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渴望工作,農民們也需要幫手,這兩者可以完美地結合起來。”在經濟危機中,將城市里失業的年輕人派到廣闊的農村,已成為日本經濟復興的一條出路。

橫芝光町是一個離東京43公里的小鎮。4月正是耕種的農忙時節,一個清晨,田地里出現了一群看起來不像農民的人。他們頭上扎著干凈整潔的頭巾,腳上的皮靴還油光可鑒。
“這比想象中要困難很多!”25歲的小林辰正操作著撒種機在田地里艱難前進,一條條不規則的犁溝在他身后延伸開去。發型時尚的他,兩個月前還是東京迪士尼樂園的一名管理員,經濟危機最終使他失去了這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目前,小林辰成為了由2400人組成的農村勞動隊的一員。該勞動隊是日本的一項試點項目,旨在將城市中的無業年輕人分配到農村從事農活。
一舉兩得的國策
隨著全球經濟危機將日本拖入二戰以來最為糟糕的經濟衰退時期,無論是藍領還是白領,失業人口大幅增加。2009年2月,日本的失業率達到4.4%,較上年同期的3.9%有所上升。部分經濟學家甚至預計,未來幾年日本的失業率將升至創紀錄的8%左右。
日本的年輕人們面臨著很大的減薪和裁員的壓力。處于困境中的年輕人大都在20~30歲之間,他們難以找到一份體面而穩定的工作。隨著夢想的破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在城市中工作是一種折磨,他們希望重返農村,享受慢節奏、無壓力的農村生活與工作。
在日本有著尊重農業的傳統。日本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不能浪費每一粒糧食的教育,這是出于對農民的尊重。在每年的祭拜儀式上,日本的天皇都會拿水稻來供奉。在日本的國際貿易談判中,水稻一直是很敏感的話題。
然而,這種精神上的尊重并不能掩蓋日本農業嚴峻的問題。日本的農業效率低下,勞動力嚴重不足,從日本人口的總體分布來看,只有6%從事農業,大多數還只是兼職,而且三分之二的農業人口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而在三十年前,日本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高達20%。
“年輕人渴望工作,農民們也需要幫手,這兩者可以完美地結合起來。”日本農業部的官員說。
小林辰所在的農村勞動隊,就是基于這個理念產生的一項國策,其已經被納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經濟刺激計劃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已經撥款1000萬美元安排失業的年輕人參加農業、林業和漁業相關的就業培訓項目。這不僅能緩解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同時也能使農村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得到解決,農村勞動隊的名字就是以日語“我們想在農村勞作”命名。
橫芝光町勞動隊
熱鬧繁華的迪士尼樂園與清靜艱苦的農村,兩者之間的強烈反差使小林辰一時無法適應。不過鄉親們的熱情讓他感到心情舒暢、沒有壓力,他也漸漸地在橫芝光町安穩下來。畢竟,在時下的經濟環境中,農業一時間成為了一種頗有前途的新興職業。
“我們都老了,很高興年輕人能來幫助我們。”58歲的鈴木仁說。年富力強的勞動隊幫助年老的村民們去完成一些重體力活,村民們又把務農的經驗技術傳授給年輕人,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與小林辰同組的秋元慎,從事信息技術領域工作,暫時還不至于因為經濟危機而丟掉飯碗。但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斷惡化,秋元慎開始擔心自己遲早會被裁掉。權衡再三后,他決定辭掉前景堪憂的工作,來到橫芝光町開始了培訓。為期三天的閃電培訓的費用完全由政府承擔,他學會了種植水稻和蔬菜、打掃豬圈、喂養奶牛等技術。
“現在我已經沒有退路了,我感覺到我應該學些東西來糊口,你知道豬真的能夠把自己的尾巴卷起來么?”他笑著說,同時在空中打了個響指。
小林辰和秋元慎所在的組由十個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組成,除了迪士尼樂園的管理者和IT精英,還包括風景藝術家和一些大學生。
20歲的井上友是管理學專業的學生,就業壓力是他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要想留在大城市工作,即使削尖腦袋也是難上加難。為了擴大自己就業的選擇面,他也選擇了農村。“我朋友們都說我來這里簡直是瘋了,但是人們現在越來越關注我們食物的來源地,我想了解得更深一些。”
在接受培訓之前,小林辰選擇了學習他家鄉的主要作物——韭菜。韭菜種植專業戶山崎善吉把小林辰招來幫助他照看自己的農場。
“這簡直是太好了。”小林辰高興地說。韭菜是他的最愛,同時他了解到韭菜非常容易種植并且收益穩定。
但是山崎善吉還是表示了擔憂:“短時間內學會農業生產是不可能的,這是要畢生去學習的。我擔心這只是一時的時尚,一旦經濟復蘇,這些年輕人就會放棄手中的農活回到城市。”
小林辰和他的隊友們每天能夠得到7000日元的工資和免費的食宿。但習慣了于城市生活的他們,還是有頗多抱怨,比如附近沒有便利店供他們購買飲料和小吃。有一位隊員曾試圖向一位農民借輕型卡車去買煙。
艱苦的農村生活
從橫芝光町往北驅車一個半小時,便可到達山梨縣北杜市須玉町。這里也有一支9人組成的勞動隊,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更為艱苦。
在這個太陽還未升起的早晨,35歲的大島賢治正在一片稻田周圍賣力地挖掘一條灌溉渠。他原先在一家生產座椅安全帶的工廠上班,2009年2月,工廠效益急轉直下,他從而失業。
“從播種到發貨,都要靠自己的雙手。”比起他之前作為簿記員的工作,務農的生活確實很艱辛。不過,他也很明白,相比開始衰退的工業,農業才是最有前景的出路。他不停地告誡自己,必須盡快適應這樣的工作。目前他正籌劃著能租下附近的田地,開始全心務農。
為了減少疲勞、調動大家的勞動積極性,學員們會展開一些勞動競賽。這天下午,大島賢治與隊友們展開了除草競賽,誰的草垛最大誰就算贏。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熱情還很高,但是很快,他們之間的對話就轉到了附近的一處溫泉上。大家都希望哪天能一起去泡泡溫泉,緩解一下酸痛的肌肉。
除了工作辛苦,鄉間的生活狀況也艱苦得有些超出了這些年輕人的想象。大島賢治和他的8名隊友住在一個廢棄的小酒館里,共用一個洗手間,房子里沒有淋浴設施,更不用說沖水馬桶了。由于連鏡子也沒有,其中一位學員在佩戴隱形眼鏡的時候屢屢出現困難。當溫度下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的時候,他們只能擠在廚房僅有的一個煤油爐周圍取暖。
“第一天來到這里的時候,我睡覺的時候全身發冷,醒來的時候還是全身發冷。”23歲的麻美,來自東京郊區,之前在一家咖啡館工作。來到須玉町她才知道,在這里要想夜里睡得暖和,必須層層疊疊地蓋上6層被子。
須玉町的隊員們很快就發現,在農忙時節連泡熱水澡的時間都沒有。白天除了草,晚上還得篩選去年收割的豆子。有天晚上11點過后,住在山谷對面的一位鄰里看到他們的房子還有燈光。第二天早晨,他竟然頗費周折地驅車前來,只是為了告訴他們:晚上睡得好,白天干活才會有力氣。
“在這里,你一天到晚都是臟兮兮的,感覺很累,但精神上卻很愉悅。”25歲的大田浩成在東京擁有一家當鋪,雖然他還不大確定是否想全心務農,但是他喜歡這種不用跟錢打交道的生活狀態。
“我真正向往的是那種一個人住在樹林里的日子。”他隨身帶著亨利#8226;梭羅的著作《瓦爾登湖》,這本書講的就是回歸大自然的簡單生活的故事。
編 輯 方若凡
E-mail:cyf@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