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性是詩歌的主要特性。美國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在詩歌創作中借鑒了黑人音樂布魯斯的表現形式,使他的詩歌標注上了黑人的屬性。詩中他竭力表現美國黑人生活中的悲慘境遇,為他的人民的權利吶喊呼吁。他的詩歌在形式和內容上的高度黑人化開辟了美國文學史上黑人文學領域,因此他被譽為哈萊姆桂冠詩人。他在美國黑人的斗爭史上為喚醒黑人的自我意識、推動民族權利運動的進程做出了卓越貢獻。
一、美國黑人文化
美國黑人的文化背景較為復雜。第一代美國黑人來自非洲不同的國家,如幾內亞、戛納、科特迪瓦等,從屬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共同的遭遇和苦難以及來自于共同的白人群體的壓迫促使了他們間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團體文化。在白人文化為主流的社會中,黑人文化始終處于邊緣的位置。一方面黑人因接受白人文化的浸透,削弱了自身文化記憶;另一方面他們在本族文化中尋求歸屬感。這種文化的兩重性形成了既不同于非洲文化,也不同于美國白人文化的新文化特點。1920——1930年,在被稱為“黑人之都”的哈萊姆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黑人文化運動,即“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一批有民族責任感的黑人文學藝術家們開始思考整個社會,審視黑人民族的遭遇,尋找黑人文化的根源。他們發現了黑人民族和文化的價值和美,因而激發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他們呼吁黑人民眾團結起來,米爭取自由、平等。
二、黑人音樂布魯斯
布魯斯起源于黑奴在田間勞動時的歌謠,它是由弦樂伴奏的獨唱音樂,具有強烈的憂郁色彩和深深的思鄉之愁。布魯斯的音樂“形式是三行為一節:第一行陳述一個問題或情境,第二行重述第一行,但常略加變化,第三行是對第一、二行的反應,或解答或闡述或評論”。明顯的和聲重復格式回旋溫婉使憂郁的情緒蕩氣回腸。
布魯斯音樂完全以黑人的生活為題材,體現黑人在種族壓迫下的貧窮、痛苦、孤獨、絕望以及人性的弱點。美國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對布魯斯音樂的理解和詮釋反映在他的題為《布魯斯》(TheBlues)中。“When the shoe s~m‘gs break/On both your shoes/And you'rein a hurry-fl'hat's the blues,…‘When you g0 t0 buy a candy badAndyou've lost the dime you had-/Slipped throu曲a hole in your pock~somewhere-/That's the blues,too,and bad!”當雙腳的鞋帶都散開,而你又著急要走,這種尷尬又難受的境遇就是布魯斯:當你要買一塊糖,而你的錢幣從你的褲兜的洞中丟失了,這就是布魯斯。休斯用極其簡單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將布魯斯的特性一語點破——“布魯斯實際上是表達黑人痛苦經歷的傷感音樂,表達個體最低迷的心理狀態,黑人用它作為一種精神療法,來超驗黑人最痛苦的人生經歷并使之升華。”20世紀20年代布魯斯作為廣告音樂,一炮打響,從此紅遍全美,并啟動了哈萊姆黑人文藝復興運動。
三、蘭斯頓·休斯的布魯斯
蘭斯頓·休斯是哈萊姆文藝復興的領軍人物。他從黑人音樂中汲取營養以豐富他詩歌的表現力,他的詩歌帶有明顯的黑人屬性。因為白人獵奇而對有著異域風情的布魯斯逐漸接受,這也使人們對他的布魯斯詩歌倍加推崇。與此同時他的詩歌進一步宣傳了黑人文化,包括黑人音樂布魯斯。他的詩歌大多用詞簡單,但音樂性較強,容易嵌入音樂的節奏。他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常哼唱布魯斯以琢磨詩歌的節奏,他也常請爵士樂手為他的詩歌朗誦進行伴奏。
他的詩歌中常用到布魯斯音樂的重復,音樂式的回旋突出了主題。布魯斯音樂的一呼一應、一問一答的形式在他的詩歌中也常有體現。1926年他的第一部詩集《萎靡的布魯斯》(The Weary Blues)出版使他一夜成名。據統計,休斯的詩歌中光標題帶有“布魯斯”這個詞的就超過了30首。“他以畢生的努力去發掘黑人音樂的文化特質和藝術要素,在其詩歌中加以運用和發揮,賦予其詩歌以黑人文化藝術的根本性特質,形成一種在表現手段和文化色彩上迥異于美國主流文學的詩歌樣式。”“休斯的文學創作為美國黑人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榮獲‘哈萊姆桂冠詩人’的稱號”。
“音樂的基本點在于重復。事實上任何一種藝術不外乎重復與變化。(An essential element in aII music is repetition,fn fact。we mi-ght say that all an consists ofgiving structure t0 two elements:repetition and variation”“詩歌中許多整行的重復是間歇性的周期重復。這種修飾手段強調了整詩的主題,突出了它的音樂效果。(Mostofthe repetmon Of a complete line in poems is intermittent repetition,This kind Of strategy produces a heavy emphasis and musical effect Of thewhole poem)”在《究小子的布魯斯》(Po‘BoyBlues)中,休斯在布魯斯的三段式音樂模式基礎之上發展了六行一節的特殊詩歌格式,變前兩行重復為三四行重復一二行。第一節中\"When 1 was home de/Sunshine seemed like gold,/When 1 was home de/Sunshine seemed likegold,'’三四行完全重復了一二行,產生了特殊的音樂效果。而第二節中“1 was a good boy,/Never done no wrong/Yes,1 was a good box/Neverdonenowrong,\"第三行在重復第一行的基礎上,加上了\"Yes\"。這一變化避免了機械乏味的簡單重復,豐富了節奏,在給人以期待的同時,帶給人們新鮮的感覺,它在表面和總體保持統一的前提下,在另一層面涌動著細微的變化,賦予詩歌音樂以立體感。這種跳躍的變化,在第三、四節中皆可找到。
每節的最后兩行是對前邊幾行的回應。“SinceI come upNorthde/Whole damn world's turned cold,”“But this world is weary/An’de road is hard an’long,”“She made me lose ma money/An’almost losema mind,”“I’s so weary/1 wish I'd never been born,”世態炎涼又遭人背叛,黑人窮小子的窘迫、無助與無奈躍然紙上。他對人生的未來如此絕望,在痛苦中掙扎得如此疲憊,最后仰天長嘆——希望自己沒有出生。詩中休斯給予黑人生活準確的理解,真實地反映了黑人的生活常態,調皮戲謔的音樂格式流露出黑人的辛酸和無助,絕境中的哀嘆隨著空氣消散,期盼為人關注的掙扎刺人骨髓。
活潑跳躍的節奏使他的詩歌充滿活力,幽默回旋的應答結構是黑人的苦笑。詩歌中的布魯斯音樂性極具藝術感染力,它將黑人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和壓抑在心頭的憤怒以委婉的形式加以抒發,以避免與白人主流社會的正面沖突。它是含笑的控訴,含淚的自嘲。這種以詼諧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方式產生出異乎尋常的震撼力。
四、結論
休斯是美國詩歌史上的一位改革者,他從布魯斯音樂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形成了一種新的詩體。他將美國黑人的苦難、孤獨和失望用最接近這些特性的音樂格式——布魯斯表達了出來。布魯斯是黑人自己的音樂,休斯的詩歌是黑人自己的詩歌。鮮明的幽默表現了美國黑人催人淚下的不幸生活,簡單的音樂和詩歌形式常常蘊涵著生動而豐富的意義,表現出較復雜深刻的思想情感。布魯斯作為黑人音樂的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其獨特的表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休斯創作的《年輕女子的布魯斯》(YoungGirl’s Blues)、《夜幕下的布魯斯》(Evenin’AirBlues)等都唱出了黑人心底的歌。
參考文獻:
[1]劉海平,王守仁,新編美國文學史(第三卷),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于靜,布魯斯——獨特的黑人大學敘事風格[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
[3】羅良功,論黑人音樂與蘭斯頓·休斯的詩歌藝術創新【J】,外國文學研究,2002
[4]何功杰,英美詩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6】于學勇,英語詩歌文體學研究[H】北京: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畢小君(1963—),女,河南新鄉人。安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綜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英美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