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當黃光裕大手筆斥資與永樂合并之時,他可能沒有料到,原永樂電器的當家人陳曉有一天會“受命于危難”。2009年1月18日,國美電器發布公告,宣布黃光裕辭去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職務,陳曉接任。
國美與永樂合并之后,出于穩定大局的想法,黃光裕請陳曉出任國美集團總裁。在此期間,陳曉表現得相當盡責。現在國美面臨危機,由于陳曉擁有20多年的家電從業經歷,再加上他本身就是國美的總裁,所以由他出任董事局主席順理成章。

陳曉“轉正”之后,國美新管理團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職業經理人團隊。陳曉與代表黃光裕利益的另兩位實權人物魏秋立、王俊洲,一起構成了國美“鐵三角”。現年41歲的副總裁魏秋立于2000年加入國美,在1月18日的公告中魏秋立被任命為國美電器執行董事。而另一執行董事王俊洲于2001年加入國美,目前他協助陳曉全面負責國美日常經營管理工作。
三權分立的國美,或將由此開啟家族型管理向職業經理人時代的轉型,這對國美不一定是壞事。
事實上,家電連鎖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存在或長或短的賬期,連鎖企業占用應付供應商的貨款作為企業現金流的做法是業內常態,沃爾瑪、家樂福都是此中高手。在國美前幾年急速擴張的過程中,這種占用尤為顯著。不管黃光裕“涉嫌經濟犯罪”一案如何發展,有一點可以肯定:黃光裕出事后,國美與供應商之間曾經緊張的關系得以空前的緩解。——“因為他們現在坐在了一條船上。”
數千家供應商都是國美的債主。國美欠它們的錢,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以億元計算。如果國美經營正常,這些債務是百分百可以收回的。但是一旦資金鏈斷裂,這些債務收回的可能性就很小。供應商都懂得這個道理,因此在國美遇到一定困難時,他們必須首先考慮同舟共濟而不是落井下石。
此前由于家電廠商之間競爭激烈,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家電連鎖終端,國美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因此其向來對眾多供應商態度傲慢。而2008年底,在國美每年例行的重要供應商老總年會上,供應商們卻充分感受了國美高層的空前熱情。也是在這次會議上,陳曉表示將帶領國美上下一心、共渡難關。
危機中的國美,不僅將繡球拋向上游供應商,而且還期望通過引入戰略投資來充實現金流。2008年12月中旬,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國美高層正在與外資投行洽談出讓部分股份。這一報道后來被國美總裁陳曉否認,但他也對媒體表示,“確實有外資投行找過國美。”不管談判最后效果如何,至少能從中看到國美高層積極尋求新資金的努力。這應該會讓供應商們感到安慰。
此外,國美也開始優化賣場的投入產出比,使供應商利益最大化。比如縮短針對供應商的還款周期,針對科技含量不高的產品,縮減供應商在賣場投入的人工成本等。
在經營層面,國美也已不再追求門店規模擴張,而是注重提高單店盈利水平。2009年,國美將關掉日營業額低于7萬元的店面,預計100家門店將由此出局;同時國美會壯大有發展前景的旗艦店,使得門店總體數量維持在1300家;值得一提的是,國美還成立了一個“門店再造中心”,專門研究和實施店面差異化經營以及提升顧客滿意度的方法。
編 輯 樊 力
E-mail:fl@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