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者巴拉克·奧巴馬踏著前輩的足跡一路走來。從美國獨立戰爭到今天的總統選舉,非裔在美國歷史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中不乏成功者和震撼世界的巨人,他們的貢獻為今天奧巴馬的登頂做了強有力的鋪墊。
美國黑人在藝術、體育等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今天人們如此自然地接受第一位黑人美國總統,與各界明星在人們心目中樹立的崇高地位和美好形象密不可分

黑人形象第一次出現在美國電影銀幕上是1903年,片名為《湯姆大叔的小屋》。當時,這個角色由白人扮演——一個帶著黑色面具的白人。105年后的今天,黑色面孔的奧巴馬入主白宮,登上美國的政治頂峰。
“美國長大了。” 80歲的著名黑人女作家安杰盧如是說。
從黑色力量到黑色總統
1977年,美國官方將“黑人”(black person)的稱呼統一更正為“非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把他們和亞裔美國人、拉丁裔美國人、墨西哥裔美國人等同等對待,不過其他族裔的美國人是自愿來到美國,而他們的祖先是被迫的。
根據美國統計局2005年的數據,居住在美國的非裔達到3900萬,是整個非洲人口數量的13.8%。其中美國南部是非裔美國人數量最密集的地區。非裔美國人最多的城市紐約,2000年非裔人口已高達全市總人口的28%。
從美國獨立戰爭至今,非裔的影響力早已滲透到美國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當中。
1778年到1780年,羅德島、康涅狄格、紐約州相繼成立完全由黑人組成的團隊參與獨立戰爭,在整個戰爭進程中至少有5000名黑人為美國革命軍作戰。每場重大戰役均有黑人參加。他們英勇善戰,屢建奇功。彼得·塞勒姆就是邦克山之戰中建有殊勛的黑人戰斗英雄。那時,黑人選擇讓自己的血和白人流到一起。
然而,近一個世紀的共處并沒有為非裔換來平等公正的生活。
到上世紀50年代,為爭取自己的權益,黑人的民權運動興起,改變了美國社會的格局。民權運動,也被稱為黑色力量(black power)運動,主要是指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美國南部黑人和一些白人同情者以抵制、靜坐、游行等非暴力抗議手段爭取黑人選舉權、受教育權、享用公共設施權和經濟機會平等的大規模群眾運動。民權運動的領導人物是黑人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宗教領袖,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馬丁·路德·金。廣大黑人學生、城市貧民、自由職業者和婦女投入了這場運動。這一運動開創了近代美國大規模群眾斗爭的模式,并促進了社會運動的開展。
黑色力量還鼓舞了美國其他少數民族開展爭取權利的斗爭。由black power衍生出來的有學生力量(student power)、紅色力量(red power)和褐色力量(brown power)。
民權運動后,非裔逐步進入政壇,成為少數民族在美國國會里權力最大的族群。1999年,美國各級黑人官員約有850名,不到10年,這一數字已躍升了10倍多。
但高層影響始終有限。直到美國出現了歷史上第一任非裔國務卿——鮑威爾,然后,有了又一位非裔國務卿賴斯,最后,終于有了一位非裔總統奧巴馬。
從邁克爾·杰克遜
到邁克爾·喬丹
“自從我打破唱片紀錄開始——我打破了貓王的紀錄,我打破了披頭士的紀錄——然后呢?他們叫我畸形人、同性戀者、性騷擾小孩的怪胎!他們說我漂白了自己的皮膚,不擇手段地詆毀我,這些都是陰謀!當我站在鏡前看著自己時,我知道,我是個黑人!”邁克爾·杰克遜曾這樣說過。
音樂愛好者都知道,幾乎所有的流行音樂,從爵士到搖滾到hip-hop,再到舞曲,幾乎都是黑人創造的。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流行音樂占據了整個世界。布魯斯、爵士樂、搖滾樂、索爾音樂和其它更多的形式充斥全球的每個角落,對各國流行樂壇帶來巨大的沖擊。其實,所有的這些“美國”形式,都是非洲血統的基因轉移,是販奴時代流傳到北美的節拍的延伸和發展。
美國現任總統布什口中“一個真正地道的美國人”,并不是和他一樣的白人,而是“靈歌教父”詹姆斯·布朗。
和對藝術的貢獻一樣,黑人在美國體育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很大程度上,今天的人們如此自然地接受第一位黑人美國總統,與體育明星們長期在人們心目中樹立的崇高地位和美好形象密不可分。
自1936年歐文斯奪得美國黑人運動員的第一枚奧運金牌以來,黑人已經在體育方面表現出了壓倒性的優勢。至今為止,田徑項目中所有的男子徑賽項目,從60米到10000米及110米欄、400米欄的世界紀錄全都由黑人運動員創造并保持。 以男子100米跑為例,至今黑人運動員已有多人近200次跑進過10秒大關,而白人運動員從未闖進這一關。
自美國的阿里登上世界重量級拳王寶座之后,世界重量級拳王就一直被黑人所壟斷,白人重量級優秀拳擊運動員在世界拳擊組織前10名中的數量越來越少。
代表籃球最高水平的美國的NBA更是黑人一統天下。有人說,在NBA中為數不多的幾個白人球員只是可有可無的陪襯。
在比爾·蓋茨的眼里,能夠證明人類會飛的,就只有邁克爾·喬丹。在21世紀初,美國人評選的“十大美國文化偶像”,喬丹名列第六,比海明威的排名更靠前。
眾多發明家
當我們想起著名的科學家及發明家時,我們熟知的只有盎格魯-撒克遜人,如貝爾、愛迪生和薩爾克。其實早在1913年,美國黑人就已經擁有超過1000項專利發明。
很少有人知道是一位叫路易斯·H·拉泰默的非裔美國人首先發明了燈泡。正是他的發明才使愛迪生的電燈體系的實際運用成為可能。拉泰默和愛迪生密切合作,首先在紐約和倫敦建立了城市電力系統。
出生于美國南北戰爭末期的喬治·華盛頓·卡弗博士是另一位聞名于世的黑人發明者。他設法用花生、白薯和黃豆徹底改變了整個南方的農業種植。因為他的努力,南方只有棉花這一可輸出農作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另一位非裔美國人的發明改革了整個鞋業。簡·E·馬茲里格1883年發明了一種自動縫鞋機器,這個被稱為“永恒的機器”的發明使縫鞋機每天能縫制700雙鞋,改變了一天只能手工制造幾雙鞋的現狀。他的發明大幅度降低了每雙鞋的平均價格。
從上世紀起,許多黑人發明家已懂得如何更好地直接從發明中受益。當格雷特·A·摩根于1914年發明防毒面罩時,他已擁有一個很賺錢的公司,該公司專門制造一種他偶然發現并已成功地打入市場的摩絲(現在被普遍使用的頭發定型劑)。美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普遍使用摩根發明的防毒面罩。1923年,摩根首先發明了三路交通信號,堪稱今天的交通指示燈的先鋒,他也因此從通用電氣公司獲得了4萬美金,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如此事例,舉不勝舉。
1972年,好萊塢電影《The Man》里出現了第一個非裔美國總統。
9年前,馬丁·路德·金高喊的第一個夢想是希望“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36年后,超過10萬人深夜把美國芝加哥格蘭特公園變成狂歡的海洋。 “如果還有人懷疑美國是否一切皆有可能的國家,還有人困惑于我們建國者的夢想是否仍存在于我們的時代,”奧巴馬在會場上說,“今天就是答案。”
有趣的是,美國人口統計局的最新數字顯示,到2042年,少數族裔將占美國全部人口的55%,白人將不再占美國人口的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