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自己是伴隨著課程改革的八年一起走過來的,經歷了課改之初的迷惘,到課改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路走來,有成功經驗的收獲,也有失敗的經驗教訓。耿培新主任在展示活動后作的關于《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報告中講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要點之二——“進一步明確體育課程性質,強化運動技術學習”對于運動技術特別是一些傳統的教學內容應該怎么教也是自己這幾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Ⅸ肩肘倒立》一課就是貫穿著“傳統教學內容要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教”的理念。本課圍繞小墊子設計了一系列新穎的練習和游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練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改變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方式,組織一系列相關的輔助練習,來幫助學生掌握肩肘倒立的技術動作,從而提高肩肘倒立的能力。
一、傳統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手段
肩肘倒立屬于人體運動中基本活動——倒立范疇。現階段教學中由于一些安全事故難以解決,導致一些教師對技巧教學談“倒”色變,造成教學內容的殘缺,加之反復、乏味的練習形式,容易使學生倦怠,導致學習質量不高。但肩肘倒立對于發展學生的腰腹肌力量及柔韌素質有一定的鍛煉價值。本節課運用“傳球接力賽”、 “小鳥飛”、“水中芭蕾”、“摘桃子”等一系列循序漸進的趣味性練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逐步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
二、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創編,吸引學生參與
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期,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經驗以及肌肉力量的普遍增加,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于表面上的粗略學習,而是追求一定的技術學習。肩肘倒立教學枯燥乏味,在基本部分的開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設計了《搶墊子》和《傳球接力》游戲,通過趣味游戲,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既可達到熱身的效果又可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設計層次清晰,教學重、難點突出
肩肘倒立在五年級技巧教學內容中第一次出現,是以靜力性為主的倒立動作,動作雖不是很難,但學生對此內容比較陌生,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的追求技術細節,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生缺乏深度。本次課通過幾個有層次的練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基本部分游戲結束后,分別設置了幾個有層次的練習:一是模仿“小鳥飛”練習,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正確夾肘內收的動作。二是設置了“墊上芭蕾”練習,體會腳面繃直的動作,然后逐步過渡到“摘桃子”,在摘桃子過程中體會“伸髖、立腰、腳面繃直”的動作感覺。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有效的分散了教學的重難點。
四、簡化教學器材,做到物盡其用
本課利用小墊子做教具,一物多用,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課中一塊墊子貫穿始終,用墊子做《搶墊子》,《傳球接力賽》和《滾動接力賽》游戲,課的結束部分利用小墊子進行放松,充分發揮小墊子的利用價值。
五、加強文學修養,關注心理健康
課的結束部分,在身體充分放松之后,進行了意念放松。把莊周化蝶的故事改編成詩歌,配以音樂,朗誦給學生聽,讓學生進入一種似夢似醒之間,仿佛幻化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的意境,學生既學習了文化知識,身心又得到了充分的放松。
本課雖然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沒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缺少因材施教
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掌握肩肘倒立動作的實際情況,按能力分組,再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更好,就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二、忽視了教學中三種教學評價形式,缺少學習結果的評價
在整堂課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占了主導地位,至始至終缺少學生之間的自評和互評的環節,特別是缺少主教材肩肘倒立這一技術動作的評價。教師應加深對評價目標和功能的認識,這樣才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促進學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