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國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深入落實,世界經濟出現積極變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機構對世界經濟的預期改善,紛紛上調經濟預測數據。OECD認為,全球經濟衰退已經結束,發達國家經濟將在第三季度恢復增長。IMF《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09年世界經濟將萎縮1.1%,降幅低于之前的預計,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1%。然而,目前世界經濟仍面臨失業率上升、財政赤字劇增和消費不振等諸多挑戰,全面復蘇的進程將緩慢而曲折。盡管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在諸多場合做出不實施貿易保護的承諾,然而,為了促進本國經濟盡早復蘇,各國自顧性會進一步增強,為優先解決國內就業、產業發展等問題,將繼續出臺各種貿易保護措施。據世界銀行統計,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20國集團中有17個國家一共推出約78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中47項已經付諸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對世界經濟全面復蘇造成重大威脅。
作為主要出口大國之一,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嚴峻挑戰。目前全球35%的反傾銷調查和71%的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出口產品。據商務部統計,2009年前三季度,有19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高達10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和125%。9月以后,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更是紛紛出臺。繼輪胎特保案之后,11月美國再次對華輸美油井管和銅版紙征收反傾銷反補貼稅,其中輸美油井管涉案金額高達約30億美元,成為迄今為止美對華貿易制裁的最大案件。歐盟也不甘落后,8月以來接連對中國輸歐的葡萄糖酸鈉、鋁合金輪轂、聚酯高強力紗產品發起三項反傾銷調查,并于9月24日決定對中國產無縫鋼管和鋁箔征收為期五年的正式反傾銷稅。阿根廷、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紛紛效仿,先后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僅10月,阿根廷相繼宣布對來自中國的不銹鋼餐具、管道附件和軋鏈采取反傾銷措施,同時對中國產加熱器進行反傾銷調查。
上述嚴峻形勢著實令人擔憂。“2010年全球會爆發貿易戰嗎”、“中國該如何應對頻發的貿易爭端”等問題早已縈繞在人們心頭。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未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態勢進行理性分析,充分運用大國的智慧和風范化解貿易摩擦的不利沖擊,尋求在新形勢下生存和發展的機遇。
事實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快于其他國家,且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加,勢必引起國際經濟利益分配格局的調整,從而引發其他國家、尤其是歐美等既得利益者的警覺和不滿,因此,在中國“和平崛起”的進程中必然伴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干擾。同時,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經濟危機往往與貿易保護主義相伴生。在各國就業壓力增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形勢下,貿易保護主義往往成為各國的首要選擇。盡管當前世界經濟逐步走向復蘇,然而2010年歐美等國失業率仍將居高不下,消費者對經濟復蘇前景的信心仍不穩定,導致貿易摩擦頻發的政治因素短期內難以消除,因此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保護措施仍將呈增長態勢。
然而,我們也要意識到,貿易爭端始終是世界經濟貿易往來中的常態。同時,日益細化的全球產業分工已經將各國經濟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全球生產網絡中,貿易保護主義對于各國的長期利益都是一種損害,如果動輒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只會帶來雙輸格局。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通過貿易保護單獨“復蘇”。基于共同發展的內在需求,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雖會不斷發生,但不會輕易演變為全球貿易戰爭,最大的可能是將貿易爭端控制在一定限度內,并使壘球經濟達成新的平衡。
因此,對中國而言,要減輕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首先要做的是以合適的方式維護自身權益。在輪胎特保案等貿易爭端中,中國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應對表明中國在處理國際貿易爭端方面已經日益成熟,同時向世界展現出維護自身權益的實力和意志。其次,采取積極措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盡早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提升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盡量避免在貿易摩擦中“授人以柄”。此外,在當前多哈回合談判受阻的情況下,我們還應通過積極有效的雙、多邊對話機制,構建自己的自由貿易網絡,以區域經濟合作化解國際貿易爭端,尋求中國與伙伴國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