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如果僅具備運動技術教學的能力,而缺乏良好的口令技術指揮和組織調隊的能力,體育課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大中小學體育課幾乎每節課教師都離不開用口令來指揮隊列和隊形的練習。隊列口令是體育教師的基本功,基本功的扎實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然而很多體育教師對下達隊列口令的技術與方法掌握不當,總會出現一些不足,為完善下達隊列口令的技術,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來談談隊列口令的運用技巧。
一、突出主音和運用字聲
下達口令時,要突出主音,重點字要喊清楚,音量要稍大,拖音也要適當地加長,目的是讓學生能及時聽清及知道教師的意圖,整齊地做出動作。如:“向左——轉”的“左”字,“齊步——走”的“齊”字,“向前×步——走”要突出數字。下達口令時,要注意字聲的應用。一般情況下,動令都發第一聲,如“立定”的“定”字是第四聲,但在下達口令時常以第一聲“丁”音發出;“向右(左)——轉”的“轉”字是第三聲,發口令時也以第一聲“專”音發出; “齊步——走”的“走”字發“鄒”音;“立正”的“正”字發“征”音等。
二、動令的安排
口令中無論有多少字,都要把動令安排在口令中最后一個字來實施,其余的字放在預令中即可。例如“向右轉(預令)——走(動令)”;“向后轉彎,齊步(預令)——走(動令)”。絕不能把動令安排兩個字或三個字處--理,如:“向左(預令)4齊(動令)”;或“向(預令)——左看齊(動令)”,這樣發出的口令,發不順口,也聽不順耳,不符合口令結構要求。
三、下達口令時,音量要有大小,強弱之分
應根據所調動隊伍的長度及人數來調整音量。一般預令聲要發得清晰、悠長而且聲音比動令低,動令聲要發得短促、有力度,音量比預令高。下達口令時,起音的高低不是太重要,但最后一個字一般音調都要高一些。例如: “向右看——齊”,“齊”的發音要高。如果音調不分高低,那么它就失去了口令的作用。
四、注意動,預令間的時間間隔
下達口令時,預令和動令之間,有適當的時間間隔,預令中最后一個字音稍拉音后,再下達動令,但中間不懸氣、不斷音,要保證口令的完整性。間隔時間的長短,要根據隊伍的人數及學生掌握動作的熟練程度而定。如隊伍人數少(20~50人),掌握動作又較好,預令的拖音在0.5~1秒內即可;如隊伍人數多(70~100人),動作又掌握得較差,那么,預令的拖音可適當延至1~1.5秒之內。不可把預令和動令連接一起發出,中間沒有一點間隔。如“向前看”、“向左轉”,這樣發出的口令,不但不動聽,而且學生的動作也難整齊。但是拖音也不能過長,不然學生聽起來也不耐煩,影響練習的效果。
五、口令之間的間歇
一個口令下達之后,過一會再下達第二個口令,間歇時間應根據學生執行任務或完成作業等情況實施,必要時還需要對作業檢查和糾正后,再下達其他口令。為嚴肅、整齊隊伍,口令不能連續下達,行進間三面轉法的口令,還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及場地等情況,如口令接得太快,中間沒有間歇,極易造成隊伍混亂,教學效果不理想。
六、步伐與口令相一致
教師所下達的口令與學生的步伐要合拍。因此,在口令發出之前,教師要觀察好學生的步伐,當下達的口令與學生的步伐不一致時,必須及時調整并糾正,使口令與步伐相一致。
教師要考慮場地大小及下達任務是否與口令相一致。如果教師下達口令隨意、馬虎,過早或過遲均會造成動作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