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東亞合作機制正在快速前進,但東亞合作機制與亞太合作機制將來會如何演進、會不會沖突等問題,也引起了很多有識之士的憂慮。
2009年11月中旬,APEC第21次雙部長會議(外交部長+經貿部長)和第17次經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先后在新加坡召開。APEC 1989年11月于澳大利亞堪培拉成立,今年已經整整20年。中國人稱20歲的人為“弱冠”,意味著一方面可以獨立負擔起責任,但另一方面,能力還有限。那么,該如何評價APEC這20年的成績與不足呢?
面臨的內外壓力
除了1994~1996年APEC的黃金年代外,國內外對APEC的討論都不曾有今年這么多。這既是因為APEC已20歲了,需要好好總結其成績與問題,也是因為目前APEC面臨著內、外兩方面的巨大壓力。
外部壓力來自于兩個方面。首先是當前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雖然危機似已見底,但各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并不牢固,很多國家的失業率仍在攀升,國際貿易大幅衰退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性的好轉。國際經濟是否會二次探底、此次危機的時間會持續多長等問題,目前并沒有定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夯實經濟恢復的基礎、確保各國經濟好轉,是APEC領導人不得不討論的重要課題。另一方面,今年東亞合作又掀起了新一輪高潮,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及東亞峰會成功召開,日本新政府提出的“東亞共同體”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使本已存在于本地區部分人心中的“東亞地區主義”熱情再次燃燒,很多人認為APEC已經過時了,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內部壓力仍然是APEC的目標與方向問題。1994年APEC領導人在印度尼西亞的茂物制定了“發達成員在2010年、發展中成員在2020年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目標,也就是“茂物目標”。當年在冷戰結束、GATT的烏拉圭回合談判順利完成、APEC的發展又順風順水的背景下制定的“茂物目標”,本來以為16年的時間足能夠實現,然而目前大限已到,茂物目標卻依然遙不可及。茂物目標一向是APEC前行的燈塔,在2010年即將到來之際,是否用新的目標來代替原來的兩個時間表、未來的APEC目標與機制該如何定位等問題,目前都很難取得一致性意見。同時,APEC的內部改革也討論了很多年,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能夠落實的都是一些事務性的、管理性的改革,而戰略性的、方向性的改革總是進展不大。
今年的主要議題
今年APEC的主題是“促進持續增長,密切區域聯系”。這正與去年底今年初,本地區試圖通過集體努力應對世界性的經濟金融危機、恢復經濟增長的目標一脈相承。
圍繞這個主題,今年APEC合作的四個重點領域包括:應對經濟危機,促進經濟復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支持多邊貿易體系,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APEC改革。
關于應對經濟危機、促進經濟復蘇:APEC強調了貿易融資、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性。特別是包容性增長,將是未來一段時間APEC的重點議題。在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如何減輕危機對社會的沖擊、公平合理地分配經濟增長成果、擴大經濟增長成果惠及的人群,正是APEC討論包容性增長的目的所在。
關于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APEC將貿易、投資的便利化放在了首位,并將這些問題歸納為“邊界上”、“邊界內”、“邊界間”三個系列。“邊界上”的問題,包括制定有利于工商業的原產地規則、便利產品與服務的貿易等;“邊界內”的問題,包括改善營商環境、實施結構改革、便利投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標準與一致化方面的協調等;“邊界間”的問題,包括增強運輸、物流及數字化的連接、增強貿易的便利化、確保區域貿易安全、增強數字經濟及信息的網絡化等。
清談的茶館?務實的典范?
新加坡外交部和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11月10日組織了紀念APEC成立20周年的高級研討會,將當年倡議成立APEC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等請來,討論APEC的成就與問題。包括霍克等創立APEC的人,都認為APEC是成功的,APEC的歷程就是一個成功的故事。
但是,本地區內仍然有很多人認為,APEC是一個清談館,APEC就是A Perfect Excuse for Chat(清談的最好理由)的縮寫。
20年的APEC,其成就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包括成員平均關稅從17%減到5%,貿易量增長5倍;非關稅壁壘大幅度減少;1989~2007年間,無論是貿易、經濟發展速度、人均GDP增長等,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包括領導人之間的交流,成員宏觀經濟的協調,經濟技術合作,規范/標準的分享,人的交流,等等。
評價APEC,我們首先不能脫離當時及現在亞太地區的現狀,那就是這個地區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的復雜程度,不可能使亞太地區的合作突飛猛進。其次,也不能以歐盟作為參照物,歐盟在區域合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其他地區是不可復制的。很多說APEC是清談館的人,可能對APEC要求過高,也有可能不了解詳細情況。
今年APEC系列會議前,APEC秘書處發布了一個“有了APEC后有些什么不一樣”的報告,用一系列數字證明了APEC對本地區經濟增長所做的巨大貢獻。比如2007年,APEC成員問的進、出口在成員全部進、出口中的比例分別是66.5%和67.5%,不僅超過東盟的23.7%和24.3%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的34.1%和51.3%,也出乎很多人意料,超過歐盟的63.4%和66.7%。
該向何處去
肯定APEC的成就,不能否認其不足之處,比如,茂物目標難以實現、討論問題的范圍過于寬泛且沒有分清重點非重點、機制的約束性不足等。
亞太地區的合作前景取決于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戰略狀況以及主要大國/地區的戰略選擇。亞太地區的多樣性,包括政治體制、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等的多樣性,決定了亞太地區的合作是一個漸進的、松散的進程,而APEC正好是適應了這個進程。
當前,東亞合作機制正在快速前。進,但東亞合作機制與亞太合作機制將來會如何演進、會不會沖突等問題,也引起了很多有識之士的憂慮。
包括東北亞、東南亞在內的東亞地區的現狀是,經濟上依據于美國和歐洲的市場、技術和投資;政治上體制復雜,互信,了解遠遠不足;安全與戰略上很多國家是美國的盟國,需要充分考慮美國的利益。這些因素使東亞、或者廣泛意義上的亞洲地區,不可能出現歐盟那樣的地區性組織,要建設一個排除美國的共同體非常困難。但是,東亞開展一些功能性的合作,像金融、減災等方面的合作,就很有必要,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東亞機制與亞太機制目前還是并行階段,有重復,也有沖突。將來兩個機制會否融合?特別是,如果APEC再吸收印度,東亞峰會再吸收美、加以后,兩個機制的重疊就更厲害了。
當然,機制是適應狀況的。如果將來亞太/東亞地區的政治、經濟、戰略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變,地區的機制一定會有相應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