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真正的獻身意識,一批活動于阿富汗境內的穆斯林民族解放運動戰士深深地震懾了他們眼中的那個專制政府。在過去的歲月里,阿富汗政府曾想方設法將該組織鏟除,但它依然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這就是塔利班,一個在波斯語中解釋為“經學院學生”的組織。
這些虔誠的宗教戰士用《古蘭經》的鐵則和伊斯蘭教義來建立一種秩序,這種秩序在1700座經學院中得到了執行,而這些經學院大部分興建于上世紀80年代。塔利班領袖毛拉#8226;奧馬爾時常一手捧《古蘭經》,一手執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在公開場合向人們宣揚伊斯蘭革命精神。就這樣,他在巴基斯坦境內組織起了一支由阿富汗人和巴基斯坦人構成的塔利班預備役部隊,其人數達到了50萬之眾。這批出生在前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時期的年輕人從小便對那些信奉猶太基督教的西方人恨之入骨,同時也將來自伊朗的什葉派穆斯林視作異端。此外,他們幾乎個個都是本#8226;拉登的擁躉。
塔利班試圖通過武力來建立一個既沒有影像也沒有音樂的世界。在那里,女性是一個受到排斥的群體,她們將從公共場所永遠地消失。







每個塔利班成員早在7歲的時候便已被召入組織,送入寄宿學校學習。起初的3年內,這個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反復背誦《古蘭經》。每天,他要用6個小時來接受宗教教育,而用以學習教外知識的時間只有2個小時。接下來整整7年的艱苦磨礪將成為他日后贏得“毛拉”(某些地區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學者的尊稱)稱號的資本,而這個讓塔利班成員為之奮斗一生的稱號代表了該宗教組織中最高的社會等級。在這7年中,森嚴的等級制度將會使這個年輕人明白自己的職責,即對于“毛拉”(包括學歷更高的毛拉維和毛拉納)的訓誡要絕對服從,而來自那位“信徒們的領袖”——毛拉#8226;奧馬爾的指示更是不可違抗。毛拉#8226;奧馬爾曾被囚禁于坎大哈,盡管現在那里已經成為了阿富汗的首府之一,但記者依然很難在城中捕捉到一個與“死亡”無關的鏡頭。
這些塔利班新兵對于武器的使用了如指掌,他們組成了一支可以隨時應戰的預備役部隊。憑借這支彪悍的軍隊,塔利班攻占了馬扎里沙里夫。2005年夏天以來,那里已有數千名什葉派哈扎拉人遭到了屠殺,塔利班打算通過這種方式來為同伴報仇。因為2004年曾有2000名塔利班成員在這座城市中被處死,坎大哈埋葬這些尸體的場地已成為首個順行塔利班禮制的大型公墓,也成了該組織成員朝覲的圣地和孕育明日戰爭的仇恨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