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4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會議上針對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發表了題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講話,指出:“要把義務教育辦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對目前社會反映義務教育中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要找準癥結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可見,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已成為今后義務教育發展的基本戰略。
實際上,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進入2l世紀后中國教育的一大重任。隨著對義務教育的性質、教育均衡的內涵、教育公平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等問題不斷地深入認識,當前,對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大意義與迫切性,社會各界已基本達成共識,而對于“如何推進”,確需“找準癥結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府職能的有效發揮是關鍵,這其中包括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針,也包括地方政府的具體行為。
以2006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為標志,中央政府已全面承擔起義務教育的責任,突出表現為中央財政近年來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這對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至關重要。但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各地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國家來說,以區域推進為重點,優先解決好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化問題是適合國情的明智選擇,因此,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需要重視地方各級政府的所作所為。本期特別關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地方實踐”,就聚焦于地方政府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實踐與探索。
地方政府行為的重要性,一方面體現在地方政府對于當地義務教育發展的現狀有著直觀的了解,更易于制定出針對性的政策,另一方面體現在地方政府取得的經驗和教訓是中央政府作出宏觀的、統籌性的決策的重要依據。此外,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的統籌管理權逐步加強,地方政府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發揮作用的空間很大。如何結合各地實際,正確、有效地貫徹執行中央的政策方針,切實促進當地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這既是地方政府面臨的挑戰,也是地方政府發揮創造力的場所。本期所刊浙江省慈溪市和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與探索,以及上海市教育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展望都給予了我們一定的啟示。《中國教師》愿意提供這樣一個平臺,期望通過分享、交流經驗,各地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讓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的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起來,進而促動中國義務教育均衡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