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新政刺激了整個樓市,但房貸利息的波動卻是樓市興衰的另一根神經。近兩三個月來,樓市再起熱點,人們看到的是:各商業銀行根據央行政策出臺“細則”卻動作遲緩,附加條件令人眼花繚亂,廣大購房者怨聲載道。央行出臺的“房貸利息七折新政”,一頭撞上了銀行們的“軟抵抗”。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席卷而來,等待著中國房地產業的,是從“泡沫”進入“冰窖”的一次旅程。而國家為了刺激內需,新政頻出。2008年10月22日,人民銀行決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將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此舉無疑吹響了“救市”的號角。
然而,自央行新政出臺以來,各大商業銀行卻遲遲未見動靜。直到新年鐘聲敲響之時,各大行才終于松口,愿意以七折的利率向存量房客戶提供貸款??蓮碗s的申請程序,以及苛刻的條件,將大量存量房客戶擋在了門外。央行出臺的“七折新政”,一頭撞上了各商業銀行的“軟抵抗”。
10月維新
這一輪房地產政策的調整,始于2007年9月。當時對于一路飆升的房價,中央政府祭出了控制二套房貸的絕招。隨著嚴厲的宏觀調控手段,原本火熱的市場迅速進入冷凍期:成交量急劇萎縮,原本高歌猛進的房價,也變成了被套上韁繩的野馬。
然而,隨著金融危機席卷而來,在刺激內需的壓力下,國家不得不嘗試再次放松房地產政策。2008年10月22日,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連續出臺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政策,力度之大,在業內被稱為“10#8226;22新政”。
“10#8226;22新政”及其后續政策的具體內容,除了央行出臺的“房貸利率七折”,如下幾條也至關重要:從2008年11月1日起,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時統一下調到1%;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征收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各檔次利率分別下調0.27%;明確支持地方政府救市。
無疑,中央一系列強力提振市場信心的手段,迅速激起了廣大購房者的熱情。其中,人們關注得最多的,就是央行“房貸利率七折”。如果按房貸尾款100萬元、貸款期20年、原本實行的首套房八五折的貸款利率計算,購房者須支付利息100萬元左右;而按照基準利率的七折計算,購房者所支付的利息約為83萬元,可為購房者節省17.82萬元的利息。優惠幅度之大,不言而喻。
面對如此重大的惠民政策,各個商業銀行卻似乎準備與央行“對著干”:在政策頒布的第一個月內,銀行們始終沉默不語。對于國內各商業銀行來說,這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選擇:一方面,各銀行希望大家都不搞優惠,你好我好大家好,共同賺取最大的房貸利息;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要是先下手為強,率先實行七折優惠,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
“銀行的這種心態是個‘囚徒困境’,博弈的最終結果仍然是各家銀行都要降低利率。”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表示,“只要有一家銀行打破沉默,實施7折的存量房貸優惠政策,其它銀行為了防止失去市場份額,必然會紛紛效仿。”
仿佛為了印證郭教授的論斷,11月初,光大、民生等中小銀行當上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宣布給客戶辦理利率七折優惠的措施。一時間,兩家銀行的貸款人歡欣鼓舞。直到12月底,陸續有其它一些股份制銀行給出了相關政策。畢竟這些銀行覆蓋到的人群只處于一個狹窄的區間之內,更多的人們,仍執著地對占據房貸市場大部分份額的國有銀行翹首以盼。

終于,在股份制銀行的步步緊逼之下,四大國有銀行也紛紛松口:1月初,建行和中行出臺相關細則;1月16日,工商銀行成為最后一家宣布“七折”細則的銀行。然而,就在人們高呼“翻身房奴把歌唱”,如潮水般涌向銀行營業大廳時,卻一個個都傻了眼: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有可能掉鐵餅……
撲朔迷離的“附加條件”
由于央行的政策只提到“房貸利率下限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并未規定每家銀行都必須按照“七折”來執行。這個具有彈性的政策,就為銀行提供了“發揮”的空間。
小李是來自重慶的一名購房者,前年買的房子。月收入還不到3000元,每月卻要還1000多元的房貸,日子過得緊巴巴。這次“七折”,讓小李覺得自己終于等到了春暖花開,沒想到一打聽,事情卻遠不是那么簡單。在他辦理貸款的開戶行——招商銀行某支行要求,貸款人必須本人向銀行提交書面申請,否則就強制性按老的政策八五折利率繼續執行。此外,貸款人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沒有不良記錄的優質客戶;第二,要貸款金額在30萬元以上的客戶。
憑什么要30萬元以上?央行宣布的政策中并沒有這一條,小李對此很費解。按照重慶的房價,貸款額達到30萬元以上的人,幾乎都是購買的9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而小李購買的只是一套小戶型,房屋總價都不足30萬元。難道買小戶型的人就沒有享受利率七折的權利了嗎?
既然有機會申請到七折,他不想就這樣放棄。1月19日,小李決定去銀行問個清楚。而銀行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上面的規定”。對方告訴小李,這里還有個途徑能打到七折,那就是招行的“金葵花”客戶,即存款要達到50萬元以上的客戶?!拔乙?0萬,還貸什么款?”小李非常氣憤,失去了最后的耐心,就留了電話給銀行經理,建議銀行出個公告:哪些能享受什么折扣,清楚明了。這回對方倒是回答得很爽快,一有消息就會通知他。
當天下午,一個自稱負責人的銀行人員又給小李來了電話,一通什么彈性、政策,弄得他云里霧里。小李忍不住打斷對方:“直接點,公示還是不公示?”電話那頭同樣有些不耐煩了,最后說了一句“不公示”,便掛斷了電話。
以上只是許許多多購房者到銀行辦理房貸七折申請時,遇到的尷尬中的一幕,銀行工作人員對購房者的推諉遠不止于此。不獨招行一家,對大多數前來咨詢的人,各大銀行的工作人員一般都將“拖字訣”進行到底,要么說經辦人員開會去了,不在;要么讓客戶等著,但無法說清楚要等多久;要么給一個電話,但電話總是長期占線;更有甚者,一位購房者前往農行某支行咨詢時,工作人員借口上洗手間,居然一去不復返……
如果說銀行工作人員故意敷衍貸款人,這似乎還有些牽強,畢竟也是照章辦事。然而,這“章”究竟從何而來?
從目前來看,各銀行總行給出的政策除少數銀行是“符合條件者自動調整”外,其余均為“可以申請”。但在具體申請的細則上,各銀行“奇招”頻出:
據了解,為預防存量客戶“跳槽”現象,不久前上海幾家大型銀行簽訂了一份“君子”協議,共同“封殺”存量房貸客戶為尋求利率七折而申請無交易轉按揭的行為。
一些銀行支行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只滿足一部分“優質客戶”的要求。如果手頭有其它房產或貸款結清的客戶,其收入來源穩定,向銀行申請房貸基本上能獲得理想的利率優待。各銀行給優質客戶還定有若干“標準”,如“貸款人是事業單位處級以上的干部”、“個人凈資產300萬元以上”、“銀行存款達到一定額度且3個月以上”等。
當記者致電招商銀行95555客服熱線時,客服人員表示,存量房貸利率七折優惠申請要具備的條件之一,是“以往對招行的貢獻程度”。而中行上海某支行開出的申請七折利率優惠的條件,其中一條竟然是:辦理10張該行信用卡。
除了以上兩家銀行,經記者調查發現,各大商業銀行支行的細則已有數十個“版本”之多。不但同一家銀行在不同的城市出臺的細則大相徑庭,即使同一個城市同一家銀行,各支行的政策也不盡相同。某國有大行上海分行的表態是,“總行要求優質客戶可享受七折利率優惠,我們也據此下發到支行,是否優質客戶則可由支行判定。”
房貸“暴利”
對于央行強力的刺激手段,各商業銀行并無公開抵抗的舉動。但自2008年“10#8226;22”房貸新政以來,各家銀行想方設法一拖再拖。有購房者抱怨說,在無形之中,銀行又多收取了幾個月的利息。為什么一個原本良好的愿望卻難以得到順利的推行?
不妨從銀行的利益鏈上進行剖析。
國內銀行的主要利潤依賴于貸款業務,而個人信貸業務已成為國內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之一和競爭的熱點。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銀行業中,房貸占總貸款額的20%,個人房貸款利息獲得七折優惠,加上未來央行利率繼續下降的預期,將導致銀行業的利潤空間收窄。
目前國內存量房貸余額高達3萬億元。按照去年12月22日公布的利率計算,5年以上貸款年利率為5.94%;而目前“首套房產”、“所購房子在90平方以內”的房貸者可獲得八五折利率優惠。由此計算,國內銀行業在“七折利率優惠”前每年該部分的房貸利潤為2397億元;而執行“七折利率優惠”政策后,銀行業的該部分所得利潤為1974億元,受到了擠壓。如果剔除掉一些無法享受優惠的貸款,粗略預計銀行業一年被擠壓掉的利潤在150億~200億元之間。
“保守估計,或許只有10%的存量貸款能享受到這樣的優惠。作為銀行,到嘴的肥肉不會輕易吐出去的?!睋啥寄成虡I銀行內部人士透露,經過2008年5次降息后,現階段5年期以上貸款年利率為5.94%,七折優惠后,利率僅為4.158%,與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3.6%相比,只有0.558個百分點的利差,再除去銀行經營的各種費用,銀行幾乎沒有多少利潤空間。
“所以成都的各大商業銀行對于‘七折’這個事情,都是能拖就拖,我們現在也在給客戶辦理,但真正能辦下來的,可能不到百分之一?!痹撊耸空f。
中國銀行業房貸業務曾經享有的高利差原本就非業界常態。從全球范圍看,以房貸業務為代表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早已進入微利時代。在國外主要市場,銀行房貸的利差都在1厘以下。
相對于國外銀行房貸業務的微利,國內銀行因受惠于央行多次加息政策和房地產市場的狂熱,前幾年房貸業務的利差竟然一直維持在2厘左右!但目前經濟景氣的下行和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日漸充裕,導致房地產投資需求依然低迷,代表資金成本的房貸利率必然下行。換言之,在所有行業都不景氣的年代,曾經被保護政策“寵”慣了的銀行業,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歌舞升平。
分析人士指出,房貸進入微利時代,對消費者而言絕對是一件好事。中國的銀行業雖然倍感痛苦,但卻可以在痛苦中獲得成長的契機。與世界成熟銀行相比,目前,中國銀行業的利潤來源仍顯得非常單一,中間業務占比不到20%。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中國特色”的高利差,讓中國銀行業喪失了業務拓展的動力。
實際上,今天的房貸市場已非四大銀行壟斷的天下,而是各家中小銀行激烈競爭的大蛋糕。七折之后的房貸利差雖然降到了0.558厘,但依然是銀行信貸業務中風險最低的優質資產,2008年中期上市銀行披露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均在1%以下,所以銀行一方面擔心利潤損失,但另一方面,更擔心房貸客戶流失。在此背景下,銀行很難結成價格同盟。不少地區,各銀行之間轉按揭客戶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
反復“難產”
“國有銀行本身已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又有諸多政策限制,他們的積極性是要差一些。但對于股份制銀行來說,他們恰恰想利用這次機會,即使犧牲一點利潤,也希望能借此擴大市場份額。”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去年年底國有大銀行都對執行七折利率的政策三心二意之時,民生、光大等股份制銀行,不但可以自動轉為七折,并推出免費辦理同名“轉按揭”來挖墻腳,正是直指國有銀行的“存量房貸”。
一方面是銀行業內部的利益博弈,另一方面,廣大購房者越來越熾烈的憤怒,也使得銀行壓力倍增。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工商銀行七折細則的反復。
1月16日,作為最后一家拿出細則的銀行,工行公布的細則宣稱,自2月1日起,滿足條件者其優惠利率將自動轉為七折。
2月2日,有多名貸款人反映,他們在向工行咨詢時,得到的答復是:目前存量房貸利率不能優惠。據工行重慶分行透露,臨時“推遲”已出臺半個月的存量房貸政策,原因在于工行總行臨時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分行暫不執行這個規定,“具體辦法和執行時間將等待總行進一步通知?!?/p>
在收到第一個通知后,不少工行支行信貸部門已經和很多2月1日當天為還款日的客戶打了招呼,如此變故,讓工行自己人也措手不及。有消息稱,工行之所以緊急叫停是因為系統未準備好故延期執行,但該消息并未得到工行總行證實?!澳壳翱傂猩形垂純灮莘抠J實施時間表。”工行北京分行相關人士當日稱。工行內部人士還建議客戶,最好不要自作主張按七折優惠還貸,以免因還款不足影響信用記錄。
工行“爽約”,一時間輿論大嘩。有購房者甚至喊出“做人不能太工行!”以此對工行的出爾反爾進行抨擊。2月4日,工商銀行又發布消息稱,經過緊張細致的準備,目前各項相關工作已就緒,定于2009年2月10日對符合條件的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通過計算機系統統一調整,享受0.7倍的優惠利率。
為何工行原有方案“難產”?目前,已有各種版本的傳言充斥于市場。據某門戶網站的調查顯示,在近15000名參與者中,有超過70%的網友將原因歸結為“七折房貸利率優惠不利于工行經營業績,所以難出臺”。
為一己私利不顧民眾的利益,這顯然是廣大購房者無法忍受的。在越來越強烈的抗議之下,許多銀行逐步放低了門檻,陸續開始辦理“七折”業務。如招商銀行重慶分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已經無需客戶申請,從2月1日起,系統會為符合條件的客戶自動打七折。然而,真正執行優惠利率的銀行有多少,依然不得而知。
不過,經過記者深入了解發現,銀行遲遲不肯實施七折利率的原因,還不僅僅在于其對銀行出于利潤方面的考慮,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目前政策的不明朗。
政策博弈
在之前國家的宏觀調控和金融風暴中,感覺到寒意的不僅僅是房地產行業。這根巨大的利益鏈條上,還有地方政府的一席之地。2007年土地出讓金約占地方財政收入的30%。再加上各種附加在土地及房產上的稅費收入,地方政府近60%的收入源于房地產。所以一開始地方政府“救市”的態度就很鮮明。
然而,地方的救市舉措大多毫無成果,在行業以及相關部門的多番“請旨”后,中央政府終于重磅出擊。在2008年10月下旬出臺了第一波的救市措施,希望確保經濟增長,又要提高中低收入人群住房購買力。
一波未平,國家的第二波救市措施又順勢出臺。2008年12月17日,國務院發布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措施》(即“國六條”),限制措施進一步寬松。
而“國六條”中最令開發商歡呼雀躍的是,中央明確地方是救市的主力。幾乎與此同時,一系列此前頗有爭議的救市措施正在各地方醞釀。購房退稅、減免預征土地增值稅,甚至一些地方出現了返還“土地出讓金”的做法,這些“大膽”的做法明顯觸及中央政府的底線。
“今年(2009年)地方政府不許再越權出臺稅收、財政等刺激房地產市場的政策。”1月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的表態,讓各地醞釀的重磅救市方案紛紛卡殼,此前重慶等城市高調計劃的購房退稅措施多半要無疾而終。
2008年12月,“國六條”才明確將救市權力下放給地方,沒想到一個月不到就加上了一個緊箍咒?!捌鋵嵾@也是中央政府對于房地產的一貫態度,各部委間很難達成一致?!币晃恢檎咧毖浴?/p>
地方政府與中央政策的博弈,造成了各地銀行的左右兩難。因此,有投資機構分析報告指出,房貸細則出臺多有不順,農行2008年10月28日在其網站掛出細則后當日撤下,29日再次掛出,而光大總行11月3日下發緊急通知,全面叫停實施細則(光大的細則中,放松了二套房貸款)。銀行觀望情緒主要產生于政策的模糊性,具體細則出臺的標準不太好把握,需要在爭取客戶、存貸利潤和控制風險之間找到一個較好的平衡。
可以預見,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央各層面圍繞房地產行業的爭議以至于政策,還會不斷演變調整。
(本文采訪視頻詳見商界財視網)
編 輯 陸珂
E-mail:bl@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