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沒有美中的合作和主導,對全球經濟復蘇的期待就是不現實的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8226;克林頓把此次訪華唯一一個電視專訪的機會給了《楊瀾訪談錄》,讓我們深感榮幸。不管是代表奧巴馬政府對中美兩國態度的“表態”,還是應對當今全球共同面對的金融危機,希拉里的來訪都足夠讓人矚目。

采訪地點定在美國大使館。美國大使館是北京使館區最新的“一分子”,建筑設計體現出豐富的中國元素。當希拉里一身藏藍色西服、配戴別致飾品,在眾多隨從的陪伴下出現在我們視野時,我相信現場的人都能感受到一個詞:朝氣勃發。
第一次采訪希拉里,但并不是第一次見到希拉里。與1998年她作為第一夫人跟從克林頓總統訪華時相比,今天的希拉里顯得更加輕松,這恐怕是自信程度的不同吧!當我向她提到這一印象時,希拉里爽朗地笑笑說:“也許是因為我夠老了吧!”
為了平衡中外媒體的采訪要求,希拉里的新聞官給我安排了7分鐘的采訪時間。7分鐘,我們以秒計時。順利的是,我的問題都得到了希拉里的回答。在我與希拉里談興正濃的時候,一直陪在希拉里旁邊的新聞官示意“時間到了”。但作為一個記者,我怎么能放棄這個機會?在最后時刻我又提了一兩個問題。
希拉里聽到后,對新聞官擺了擺手,“不,我愿意回答這些問題。”就這樣,我們的采訪時間,從7分鐘延長到10多分鐘。
在接受完我的訪問后,希拉里踏上了回程之路,因為本周五是她女兒切爾西#8226;克林頓29歲的生日,她希望能夠出現在女兒的生日宴會上。在這一點,她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心情急迫。
切爾西#8226;克林頓現在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主修衛生政策和管理。
“你希望她朝什么方向發展?”我問道。希拉里說:“我覺得她是很有主見的人,我對她自己的選擇都很支持。就像大多數母親一樣,我只要她高興就好,希望她生活得好,我只要求這些。”
對于一個母親而言,切爾西給希拉里帶來了強烈的幸福感。希拉里很驕傲地說切爾西“綜合了我和她父親的優點”。“她性格很好,工作努力;她是個很好的朋友,也很有愛心。”在說到切爾西時希拉里滔滔不絕,最后希拉里由衷地說:“我作為母親覺得很幸運。”
作為一個職業女性,希拉里也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在退出美國總統候選人競選轉而支持奧巴馬的時候,她表現出的氣度和面對挫折的態度,足以令人感佩。
在這次訪華過程中,希拉里也和一些中國女性進行了對話。她們中,有些人是11年前認識的;有些人,像切爾西一樣年輕。對那些追求成功、希望扮演領袖角色卻又擔心失敗的女性,希拉里建議她們“要傾聽自己的心聲,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希拉里說:“不管是青年男性還是女性,戰勝恐懼、承擔風險,不隨波逐流,追求夢想,是需要相當的勇氣的。”對于“什么是最好的人生方向”,她說:“每次有年輕人問這個 問題,我總是說‘要充分認識和相信自己’。他們可能會經歷變化,人生道路可能會曲折,但我覺得追求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業,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目前,女兒切爾西和丈夫克林頓居住在紐約,他們會經常在華盛頓和紐約之間“飛來飛去”。面對繁忙的工作,切爾西十分高興有個“賢內助”幫她打理家務,她說,她年近90歲的母親在幫她料理華盛頓的家。
希拉里說:“作為職業女性,有老人幫忙料理家務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楊瀾:你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的時候,說到美國應該在國際事務中運用“巧實力”。這個策略在你這次亞洲之行,尤其是對中國的訪問中是如何體現的?
希拉里:在奧巴馬政府中,我們的目標是“運用一切手段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系”。在外交政策方面,我總是說三個“D”,也就是防衛、外交和發展,尤其要重視外交和發展這兩項。我上任這一個月以來,一直重申我們要代表和保衛美國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但是我們樂意傾聽。
(這次訪華)我和中國領導人的會談讓我很受鼓舞,我們有多個領域是可以展開合作的。美國和中國都要在推動全球復蘇方面扮演領導角色。
楊瀾:前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一直積極推動中美對話,就像你說的戰略經濟對話。你是否說服了奧巴馬總統恢復國務院在這項工作上的主導地位?如果是的話,這一對話的框架會是什么樣的?
希拉里:我們的對話將是全面和整體的,我會和財政部長共同主持這一對話。因為確實有一種情況,就是以前我們政府間的對話明顯偏向于經濟問題,是由傳統的財政問題主導的,這些問題非常重要,但還有很多其他議題需要高層次交流。

我們兩國政府間的各個層次一直有很多交流,但我們希望整合這些交流。我們兩國首腦將會在4月的G20峰會見面,屆時他們會宣布我們的對話機制。
楊瀾:你有沒有找到給我們兩國關系定位的詞匯?你丈夫領導的政府把這一關系稱為“建設性的戰略伙伴”,布什政府稱兩國為“利益相關方”,你找到一個新的說法了嗎?
希拉里:相對于辭令來說,我更重視行動。我們現在需要證明的是:美國和中國能夠進行有效的合作,不限于雙邊事務,而是要在世界上扮演領導角色。就說現在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沒有美中的合作和主導,對全球經濟復蘇的期待就是不現實的。
楊瀾:你引用了一個中國典故“同舟共濟”來表達我們要攜手應對經濟危機,而與此同時“買美國貨”的論調又引發了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擔憂。美國政府如何來平衡它的國際義務和國內的政治壓力?
希拉里:奧巴馬總統及時表明了我們不會奉行保護主義經濟刺激計劃中的條款,必須在遵守國際協議的前提下實行。我們知道,貿易保護主義對美國是不利的,我們需要和中國等國家一起建立一個讓經濟發展、繁榮的框架。
我們在國內也有功課要做,不僅是刺激經濟,還要強化制造業、改革汽車工業。所以說,我們自己需要做很多決策,來保證我們經濟的未來。
楊瀾:你在工作中要面對全世界的無數的挑戰和問題:伊拉克到加沙,從核擴散到氣候變化,當然還有經濟危機。你是怎么給自己的國務卿任期設立可實現的工作目標的?
希拉里:確實這一屆政府一上任就面臨無數問題。你舉了幾個最令人矚目的例子,我們不能顧此失彼,這也是我提出了任命特使的原因之一。在工作上我不能挑三揀四,而要隨時注意全球的各種問題。
我還是把第一次出訪選在亞洲,因為我想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那就是美國的影響力不僅是跨大西洋的,也是跨太平洋的。我們認為,在經濟增長和友好關系方面,21世紀的亞洲包括中國,都有很大潛力。
楊瀾:你覺得中國是否應該繼續投資于美國國債?因為在中國有人認為由于前景不明朗,我們不應該再增持。
希拉里:我當然覺得中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繼續購買美國國債是很明智的選擇。有兩個原因:首先這是一項好的投資、安全的投資。即使全球遭遇經濟危機,美國經濟仍然穩定、信用依舊良好;
另外,我們兩國的經濟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如果想恢復最大的出口市場,也就是對美國的出口,就需要美國采取強有力措施來刺激經濟。那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進一步舉債。我們不能恢復我們的經濟,對中國也是不利的。我們需要同舟共濟。
(感謝《楊瀾訪談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