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地方高師院校學科、專業、師資的優勢,依托政府政策、財力的支持,采取師范生到農村頂崗實習支教,農村教師進城到大學深造的模式,是沈陽師范大學服務于農村基礎教育,促進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就業的一次新的探索。
沈陽師范大學以“農村基礎教育服務區”為載體,創建了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農村中小學“合作共同體”,面向遼寧省欠發達的農村地區,開展了“頂崗實習,置換培訓”的嘗試。
一、頂崗實習,師范生走向農村教學第一線,成為深受歡迎的“全職”教師
頂崗實習前,沈陽師范大學五百余名學生經過了一個半月崗前實訓演練,到城鄉中小學“臨床觀察”,到附屬學校“掛職實訓”,通過微格教室、仿真課堂、模擬教學、說課、評課、教研員現場指導等,以及與中小學一線教師對話、交流、互動,為師范生開赴農村中小學一線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09年4月初,五百余名師范生奔赴了遼寧的貧困地區——遼西北的北票地區,遼中的新民地區,遼東的本溪地區,共五十多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實施頂崗實習,以“全職”教師的身份出現在課堂,承擔班主任管理、學科課程教學及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等任務。按照所在學校的教學規定和標準,每一位實習教師接受全面考核。師范生在頂崗實習中,在沈師大學科教師、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及部分教研員的“雙重指導”下,完成本科畢業設計工作。重點進行了課堂教學設計、班隊活動設計、教育實踐調查三大方面內容。學生的畢業設計選題、實驗、實踐、答辯、評優全部在現場完成。一個半月的實習即將結束了,有的學生激動地說道:“我們的畢業設計是在體驗農村教育教學活動的真實場景中完成的,是在解決一堂課、一個單元、一個教育教學現象的問題中完成的,是在充滿著對農村教育熱切改變的激情中完成的。我們深深感受到一種責任、一種期盼、一種使命在我們肩上。”農村教師對頂崗實習生的評價:“對他們的到來原本是不放心的,怕把班級、學生交給他們出了問題,心里沒底。可是這批年輕人融入了我們的集體,原來的負擔變成了一種激勵,原來的‘輕松’變成了‘壓力’,我們沒有理由不與他們同步進取。”
二、置換培訓,農村教師邁進大學充電,邁上了素質提升的新臺階
頂崗實習置換下來的農村教師帶著重托和企盼來到了沈陽師范大學,由教師專業發展學院全程組織集中培訓。他們為學員安排了舒適的住所,打通了校園“一卡通”,為他們配備了“量身定做”的“課程大餐”,組建了由全國優秀教師、省特級教師、省教學名師、學校各學科帶頭人,以及省基礎教研中心知名教研員、中小學優秀骨干組成的專家團隊,采用集中授課、校本跟進培訓、小組輔導等多種形式,對農村教師進行了新課程理念、新教學方法、新技術應用、班主任管理、心理健康輔導等課程培訓。采用到優質學校觀摩,現場互動、交流,專題研討,微格教室錄像、評課,自我“診斷”“治療”,專家點評,同行互評,重點、難點解析,“專家工作坊”“與名師互動日”,為在校本科生介紹教學經驗,與省、市名校名師“手拉手”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還充分利用豐厚的圖書資源、電子網絡及教育應用技術的“小灶”彌補的優惠條件,使他們迅速補充了能量,吸納了“前沿”教學成果,開闊了育人視野,提升了專業素質。學校的老師還幫助他們排解了思鄉、離崗的煩惱,經常為他們進行心理輔導,教給他們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術。
結束了一個多月的大學深造生活,學員們深情地說道:“只有走進高校這座知識的殿堂,聆聽專家的精彩報告,觀摩優質學校的經驗,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和新的方法技術,我們才知道,我們是多么需要盡快補充,盡快提升。在大學這段特殊的經歷,讓我們盡情遨游知識的海洋,廣納了多種教學的方法和新型的課堂教學技術。只有這種培訓,才能使我們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常教常新!”
師范生帶著強烈的責任感踏上了農村教育實踐的崗位,學會了教書,學會了做人;農村教師帶著希望邁進高校深造,滿載著豐潤的知識和技能,這一走一進的互換與互補,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蛻變和提升。沈陽師范大學在全國首開先河,做了城鄉教育資源的“擺渡者”。
(摘自教育部師范教育司《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簡報》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