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例學習是心理學的傳統(tǒng)研究領域,近年來,它在數(shù)學、物理、計算機程序等領域的研究和運用較多,在教育管理領域也開始受到某種關注。下面筆者以教師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為樣例,來描述校長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
一、問題的發(fā)現(xiàn):講人情的教師風氣
上個學期我校要召開第二屆教師代表大會,需要從全校教師中選舉21名教師代表。身為上任不久的校長,我很重視這次教師代表換屆選舉工作,打算把教師代表選舉當作倡導校園正氣的重要內(nèi)容來抓。經(jīng)過校務組專題討論,確定了各年級段的名額,由“段長”負責組織選舉的相關工作。由于擔心不能把真正勤奮、優(yōu)秀的教師選舉出來,起不到“代表”的表率作用,我們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把校務組領導落實到各年級段,二是再三叮囑“段長”務必在選舉前做好動員工作。我負責監(jiān)督的初一段投票選舉,相當順利,心里覺得安穩(wěn)了許多。詢問初二和初三年級段的選舉結果,卻發(fā)現(xiàn)選舉出來的代表并不是那些平時埋頭苦干、認真負責的老師。再問代表是怎么產(chǎn)生的,才知道兩個年級段都是教師們坐在一起隨意口頭推薦,大家表面上非常客氣,你推我讓,最后那些人緣不錯或者“不會讓”的教師當選了。這類教師平時鉆研教學不積極,但擅長交際,講究人情往來,很顯然,他們未必能夠代表大多數(shù)教師的思想和意見。我當時就想,如果都選這樣的教師擔任代表,如何能保證提出對校園建設有用的建議和方法?以后又如何能在校園中樹立正氣,引導教師專心于教育教學?為此我找那些負責監(jiān)督初二和初三年級段的領導了解詳情,他們都找出各種理由搪塞,不愿意說出選舉的實情。其實我聽得出來,由于大家都是老同事,面子上抹不開,再說也怕得罪某些教師,他們就干脆做一個老好人,對選舉隨便應付—下了事。
由此可見,學校里這種不講原則只講關系、人情高于一切的教師風氣有多盛!
二、問題的認識:講人情的教師風氣是學校發(fā)展的絆腳石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有人情味兒很濃的傳統(tǒng)。這種靠血緣、倫理關系維持的社會,由于缺乏法理契約型社會的傳統(tǒng),因而輕法治、重人情。而學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如果缺少健康的校園氣氛,自身的規(guī)章制度在落實過程中就會在人情面前大打折扣。
從校園穩(wěn)定方面看,“重人情,講面子”是中國人維系關系的一條準則,我們對它的優(yōu)點并不置疑。但教師出于個人利益的考慮,他們對同事的評價往往不是這個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如何,而是會不會“做人”,其實也就是能不能“不得罪我”。在這種習氣的影響下,學校部分教師形成了“不得罪人”“做老好人”的處事原則,使這種“只講人情,不講實情”的教師風氣甚囂塵上。而我最擔心的是,這種影響會無情地把一個原本具有果斷堅定性格的教師放在錯誤的人情環(huán)境中加以蹂躪,其結果很可能使人變得唯唯諾諾,凡事先考慮人情,最終也就導致教育風氣的腐敗和墮落。
由此我認識到,如果任由這種人情風在校園里肆虐,必將嚴重破壞學校教育教學的正常秩序,削弱學校的領導管理能力,更談不上學校精細化管理。因此,正確引導和扭轉這種庸俗的教師風氣,成為我這個新校長的當務之急。
三、問題的解決:找理由、找依據(jù)、訂措施
我們知道,正確引導和扭轉這種講人情的教師風氣,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不能破壞學校穩(wěn)定的局面,特別是要適當顧及那些專靠這種氛圍在學校里立足的教師的反應;再者,這項工作具有長期性、隱蔽性、反復性、艱巨性,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改變的,一定要有長期應對的準備。由此,我認為:第一,要前進必然有犧牲,要轉變就會有陣痛;第二,改變不能靠等待,應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拿出措施和行動。
于是,我認真學習浙江省教育工會2007年9月制訂的《浙江省中小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工作規(guī)程》這本小冊子,發(fā)現(xiàn)在第十條有這樣的表述:“教職工代表的產(chǎn)生要充分發(fā)揚民主。可以由全體教職工大會差額無記名選舉產(chǎn)生;亦可由年級組(或教研組)等選區(qū)為單位,按分配的名額無記名投票選舉產(chǎn)生。”也就是說,學校教師代表必須是“無記名投票選舉產(chǎn)生”,而我校初二和初三年級段的教師代表選舉顯然不符合這個要求。于是,我們重新召開全體教師會議,介紹三個年級段教師代表選舉的相關情況,對照《浙江省中小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工作規(guī)程》,重點學習了那段相關的文字,要求初二和初三兩個年級段教師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重新選舉,并動員教師一定要把平時工作勤奮、態(tài)度端正的教師選出來。
四、問題的再認識(目的及局限):行動所表露的信息比結果更重要
無記名投票補選在初二和初三兩個年級段順利舉行,但是,選舉的結果和上次教師口頭推舉的情況差不多。我分析,這種選舉結果的原因除了部分教師對校長“主宰”選舉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反感外,其實更主要的還是人情風使然。這在后來我與個別教師的交流中得到印證。一位老教師告訴我:“我們學校教師之間就是講關系,誰和我好,我就選誰。”我認為,雖然選舉結果沒有多大改變,但起碼讓教師們知道了我們學校看重什么,提倡什么,這對今后的良好校風的形成會起到促進作用。所以說,這次重新選舉已經(jīng)達到了部分目的。
五、問題的再解決(制度的形成):解決一個問題,形成一個制度
雖然教師代表選舉的問題已經(jīng)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必須要認識到,這種解決問題的手法是比較生硬的,結局是有缺陷的。為此有必要引入長效機制,實現(xiàn)學校工作的常態(tài)化,要漸進持久地推動從“向教師提出要求”向“為教師培養(yǎng)習慣”的轉變,杜絕問題解決過后還是問題的“走過場”現(xiàn)象。因此,在校務會上,我提出了如何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最后我把差額選舉的想法提了出來,得到了大家贊同。這種做法表面上看起來是開民主的倒車,但在民主環(huán)境尚未成熟之前就走民主程序,其實是對民主的極大傷害,看看我們目前的村級選舉就知道了。
在之后的全體教師會議上,我就把差額選舉的制度給教師作了說明。學期要結束的時候,教師優(yōu)職選舉和教師先進選舉接踵而來,我們都采取了差額選舉的制度。具體做法是,在校務會上,參考教師一個學期的相關工作數(shù)據(jù),經(jīng)過校務組集體商議,確定候選教師名單,然后在全教會上讓全體教師參與投票,得票高者當選。這樣,既實現(xiàn)了教師的權利,又保證了真正優(yōu)秀教師的當選,樹立了校園的正氣。當然,教師也有權利寫上自己另選教師的名單,但這樣做的教師極少。通過這幾次選舉之后,我發(fā)現(xiàn),教師之間的交往文化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校園的氛圍也發(fā)生著變化:聚在一起拉家常的現(xiàn)象少了,兢兢業(yè)業(yè)埋頭工作的人多了,學校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欣賞教學能力強、有創(chuàng)新精神、有實干精神的教師的校園風氣。等到健康的教師風氣成熟,我們就可以進入全開放式民主的軌道,開展無記名投票選舉,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海選”了。看來,建立與發(fā)揚校園民主氛圍,首先必須要培養(yǎng)具備民主素質(zhì)的教師。
六、問題的再深入(教風的導進):一個好制度樹立一個好校風
為了鞏固和張揚這種制度帶來的良好教師風氣,本學期,我校大力開展整理和建設校園文化運動,確立了校訓、理念、教風、學風、作風等方面內(nèi)容。
校訓:向善向上,求知求實。
理念:教是為了學(一切為了學生的學習)。
教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風:養(yǎng)一等品格求一等學識成一等人才
作風:率先垂范,勤政高效,堅持原則,公正處事。
閣巷中學:夢想開始的地方,求知起步的樂園。
我們初步打算,在征求全校師生的修改意見之后,要進行宣傳,開展相關活動,努力形成一定的態(tài)勢,讓良好的學校風氣深入到每一個教師和學生的心中。
總之,只要全校教師(首先是領導)能更加理性地對待學校工作過程中的人情問題,主動規(guī)避學校工作中的人情因素,工作就不會受到人隋的干擾,人情也不應成為學校工作的隱患!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