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書在版編目(CIP)是實現編目工作標準化和文獻信息工作現代化的重要措施。文章概述了美、德、俄羅斯等不同地域的國家CIP工作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CIP工作的發展歷程、現狀及特點,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國CIP質量及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國外;圖書編目;在版編目;CIP;啟示
〔中圖分類號〕G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3-0018-05
圖書在版編目(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簡稱CIP,是依據一定標準,為在出版過程中的圖書編制書目數據。具體講,就是圖書在編輯出版的過程中,由編目中心將圖書校樣的書目數據(書名、責任者等著錄項目及內容標引)按照既定規則著錄成一條書目,再由出版機構將此書目印刷在圖書的規定位置上(書名頁的背面),供出版社、圖書館、圖書發行部門和讀者共同利用。圖書在版編目有利于提高圖書編目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保證圖書編目的質量,節約用于重復編目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是實現編目工作標準化和文獻信息工作現代化的重要措施。
1982年8月,在渥太華召開的關于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問題國際會議上,通過了建立工作組的決議,目的是制訂針對CIP聯合數據的國際標準。1985年,在倫敦舉行的IFLA書目統計部協調委員會和IFLA目錄編制部常務委員會的會議,會上確定推薦的出版物里目錄編制的標準:CIP聯合數據和出版物里的CIP著錄。依照“標準”它們制訂出版社填寫所有必須信息的公式——無論是關于目錄編制著錄,還是關于出版者的資料。當今,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理論和方法問題顯得尤為迫切,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先概述一下國外在這方面的做法和經驗。
1 國外圖書在版編目概述
1.1 捷 克
在捷克,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功能托付給民族圖書館的民族圖書分類和目錄編制部。CIP代理處收集已經遞交印刷的文獻校樣。在它們的基礎上,代理處在2天內編制書目著錄,除了作者資料,還包括主題。CIP著錄被放入民族圖書館的電子目錄(《NKC》)中,根據ISBN/ISMN檢索出版物可以同時在個別“ISN”數據庫中進行。作為宣傳代理處,在民族圖書館的網站上放上信息,關于圖書里的目錄著錄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因為CIP正被最尊敬的國外出版社采用。
1.2 德 國
在德國,CIP部門像在捷克一樣——是針對出版社和組織的免費的部門,現在它里面參加了大約6 000個出版社,這些出版社放上4萬個新出版物的數據,這占所有德國出版社的出版物和國外用德語的出版物的40%~50%,即超過80%種和科學圖書館相關的圖書。在德國,CIP部門追求兩個主要目的:及時報道圖書貿易和向圖書館報道圖書市場的新書(圖書出版前4周內),借助于德國國家分類法——拜恩分類法(Regensburger Verbund-Klassifikation-RVK)N中的反映;依靠利用系列N中的書目數據加快圖書館的目錄編制過程。
盡管在整體上由CIP部門實現加工和反映電子目錄和圖書索引里的名稱,仍存在規則中的例外。因此,結合編輯《正在銷售的圖書索引》(《Verzeichnis Lieferbarer Bucher》,以下簡稱VLB),它是由德國圖書銷售委員會制作的,簽訂在商業條件下合作的合同。依照這個合同,不僅共同編制書目著錄,還通過共同的努力和出版社一起進行多方面的協調工作。
在填寫VLB/CIP申請表格時,出版社得到一致的號碼。在加工投入申請的文獻時,編制統一的CIP著錄,這些CIP著錄符合ISBD和“科學圖書館的字順目錄編制規則”(RAK——WB),這些規則只是在德國和奧地利的圖書館里運用。得到的著錄被再生產,有變化和重新布置時,在內容、標點符號上沒有疏漏或變化,因為它們同樣具有標準意義。
1.3 澳大利亞
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澳大利亞民族圖書館提供的免費服務,這個圖書館在自己的“Kinetica”系統的數據庫里建立所有的著錄。在這個數據庫里含有1 100萬條澳大利亞圖書館遞交的書目著錄,同樣還有其它國家圖書館建立的著錄,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和不列顛圖書館。澳大利亞民族圖書館建立的著錄,以電子形式在全世界傳播。它們的簡縮版發表在出版物書名頁的背面。書目著錄由4部分組成:標題、個人或集體作者名字、主題、分類號。為了編制描述采用第二版英美目錄編制規則(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AACR)。在賦予主題時,利用《美國國會圖書館主題名》(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LCSH),這些主題名廣泛用在國際實踐中,作為分類法利用杜威十進制分類法第21版。
1.4 加拿大
為了節省資金,及時利用,在加拿大民族圖書館基礎上的CIP代理處,從1996年開始采用新級別的書目著錄目錄編制用于國內文獻——民族分類法。和其它國外的CIP代理處一樣,在這里也必須填寫電子版的申請表格。1997年,為了評價效果和制訂、完善現有標準的建議,民族圖書館修訂了目錄編制級別。3個目錄編制級別,根據自己的使命,旨在減少編制最少利用資源目錄的勞動消耗和保證加拿大的圖書館高質量地進行書目著錄。今天采用完全的、最小的、簡略的級別。完全的——這是高級別的著錄:符合AACR2R描述的第一級,含有杜威分類法和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的主題和作者的全部資料。最小級——這是中間級,在這種情況下限制利用點的數量,缺乏主題。對于多數文獻類型來說利用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利用杜威索引簡略版,壓縮的簡介。最小級自動用于大多數文獻類型。簡略級——最低級的著錄,僅為識別,主要款目外檢索點有限,除了基本的著錄外,還缺乏分類、主題,關于作者的資料。簡略級用于平裝的大眾藝術出版物,學位論文、某些國際官方出版物和別類文獻。
在推廣新級別的目錄編制后,改變了目錄編制優先系統:41%的出版物被完全加工,39%——在最小級別上加工,20%在簡略級別上加工;55%的加拿大印刷專著被完全加工,實際上包括所有CIP計劃覆蓋的商業出版社。
不論對于在出版事業領域緊跟現代趨勢和聯邦政府的新倡導的出版者來說,還是對于需要設計自己出版物的信息的作者來說,最好的信息來源就是加拿大民族圖書館的web網站——“展望加拿大政府的出版者窗口”。它根據主體提供資料:著作權;支持出版事業、翻譯、加拿大作者和作品的計劃;在出版事業領域里的報告和營銷研究,稅收法律;針對圖書出版的不同的政府代理處。
web網站是為保證統一利用提供信息的政府代理處,同樣提供加拿大出版者感興趣的主題等信息。在這里有加拿大出版者協會和參加出版活動的非政府組織的連接。同樣放上一系列有益的手冊:關于加拿大的法律,郵政編碼,兌換匯率,檢索的《加拿大信息主題索引》。在這個網站上收集的較為充分的信息,保證出版者著手實現方案時決定性地斟酌各種因素。
對于加拿大出版者來說,CIP計劃——志愿的和免費的政府計劃:允許在圖書出版前解決圖書的目錄編制問題,保證在圖書交易和在圖書館中快速傳播關于圖書的數據。
在參與CIP計劃時,出版者免費宣傳自己的新圖書。CIP著錄發表在大多數圖書索引中,這些索引被圖書交易利用,或是被圖書館為挑選文獻利用。例如:在雙語月刊《準備出版的圖書》中;在民族分類法“Canadiana”中;在索引《Books in Print》中;在加拿大民族圖書館的數據庫《Amicus》中,都可以通過Internet利用。
1.5 美 國
在美國,CIP代理處于1971年開始自己的活動。美國國會圖書館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部副部長朱吉#8226;科#8226;馬克潔爾莫特對目錄編制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9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在CIP代理處的基礎上擬訂了“新圖書”計劃。依照這個計劃,要求出版者直接和傳統的數據一起另外進行:關于要求的護封類型的報道;在護封上有出版者簡介、正文樣品、目次、作者信息、作者的電子郵箱地址、出版者和圖書商店的web網址。在出版者填寫表格后進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借助于專門的計算機程序自動抽取情報,這些情報對于編制完全的書目著錄是必須的。
此外,用戶可以通過地方圖書館的服務器把自己的詢問遞交或通過電子郵件把自己的通知寄到“新書”通報部。這個部門以on-line的形式保證訂購表,這些表允許根據主題挑選圖書。
CIP代理處提供給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資料,應包括完全的數據目錄,這些數據對于實現補充、保存,通過決議在文獻加工過程中,編制目錄著錄是必須的。因此,在建立圖書的出版過程的開始,國會圖書館可以通過決議關于:應獲得多少份數的冊子,怎樣保存它們。擬訂“新書”方案不同組件的模型。但是,在國會圖書館里的方案不僅是用于解決全國在工業范圍里的問題,而且也是為了幫助積極解決所有圖書館自身過程的技術操作問題。
1.6 俄羅斯
19世紀中期可以認為是俄羅斯出版物目錄編制的開始,也是第一次在出版物里注上標記。較晚一點,著名的俄羅斯目錄學家巴維爾#8226;阿保隆諾維奇#8226;溫德波波夫(1857-1915)撰文寫道:“許多出版者努力改善出版物的外表,我覺得,放入書目卡片是最珍貴的裝飾之一。”在1958年,以試驗的方式把目錄編制的資料放在書名頁的背面。蘇聯列寧國立圖書館的科學工作人員進行技術操作指導。隨著國家標準7.4-69《出版產品里輸出的資料》的批準,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獲得必須的標準效力。后來,被國際標準7.4-77所替代,目前實行的是國家標準7.4-99《出版物:輸出的資料》。
1999年,在俄羅斯聯邦文化部的支持下,依靠和利用國內外的經驗,俄羅斯國立圖書館在負責圖書館資源工作的館長И.И.萊娃的領導下,擬訂了導航方案《俄羅斯出版前的目錄編制系統CIP》。方案的參加者有俄羅斯國立圖書館、俄羅斯民族圖書館、科學圖書館中央分配處,在俄羅斯國立圖書館和俄羅斯民族圖書館的基礎上建立了CIP代理處。
今天,俄羅斯國立圖書館(http:∥www.rsl.ru)CIP代理處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在2003年3月和出版社合作后,俄羅斯國立圖書館的CIP代理處簽訂了43個法律合同。不久前CIP代理處參加了美國國會圖書館針對技術操作過程組織問題的調查。
像其它國家的CIP代理處一樣,對于出版社和俄羅斯CIP代理處合作來說,填寫的CIP公式(或具有與它相似的方式)是基礎。電子格式的數據帶給圖書第一版樣。如果后來在裝訂中出現某種變化,首先是書名頁的變化,那么,出版社必須把這種信息通知給CIP代理處。
在研究銷售市場營銷的同時,俄羅斯的出版者清醒地認識到,圖書館正是它們產品最有力的購買者,因為圖書館為補充自己的館藏獲得一個印刷單元最大數量的冊子。CIP代理處的目錄編制者依照技術操作,在“ЛИБНЕТ”國家信息-圖書館中心數據庫里以on-line的方式建立這個書目著錄——“RUSMARC格式的準備印刷的出版物”,在這個數據庫里,任何感興趣的需求者都可以利用它。但可能有非此即彼的選擇,因為某些出版社另外把這種圖書在CIP代理處里的登記標記加入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中;圖書館現在有機會在傳統的印刷形式中利用這個合乎要求編制的書目著錄。
2 我國圖書在版編目發展歷程及現狀
我國圖書在版編目萌芽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80年代的探索,90年代得到了發展。
1990年7月31日,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頒布了《圖書在版編目數據》與《圖書書名頁》2項國家標準,并決定從1991年3月1日起實施。1992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確定在北京的41家中央出版社及北京出版社先試行在版編目,并于1992年12月19日發出 《關于實施CIP國家標準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參加試點的出版社,凡是從1993年2月1日起排印的圖書,均應向中國版本圖書館填報CIP數據工作單,經版本圖書館審核后編成CIP印刷格式返回出版社,待出版社在出版圖書時印在版權頁上。此后,遼寧、吉林、山東、湖北等地的200多家出版社也紛紛參加了在版編目計劃。1996年1月原國家新聞出版署信息中心在版編目(CIP)處成立,全面負責我國有關CIP的組織、規劃、協調、審核、數據庫建設以及人員培訓等工作,使我國CIP逐步走上正軌。1999年3月8日,原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了《關于在全國出版社實施在版編目(CIP)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自1999年4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實施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圖書在版編目數據》。至此,我國的圖書在版編目正式全面實施。
3 我國圖書在版編目的特點
根據國家標準《圖書在版編目數據》,我國圖書在版編目具有如下特點:
(1)各類型出版物都應編制在版編目。但是根據國際上的一般經驗,結合中國現狀考慮,在版編目目前只適用于圖書——即以單卷書、多卷書或叢書的形式出版的專著、文集、教科書、畫冊等,不包括連續出版物和非書資料。
(2)我國在版編目數據標準內容的制定,遵循了國際上一系列有關圖書在版編目標準文件的精神;并在書目著錄部分做到了與《GB 53792 2-85普通圖書著錄規則》基本一致,保證了文獻著錄標準化的貫徹落實。
(3)編目數據中不考慮仍處于動態的圖書特征。由于圖書是在校樣階段進行書目數據的編制,還不能肯定暫未固定下來的頁碼、開本內容,所以規定不做“載體形態”方面的記錄,同樣,裝訂形式、書價等也不做規定記錄。
(4)在版編目數據可以用來編制各種類型的書目。標準制訂者認為,各類型書目對在版編目數據的內容要求是不同的,有詳有略。因此,我國在版編目數據內容還分為必須選取數據和選擇數據2類。允許在版編目機構根據情況決定取舍,以便使在版編目數據具有伸縮性,以適應各類目錄的要求。
(5)參照《GB53792 2-85普通圖書著錄規則》規定,在版編目數據中所有著錄項,目前也都要求冠有目錄,著錄持有的標識符號,以加強著錄項目的識別功能。
(6)記錄圖書在版編目數據時,各著錄項目內容的選取,依據《GB53792 2-85普通圖書著錄規則》的相應規定執行。
(7)我國圖書在版編目數據規定印刷在圖書主書名頁背面,其印刷格式是遵照國際在版編目標準格式制定的。
綜上所述,在我國CIP工作開展的十幾年里,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到大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41家出版社試點到現在全國560多家出版社的共同參與;從最初的年編制數據千余條到現在年編制數據10萬余條;從最初的手式操作發展到今天的網上編目,可謂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我國CIP中心建立了集新書數據采集、數據加工、數據交換和信息服務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圖書在版編目數據庫,這是我國惟一的覆蓋全國所有出版單位提供最新最權威的圖書出版信息的專門數據庫,并以每年約10萬余條的規模不斷擴大。同時,我國CIP中心嚴格圖書在版編目數據申報制度,有效抑制了買賣書號現象,極大地促進了掃黃打非工作,推動了出版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由于精品意識的增強和現代新技術的應用,使圖書出版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新的理念,無論是內容還是裝禎都令人耳目一新,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與統一。然而,與之不協調的是CIP管理和作為國家標準的在版編目數據的質量以及CIP編制人員素質等方面卻令人擔憂。
4 我國圖書在版編目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4.1 CIP管理問題
出版社和在版編目工作管理者對在版編目重要性認識不夠。對于出版社來說,隨著市場經濟日益滲透,其主要精力集中于發生數量上,比較重視“市場”、“效益”,而在版編目則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僅僅是工作中的一道手續而已,圖書出版后,在版編目正確與否與出版社毫不相干。同時,在版編目管理部門未將用戶的反饋及時在版編目工作中體現出來。雖然圖書情報部門向有關部門提出了CIP中存在的不足,但得不到快速有效的答復,使CIP存在的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4.2 CIP數據質量問題
CIP工作流程不夠完善。通常在版編目的原始數據應來自出版社的責任編輯,而近年來則出現由圖書作者本人提供的CIP數據。暫不論責任編輯是否都是圖書編目方面的行家,且看作者提供的CIP數據,不得不令人為之捏汗,這樣的CIP數據談不上規范與標準。原始數據是由出版社以工作單形式寄送中國版本圖書館在版編目部門進行審核,修改并加工成排印格式,退回出版社發排。要指出的是,審校者往往審核的僅僅是工作單,而無圖書呈繳本參照,許多數據款目照單審校是根本發現不了問題的,于是就出現了諸如:分類標引、主題標引、著錄格式、排版印刷等方面問題。
4.3 CIP編制人員素質問題
CIP工作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要求較高。在版編目涉及到文獻編目、分類、主題標引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從圖書館學專業為這些課程安排的課時來看,一般都在100課時以上,而出版社從事CIP編制的工作人員未必都經過正規的圖書館專業培訓,有的根本沒有系統的在版編目知識,不難看出圖書出版部門整體編目力量薄弱,編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業務能力的欠缺,是引起CIP數據質量問題的直接人為因素,其間接人為因素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影響了CIP編制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
5 提高我國圖書在版編目質量及編目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的對策和建議
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是加快的和便宜的目錄編制,因為新進書的加工期限在縮減,促進讀者有效利用它們。當然,在不遵守技術操作階段,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可能是不準確的。但CIP代理處的高職業技能的目錄編制者會把這種可能性降到最低。
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功能是簡明信息。任何不準確的信息,都會導致或歪曲對它的理解。如果作為信息客體研究圖書,那么,在出版物里的目錄編制時所犯的任何錯誤,都將導致或歪曲理解圖書的信息領域。因此,筆者認為,真正提高我國圖書在版編目質量及編目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5.1 健全相關的法規制度,推動圖書在版編目的開展
目前,由于部分出版社未能積極開展圖書在版編目工作,影響了圖書在版編目在全國范圍內的全面開展。因此,建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著手制定并實施在版編目的有關法規和政策,強制各出版社無條件地、及時地開展圖書在版編目工作。對不按要求實施在版編目的出版社,給予嚴厲的行政和經濟處罰。用法律手段保障圖書在版編目的順利實施。CIP數據理應被視為每種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促使出版界重視這一具有重大利用價值的工作。
5.2 做好編目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工作
目前,我國在版編目數據由國家在版編目中心審核修改,在版編目中心的編目人員的素質對圖書在版編目數據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編目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力度,使其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如: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支持,不使有經驗的分編人員外流;定期開展分編工作研討會和交流活動,解決CIP數據實施中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隨時對一些新興學科及邊緣學科統一觀點,統一認識;另外,編目人員自身應努力學習掌握《普通圖書著錄規則》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有關內容,盡量減少差錯,保證圖書在版編目數據著錄的規范性、準確性。
5.3 制定和完善一個國際化的通用標準,成立專門的審核機構并完善現有的審核制度
我國第一部大型綜合性編目規則《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已經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它以《國際標準書目著錄》(ISBD)為文獻著錄原則。在項目設置、標識符號的作用和著錄技術上都已達到當代國際水平。該規則在著錄格式的改變中,項目標識符改原來的一個下圓點、一條一字線(.—)為一個下圓點、兩條半字線(.),以便利于計算機編目。但筆者在圖書的分編過程中發現,圖書的在版編目還沒有一種圖書能完全按照此規則進行正確的編目。因此,建議出版單位在版編目時采用《中國文獻編目規則》進行編目。
另外,出版單位在圖書分類和主題詞的標引上,應采用《中圖法》第4版和《漢語主題詞表》進行標引。在制定和完善國際化通用標準的基礎上,還應成立專門的審核機構,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審核制度。
5.4 加強編目中心與出版社之間的聯系
要使在版編目數據規范、完善并真正成為圖書的有效數據,關鍵在于出版社對在版編目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國家編目中心應調動出版社參與圖書在版編目的積極性,提高其對在版編目數據質量的重視程度,做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圖書在版編目的質量。
5.5 建立圖書在版編目分支機構
在目前國家圖書在版編目中心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為避免產生差錯。可嘗試建立一個中央、地方二級在版編目中心體系,即各省可建立地區性的在版編目中心來輔助國家在版編目中心完成我國的圖書在版編目工作。各省級圖書館可抽調資深編目人員負責本地區出版社的圖書在版編目工作,對各出版社的在版編目數據進行審核,從而更好地保證圖書在版編目的質量。
以上是筆者在參閱國外圖書在版編目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目前CIP工作的實際情況,談了自己的一些設想和建議。當然,要想更好地開展CIP工作,決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情,還需要管理機構、出版社、圖書館等部門的共同努力。筆者相信,在出版界、圖書情報界以及國家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在版編目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現代化技術的加盟,CIP工作一定會得到快速的改進和完善,并將成為圖書館編目的標準和典范。
參考文獻
[1]朱琪虹.論我國圖書在版編目的發展與提高[J].圖書與情報,2001,(1):45-47.
[2]張瑞麗.淺析我國圖書在版編目存在問題及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4):35.
[3]梁焰.我國圖書在版編目研究述評[J].圖書與情報,2006,(2):101.
[4]程今朝.圖書在版編目研究[J].西北水電,2006,(4):103.
[5]http:∥blog.donews.com/gafa/archive[EB]。200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