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山體崩塌事件,讓這個1870人的村莊一下子減員了近70人
每個月的9號是重慶市武隆縣鐵礦鄉政府所在的幸福村最熱鬧的日子,這一天周圍鄉里的大約4000村民都要來商貿街趕集,交電費。

而2009年6月9日,這一天比往常更加忙碌,短短的一條小街上人聲鼎沸,過往的車輛絡繹不絕,有用籮筐背著小孩來趕集的,有開著農用車交換農作物的,而更多的則是從外面來的車。
街道兩旁這個時候已經停滿了各色車輛,有武警的,有電視臺的,還有公安和上面下來領導的越野車。路上不時有一隊隊的武警官兵,舉著紅旗,喊著口號,排著整齊的隊伍小跑前進。舉目望去,遠處霧氣迷茫,小雨不斷的山路上還能見到更多的車輛在盤旋的泥石路上爬行,那些笨重的大車(消防車、救護車、解放軍軍車、灑水車等)一輛接一輛在狹窄的路上小心地行駛著,曾多次導致交通癱瘓,需要特派的交警指揮疏通。
4天前,鐵礦鄉雞尾山發生山體崩塌,崩塌的山體將山對面的三聯采礦場和六戶居民家淹沒。
據重慶官方統計,截至9日,現場搜索發現9名遇難者遺體,還有63名被掩埋者下落不明,其中井下27人,井外36人。
根據記者查閱重慶市武隆縣扶貧愛心網上的統計,鐵礦鄉總人口4437人,幸福村現有545戶,總人口1870人,屬于二類貧困村。
失蹤人員中,絕大部分來自幸福村。
這一天沒有如期到來
鐵礦鄉的名字正來源于其境內富饒的礦產資源,當地有鐵礦、鋁土礦、煤、石棉礦、大理石礦等。
鐵礦鄉目前有3個私營鐵礦,其中三聯鐵礦在鄉里歷史最為悠久,開采時間可追溯到解放前。解放后由國家負責開采,先后被重慶鋼鐵廠和涪陵鋼鐵廠作為取礦基地。之后則承包給了個人經營,主要由幸福村的兩兄弟經營,哥哥蘇仙永是大老板,弟弟蘇仙友是二老板。
礦上一般24小時分3班開工,每天出產礦石在80到100噸之間。據曾在礦里工作過的一位老人介紹,礦山里面已基本挖空,從外面進去最少有五六百米深,而礦場井下作業的有3班60多名工人,井上搬運、鍛造的還有10多人。
2001年,國家曾派人來進行過安全檢查,發現了危崖和地陷等情況,出于安全原因考慮,明令禁止繼續開采,并在山頭插上了紅旗。而包括鐵礦鄉政府和當地的一條商貿街由于受危巖威脅,也于2001年6月遷至境內幸福村,同時搬遷的還有一些住戶。據村民反映,當時政府給每家每人5000元搬家費,鐵礦附近就搬走了4家,還剩6戶人家。但是不久,搬走的4戶人家中又有兩家遷回。
在2005年7月18日,三聯鐵礦曾發生過山體滑坡,坍塌1.1萬立方米,變形體500萬立方米,危及35戶農戶、109名村民的安全。當地政府在2005年對險情區域內的鐵礦鄉實施了搬遷,一共搬遷了約300人,可還是有人居住在礦上。
2009年6月5日的中午,礦場如常地進行著作業。而正是前一段時間,打炮的工人放炮后竟然發現炮釬被卡在了巖石層里,無法拔出。這在以前是從沒發生過的現象,也往往預示著頭頂的山體已經開始向下壓了。幾天前還不間斷地有碎石滾下山坡,最大的有如房子般大小。為此工人曾三番五次地向礦主和政府反應情況,可無人理睬,工作依然繼續。
對于這個已經開發了60余年的鐵礦,礦里宣布還有4個月開采工作就可以正式結束了。
可那一天并沒有如期到來。
只用木頭柱子,這哪里能頂事?
據村民說,5日的中午,礦里還曾新運進一批2噸的炸藥,放置在庫房里。而一個小時后,隨著一聲震天的巨響,山體垮塌了。而附近鄉里的居民都能聽到巨大的響聲,住在周邊的村民還看到了黑煙,并伴隨著濃烈的火藥味。

李詒群的父母屬于礦區周圍的未搬遷戶,數年前,出于安全考慮,礦區周圍曾經有過一次大的搬遷,現在山下的鄉政府也是那個時候搬下來的,可由于不在搬遷名額之內,李詒群的父母只能繼續居住在礦上。當李詒群聽到消息的時候,正在重慶經營著自己的小生意,妻子韋清林也在當地打工,他的弟弟李強則在浙江一帶找工作,而現在星夜趕回家鄉的3個人已無家可回,他們的父母早已被掩埋在了崩塌的山下,至今下落不明。而妻子的外公,一個五保戶,也在上山勞動的時候被掩埋。他們現在只能寄宿在親戚家里。
記者來到李詒群家的時候正是晚飯時間,不大的屋子里坐滿了人,昏暗的燈光下擺滿了整整兩大桌的飯菜,坐在小板凳上的男人們互相敬著高粱酒,而附近派來安撫受難者家屬的3個領導干部也在其中,據說他們早上10點就來了,一直待到了現在。而這幾天每天都有不同的干部輪流來受難者家屬家里做安撫工作.
“要知道,原先國家管理的時候,礦里用的都是6米乘6米的鐵構成的原山柱子支撐,可到后來為了省錢,礦主竟把那柱子也賣了,只用木頭柱子,這哪里能頂事?”喝了點酒的李詒群紅著眼激動地說道。這個時候上面來的干部正使勁催促,讓他下山去進行DNA檢測,李詒群招呼自己的弟弟先下山去,接著說,“我父母家住的是所謂的安全區,以前勘測結果說的是一旦山倒塌,只能有10萬個立方的泥土倒下,而現在是多少,1200萬個立方,況且那幾天也沒下雨,如果不是炸藥的效果,那土能推出去1500米嗎?而且還都是粉末狀的。”
張先菊的丈夫田茂生在礦上工作了兩年多,負責井外作業,也就是倒礦,她在外打工的女兒和女婿聽說事故發生后,連夜從浙江象山趕了回來。
張先菊的女婿郭詒華說:“其實村里人都知道在礦上干活的危險性,我也曾告訴過岳父讓他不要干了,可他一直說再多賺點就可以蓋房子了,就是不愿放棄。”
蔓延的悲傷
事發之后,像張先菊這樣的受難者家屬一直沒有機會進入現場,這讓他們很難平靜。而正說著話,遠處的山路上突然聚集起了一大幫人,前面還有人打著橫幅,正往出事地點方向趕。
張先菊的女兒趕緊叫上丈夫跟了過去。
紅色的橫幅上寫著“感謝武警官兵”的字樣,由幾個干部模樣的人打著,后面跟著一群村民,大部分是婦女和年輕人,也有一兩個拄著拐杖的老人。一路走來,人越聚越多,不斷有人從后面加入。
隊伍在蜿蜒的山路上低頭前行著,走到高處可以依稀看見山底下籠罩在霧氣中的一片片稻田和玉米地,顯得格外充滿生機,而隊伍十分的安靜,只能聽見腳步在爛泥里行走發出的聲音。
突然,人群被叫停下來,縣委書記出來喊話,并叫人出來讀名單,那名單上寫著在礦上工作的27個人的名字,而這次前往現場,只有他們的直系親屬才有資格,其余人等只能在外等候。
于是一條紅橫幅擺在眼前,剛好阻斷了前行的山路,成了一堵墻,隔開了生者與死者。
每念到一個遇難者的名字,就能聽見人群里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這時一個人的名額也變得根本不夠用,最后只能臨時決定加人,于是一個個的女人、年輕人、老人們彎下腰,穿過橫幅,加入到去現場的隊伍中,而張先菊的女兒和女婿也在其中,他們互相攙扶著穿了過去。這幾天看似無恙的幸福村仿佛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感受到一種悲痛的力量在悄悄地蔓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