刊進行排名,載文量在30篇以上的如《現代情報》、《情報雜志》、《圖書情報工作》等多數為國內圖情領域的核心期刊,它們也成為當前知識管理研究成果的主要發表平臺,說明這些期刊比較重視對知識管理的研究。其中《現代情報》載文量達60篇,占560篇論文的10.7%。《現代情報》、《情報雜志》、《圖書情報工作》、《情報資料工作》等期刊是《中國科學引文索引(CSSCI)》確定的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說明相當一部份的知識管理研究論文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這些權威的情報學學術刊物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基本上可以反映和體現我國情報學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其他期刊如《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圖書館學研究》、《圖書館論壇》的載文量也在20篇以上,這些期刊也成為知識管理研究成果的發表平臺。

2.2.1 著者合作度分析
著者合作度是指某一論文集合中每篇論文的平均著者數。它反映了一個學科領域內的科研協作情況,進而可以反映出該領域內研究的深入情況。

從表3中可以看出,2000年18篇文章中只有3篇文章是合著的,僅占17%,基本上合作的水平還是偏低的,說明當時知識管理剛被引入圖書情報領域,興起的時間還不長,大多數著者都是獨立研究。而從2002年開始,著者合作度都達到了20%以上,尤其是2003年,達到32%,著者開始從獨立研究向合作研究的方向發展。但是2001-2007年平均著者合作度維持在24%,合作程度還有待提高。筆者相信隨著知識管理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趨勢會不斷增強,合作研究、合作開發已經是大勢所趨,知識管理領域的研究也同樣會受到這種潮流的影響。
2.2.2 核心著者分析
核心著者對推動學科發展、開拓研究領域的深度和廣度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對某一學科領域學術成果的作者進行統計,可以確定該學科領域的核心作者、學科帶頭人。

由表4中可以看出,發文篇數在4篇以上的可以看作是知識管理研究領域的核心著者,其中發文最多的是盛小平(9篇)、任全娥(8篇)、付立宏(7篇)、羅敏(7篇)、馬海群(6篇)等7人。從這些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知識管理的研究還有待成熟和完善。
2.2.3 核心機構分析
筆者以論文著者所在機構的發文量為標準確定了知識管理研究的核心機構。在知識管理研究領域發文較多的機構中,以高校信息管理系為主。

從表5中可見,鄭州大學,武漢大學,黑龍江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發表的論文數量都在11篇以上,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作為科研機構發表的論文數量也達到了11篇。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其前身是“文華學院”)是國內最早最大的圖情研究基地,師資力量雄厚,鄭州大學和南京大學也發展迅速,逐漸成為圖書情報領域的主要陣地。
其次是科研機構,而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作為機構對知識管理的研究不多,說明知識管理的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核心機構的分布還不夠合理化。
2.3 論文主題分析
本文采取了基于關鍵詞詞頻的分析方法對1 077篇學術論文進行主題分析。詞頻分析法是利用能夠揭示或表達文獻核心內容的關鍵詞在某一研究領域文獻中出現的頻次高低來確定該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動向的文獻計量方法。
根據內容分析法和文獻計量學的相關理論,關鍵詞出現頻率越高,表明其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程度越高,有助于把握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熱點。
通過對1 077篇論文的題名、關鍵詞、摘要等進行分析與統計,列出表6。

知識管理方面的研究在這短短20幾年里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而知識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范圍也逐漸擴大,各種交叉學科互相融合也為知識管理的研究帶來了更多的難點和重點。
關于知識管理在圖情類的應用研究占33.8%,在所有主題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相關理論研究,占27.3%,管理模式及實施對策研究占20.52%,知識管理與競爭情報等比較研究占6.59%,知識管理人才和知識管理系統的研究較少,分別占5.66%和5.29%。
3 我國知識管理研究的發展趨勢預測
3.1 逐漸形成以權威專家、權威機構為主的核心著者群綜合對這8年的著者分析,筆者發現以盛小平、付立宏、任全娥等為首的核心著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盛小平從理論上對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進行了研究;付立宏的基于知識管理的圖書館運行激勵機制及人力整合策略、技術整合策略對知識管理進行了系統化的研究,任全娥則側重知識管理在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中的應用,更多的以案例調查和應用方面對圖書館知識管理進行研究,他們對更多的青年研究者起到了啟示作用。
而通過筆者對這半年來對核心機構的調查研究發現,鄭州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對知識管理這一主題的研究最多。其中武漢大學是國內最早設立圖情類碩士點、博士點的高校之一。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有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等5個系,2個研究中心,還有1個實驗中心等,師資力量強大,教授27人(含博士生導師24人),副教授和高級職務研究人員40人,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實力雄厚的圖情類研究性教學和研究基地。南京大學和鄭州大學、四川大學等也紛紛設立碩士點,成為后起之秀,以上高校及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每年為國家輸送圖情類的專業人才數以千計。
從2004年以后,也有更多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關注這一研究領域,發文數量劇增,說明我國知識管理的研究后繼有人,以權威專家為首的核心著者群正在形成,這有利于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研究知識管理,專業人才的不斷涌出也對這一理論的完善和系統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知識管理體系更加多樣化、縱深化、國際化
綜合這8年的研究成果,筆者發現研究側重某一側面的研究多,從全局出發,全面化系統化的研究成果少。理論方面僅體現在知識管理的理念、與情報學的關系等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很少,而知識管理在圖情類的應用研究還沒有細化,大多只籠統地概括知識管理在圖書館中的作用,不過近年來出現一些新的主題,如BLOG在圖書館知識管理中的應用,WEB2.0與圖書館知識管理的關系等,為這一研究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說明知識管理體系正朝多樣化、縱深化發展。而對美國、日本等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知識管理的學習和應用也使我國的KM研究更加國際化。
而關于對知識管理系統和知識管理人才的研究成果比較少,一個系統的、全面的理論架構應包括理論、應用、人才、技術支持等幾個方面,而圖情類的知識管理研究以后應更加側重對人才的培養和技術支持的研究。
3.3 知識管理的應用更細致化、深入化、時代化
2000年某些學科帶頭人率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知識管理的學術論文,把知識管理引入到圖書情報領域,這時的研究僅限于對知識管理的理論研究,而且研究的深度也很淺,但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隨著知識管理迅速成為圖情領域的熱點之后,對知識管理的應用研究也越來越多,更多的學者開始尋找知識管理與圖書館之間的契入點,2004年開始研究知識管理的模式、在參考咨詢中的應用,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等方面,而到了2007年,更將一些新興的熱點與知識管理相結合,在圖情類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如博客(BLOG)、知識發酵、共詞分析法等。筆者認為,隨著信息管理的不斷發展,知識管理在圖情領域的應用將更加細致化、深入化,其研究的范圍也不斷增廣。
參考文獻
[1]馮雪梅,鄧小昭.我國知識服務研究論文定量分析[J].現代情報,2008,(6):58-60,63.
[2]劉宇清,徐寶祥.知識經濟環境下圖書館的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研究[J].情報科學:2006,(12):1796-1800.
[3]李長玲,翟雪梅.我國知識管理研究現狀[J].科學學研究,2007,(6):1188-1191,1215.
[4]王壯,靖繼鵬.CNKI數據庫中企業知識管理論文的統計分析[J].情報科學,2007,(6):932-937.
[5]李丹.2000-2004年我國競爭情報論文的統計分析[J].情報科學,2006,(1):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