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不開的世界力量
正如競選中奧巴馬和麥凱恩所共持的理念:“美國曾經是,將來也仍將是世界穩定維護者和撇不開的重要穩定力量”。雖然近來金融危機肆虐,引發了對美國實力下降的熱議,但是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仍較其他國家有優勢。這種優勢是建立在美國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本、軍事力量、經濟競爭力、自由的民主政治和經濟模式等基礎之上的。得益于移民和高出生率,美國人口中的年輕人的比重高于歐洲、日本、俄羅斯和中國。這使得美國擁有中長期的人口優勢,老齡化的負擔要相對較輕。雖然美國深受此次危機影響,但是美國GDP占世界總量的1/4強的格局仍沒有改變。美國經濟的適應性和創新性高于世界任何國家。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培養出的工程師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要高于所有主要經濟體。
余翔
中國巨大需求的挑戰
美國的財政制度一直吸收看世界各地不平衡的消費支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亞洲國家大量提高外匯儲備,貿易盈余增加。如今,美國家庭儲蓄上漲,消費下降,舊有平衡體制被打破。世界需要尋找新的平衡。2008年的危機與1929年大蕭條相似,都是由于全球支出失衡所致。今天的中國扮演了當年美國的角色。如今,為了避免貿易摩擦,實現經濟平穩過渡,世界主要經濟體必須聯合實施財政擴張政策。中國至少需要三至四年集中精力刺激內需。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需求收縮太快,而中國的調整期將會失控。美國、日本、歐洲和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必須明白全球調整的重要性,以及中國調整進程中面臨的風險,設計一個多年的需求擴張計劃,給中國足夠的時間,否則世界和中國都將面臨災難。
駱永昆
2009年,韓國如何應對危機
2008年,韓國遭受全球性金融危機沖擊。進入2009年,在出口、民眾消費全面大幅度下滑及企業投資難以期待的情況下,預計韓國的經濟增長最樂觀也只有3%;且如不采取有效復興措施,甚至將出現2%的經濟下滑。經濟增長點全面萎縮。為維護穩定,政府必須果斷改革現有體制及政策。第一,對過熱行業,尤其是對經濟形勢敏感的如造船、海運、汽車及建筑業的結構進行調整,減少資金投入。第二,果斷采取積極的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如減少稅收、降低利率、政府出資購買銀行債券等。第三,借經濟危機之勢,徹底改革低效率的公共服務部門體系與過度限制、干涉民眾自由的規章制度。第四,通過勞資雙方協作解決就業問題。
劉天聰
烏克蘭——東西方在此相遇
被困于后蘇聯時代與新歐洲之間的烏克蘭,屢次提出加入北約“成員資格行動規劃”。烏克蘭天然氣對北約尤為重要,作為俄羅斯、中亞通往歐盟天然氣的樞紐,烏克蘭不完善的市場經濟過渡體制、長期投資不足、政府腐敗等問題,削弱了能源安全、動搖了經濟、顛覆了公眾信任、破壞了歐洲鄰里的興致。烏克蘭擁有豐富的能源優勢,本應為歐洲安全穩定及經濟繁榮做出貢獻,然而這并不是烏克蘭自1991年來甚至自2005年橙色革命以來所扮演的角色。烏克蘭需通過五個階段來穩定能源部門,而先決條件的實質是政治意愿。那些曾鼓勵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西方掌權者,會仔細審查烏克蘭天然氣部門的當前情況,其中暗含著對該國的民主發展以及歐洲安全隱患的擔憂。
黃瑩
阿列克謝二世
阿列克謝二世,莫斯科和全俄東正教大牧首,1929年2月23日出生于愛沙尼亞首府塔林一個東正教徒家庭,中學畢業后進人列寧格勒神學院研究神學,此后在教階上青云直上。作為杰出的宗教和社會活動家,阿列克謝二世不僅恢復了教會廣泛的社會交往功能,建立了教會與政府之問的相互聯系,還為俄東正教神職人員的培養、信徒的教育以及俄青年一代的精神指導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不僅幫助俄羅斯渡過了1993年秋的罔內社會政治危機,還為世界和平與穩定奔走斡旋,在巴爾干、北高加索、中東、伊拉克等沖突地區都留下他的身影。此外,阿列克謝二吐統一了全俄各地四分五裂的東正教教會,使俄東正教恢復了蘇聯時期喪失的道德權威。大牧首一生寫滿輝煌和榮譽,俄總統梅德書杰夫稱其為“偉大的俄羅斯公民和真正的精神領袖”。阿列克謝二世于2008年12月5日去世。
尚月
與俄媾和:管理風險、彌補裂痕
美俄安全關系十分重要。奧巴馬總統肩負重責,他必須明確認識到,俄羅斯所擁有的核威懾力量,是世界上惟一可能將世界瞬間摧毀的力量。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俄羅斯的核威脅可以被美國所擁有的強大核武庫所抵消。但這一平衡十分脆弱,很可能被某些意外因素所破壞,從而使整個世界萬劫不復,這一風險比眼下的金融危機可怕得多。由于布什政府魯莽的政策,美俄戰略安全關系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邊緣,亟待修復。奧巴馬面臨的抉擇,將決定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的命運。這一條約是美俄如何處置各自核武庫的法律基礎,今年12月5日,該條約即將到期。如果不能成功續約。軍控外交和全球軍控進程將蒙受極大的損害。而俄羅斯正對自身的戰略環境十分敏感,它需要北約承諾不東擴到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以及美國停止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這些是美國的邊緣利益,對俄羅斯卻至關重要。
劉沖
白人的美國將終結嗎?
奧巴馬的當選,僅僅表明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趨勢:黑人、拉美裔和亞裔人口將在2042年上升到美國人口的多數,而“白人的美國”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多元文化主義因融合了當今的流行文化而走向繁榮,它尊重每一種認同,卻唯獨把白人排除在外。這在白人中引起了強烈的擔憂和憤恨,一些大學開始研究“白人”的歷史,底層和中產階級白人在文化上也出現了抱團現象。白人的認同政治影響了2000年和2004年的大選,并成為麥凱恩一佩林陣營對抗奧巴馬多元文化主義威脅的堡壘。W.E.B.杜波依斯曾預言,20世紀的最大問題是種族問題,21世紀在一個黑人總統治理的社會網絡日益跨越認同界限的國家會是怎樣?未來40年的人口變化可能減少種族等級結構對個人生活的控制,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即將其居民視為個人而不是某一等級或認同群體的成員。這將是多元文化主義或后種族主義的勝利。它不會終結美國時代,也不會終結任何東西,它是一座橋梁,而我們將跨越它。
張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