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吃一頓飯,某種程度上算是快速結交一個朋友的最好方法,再有名的名人,一張餐桌也可以把兩人的關系拉近
普通人愛跟名人同桌吃飯這回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變成流行。想來是因為一頓飯的時間,足夠讓人和人溝通透徹。且邊溝通還邊吃著東西,交談的氣氛就會輕松很多。所以同吃一頓飯,某種程度上算是快速結交一個朋友的最好方法,再有名的名人,一張餐桌也可以把兩人的關系拉近。
美國肯塔基州某餐館的老板,經常因為自己的餐館生意不佳而愁眉苦臉,于是有人給他支招:請些明星名人到餐館用餐,不就火了。但是偏僻的小鎮上,哪來的明星名人呢?老板靈機一動,便翻閱了當地的電話號碼本,專請與明星名人同名同姓的本地鄉親來免費用餐。招待當日,還要在餐館門口拉起大張歡迎條幅,于是餐館從此夜夜爆滿,每個人都想要得到和明星名人一起吃飯的機會。就算是當場一看受了騙,不過是同名同姓的普通人罷了,下一次歡迎條幅掛起時,人們仍然會屁顛屁顛地趕來,萬一真的是貨真價實的明星名人來了怎么辦呢,那豈不是錯過了呀。
美國某社交雜志每年有榜單,評選 “最想與之共進晚餐的名人”。中國的一些媒體隨即跟風,也弄過類似的東西。總結下來,美國人還都比較喜歡跟有思想的人共同進餐,在“進餐榜”上居高不下的大多是政治家、金融家、腦子靈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堪稱高智商飯伴。而中國人講究的則是視覺享受,最受歡迎的共同進餐者大多是秀色可餐的女明星,共進晚餐的成分少了些,倒更像是多了一份可看不可吃的食物。
去年比較轟動的關于“與名人共餐”的新聞來自中國香港赤子之心基金的老總趙丹陽,他花211萬美元拍下了今年在紐約Smith Wollensky牛排餐廳與股神沃倫#12539;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并于今年6月24日兌現。Smith Wollensky被稱為是“能解決任何糾紛的牛排館”,但菜單看上去跟一般的美國餐廳也沒有什么兩樣。2008年與另一位奪標者午餐的時候,巴菲特吃的是三分熟牛排、土豆餅、櫻桃可樂和甜點,總共不超過100美元,想來今年的內容也不會有太大改變。趙丹陽據說卻是帶著一大堆問題去請教的,也許都顧不得點菜。這位將巴菲特當作精神導師,宣稱自己的每一步投資都是受到巴菲特啟發而成功的投資專家,這一次的天價“投資”讓他的精神導師也大吃一驚——“我對此感到很吃驚。”
當然,這211萬美元用來買單牛排實在是過于富余了,大部分都將轉入格萊德基金會的賬戶名下,用以救助舊金山地區的流浪兒。也有國內人士諷刺說,趙丹陽不如用這211萬美元來獲得和希望工程兒童共同就餐的機會,若以國內二線城市人均三菜一湯的標準來算,至少也能同時和幾十萬人一起吃上三天三夜的,這才叫做真正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