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2003年的SARS到2004及2005年的H5N1禽流感恐慌之后,大家漸漸習慣于報紙上偶而出現的禽流感新聞,流感大突變肆虐的可能性也被遺忘了。直到2009年4月,墨西哥與美國傳出的H1N1新型流感疫情,突然再度掀起滔天巨浪。動物疾病入侵,我們準備好了嗎?
2009年的新流感是新世紀后引起人類流感大流行的第一種病毒,目前它正在逐步擴大它的版圖。不斷有新的國家報告疫情。
其實感染病早就在歷史上橫行,回溯1918~1919年冬天,流行性感冒在六個月內橫掃全球,造成高達2千萬人死亡。
這些不見蹤影的流感病毒,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出擊,不論是在公園的草地上、在街角的餐廳,或是在辦公室里。每個人都可能是它們的信差:或者是公交車上鄰座打噴嚏的陌生人,坐在隔四、五張桌子的同事,或是親密愛人……流感大流行的威脅似乎已經迫在眉睫。我們怎么辦?
對抗新流感,我們該怎么做?
新流感爆發,全球緊戒,取消美墨行程、戴口罩、勤洗手……,我們還能怎么做? 其實每天每人都可能感染各種病毒或細菌,有些人會生病有些人卻不會,是為什么? 最終關鍵就在于你的生活習慣與“免疫力”!
避免感染的“10大黃金守則”
美國世界衛生協會建議要遠離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感染,你可以:
1.不論成人或小孩,都應該按時接種疫苗。
2.常洗手,特別是在感冒流行的季節。以下的情況,更要確實洗手:
●上完廁所后●在準備食物或進食前
●換尿布后●擤鼻涕、打噴嚏、咳嗽后
●照顧生病的人后 ●和寵物玩后
3.謹慎地準備食物與進食
●保持熱食的熱度或冷食的冷度
●確保冰箱的適當溫度●牛肉要煮熟,不可見血
●經常以熱水和洗潔精洗食物料理臺,特別是在準備肉類之后
4.按照醫囑使用抗生素,按照醫師處方吃完整個療程的抗生素。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或分給其他人服用。
5.如果感染一下子變得很嚴重,或在服用醫師處方的抗生素未見好轉時,通知醫師。
6.要謹慎面對野生動物或是你不熟悉的動物。如果被動物咬傷,應立刻以肥皂和清水清洗,然后就醫。
7.避免到昆蟲蚊蠅多的地方,或者到這些地方時,在皮膚或衣服上使用驅蚊劑。如果你曾到過森林或野外地區然后生病,醫師需要知道所有細節,以便很快地診斷出罕見或平常的疾病。
8.避免不安全及沒有保護的性行為。避免注射藥物。
9.到其他國家,要警覺疾病的威脅。注射疫苗、使用保護的藥物,特別是有瘧疾的地區。不要喝沒有處理過的水,回來后如果生病,必須告訴醫師你曾到過哪些地方。
10.如果生病,必須充分休息,允許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康復。

避免新流感,決戰免疫力!
跟形體巨大的人類相比,病毒和細菌都屬于微生物,但它們會不斷攻擊我們身體的每個地方,尋找一個搭上線的機會。一年四季,人體都會受到病毒感染,人類與病毒作戰不像對付細菌或寄生蟲,與病毒感染作戰要辛苦多了,因為絕大多數的病毒肆虐的最初都無藥可殺,要殺病毒,就只能靠自己的免疫力。
要增強抵抗力,其實可以不必靠藥物,只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使身體生出防御力!以下提供15個輕松愉快的方法,可以使負責捍衛人體的免疫系統,發揮最佳的功能!
提升免疫力你可以這樣吃!
飲食質量和免疫力息息相關,優質的營養能讓身體的免疫大軍養足戰斗力,捍衛身體健康。而最佳的提升免疫力食物其實全在身邊。以下幾個簡單的飲食策略,幫助你在這場人與病毒的戰爭中,提升作戰力。
策略一:攝取優質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主要成分,我們的免疫系統當然也需要它才能正常運作。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有瘦肉、雞肉、魚肉、海鮮、低脂奶類、雞蛋等;植物性蛋白質可以吃豆類、豆腐及豆制品、堅果類等。海鮮里含大量的鋅,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素。醫學上發現,身體里缺乏鋅的人很難抵擋細菌、病毒的侵襲。
策略二:每天吃1碗五谷雜糧飯
每天至少吃1碗五谷雜糧飯,或是雜糧面包、全麥制品。這些粗糙、未精制的食物里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人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尤其是B2、B5(又稱泛酸)、B6及葉酸和維持細胞黏膜健康及制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
策略三:吃各種顏色的蔬果
深綠色葉菜可以提供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必要養分。紅色的瓜果類含有大量的β胡蘿卜素,胡蘿卜素進入人體后會轉換成對提升免疫力很重要的維生素A。維生素A的作用是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各處的黏膜健康,這第一道防線可以阻止細菌、病毒入侵身體。水果中選擇維生素C含量多的。維生素C會刺激身體制造干擾素(一種與免疫功能有關的物質)來破壞病毒,另外,也幫助膠原蛋白生成,讓細胞之間互相緊聚在一起,減少細菌及病毒入侵的機會。
策略四:吃大蒜
大蒜受到西方國家推崇,被視做首位的超級抗癌食物,許多研究發現大蒜里的硫化合物可以提高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同時也會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數目。不論生吃或熟食,每天吃2~3顆大蒜,或半顆洋蔥、幾截蔥段,都能達到殺菌、預防感染及抗癌的效果。
策略五:喝酸奶
每天喝1~2瓶200~300毫升的酸奶有助維持良好的免疫力。酸奶主要的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近幾年的研究還發現優格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同時,乳酸菌也會加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動力。
策略六:每天吃綜合維他命
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又經常外食的人,容易飲食不均衡,補充維他命是必要的。去年美國哈佛大學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一篇報告,呼吁每天補充綜合維他命來預防慢性疾病及促進成人健康。
策略七:不吃過量脂肪
吃太多脂肪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身體只需要適量脂肪,就能健康運作。有些脂肪容易抑制淋巴球,減弱免疫系統的作用,例如omega-6脂肪酸含量比例較高的蔬菜油,像玉米油、黃豆油、葵花籽油等。另外,這一類油脂的性質不穩定,容易在高溫烹調時氧化,產生攻擊免疫細胞的自由基。營養專家建議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比較好,如橄欖油、花生油等,或者多種油交換使用。

策略八:上班族要減壓
生活周遭,甚至在每個人的身體中,細菌、病毒等這些會讓我們被感染而生病的“隱形殺手”,無所不在。尤其當人的免疫力低,身體的“防衛兵力”不足時,各種病癥都可能發生;壓力大時,對病菌而言,即是進攻人體的最好時機!
美國心理學家柯恩(Sheldon Cohen)等人,針對受試者是否自覺有壓力的心理測驗結果顯示,愈覺得有壓力的人,接觸呼吸道的病毒時,愈容易受到感染而得感冒。
感冒、流感,別分不清楚
據統計有高達6、7成的人分不清流感與感冒的差異,還以為流感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若因此延誤就醫,將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擴大傳染給全家人。
流感≠感冒
大多數的人若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癥狀,第一個反應就是:“我感冒了!”
事實卻不見得那么單純。雖然這些癥狀都顯示,呼吸道受到病毒或細菌侵襲,但是因為致病的種類不同,預防和治療的方法也有差別。
一般感冒
一般人所稱的感冒,其實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兩大類。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超過兩百種,因此每人每年平均會得2~4次。最初的癥狀是喉嚨痛、打噴嚏,兩三天后開始流鼻水、咳嗽。
流行感冒
流行性感冒雖然也是病毒引起的,但是來勢就比較兇猛了。典型的癥狀是突然畏寒、發高燒(體溫超過39度以上),持續2~3天,加上頭痛欲裂、全身酸痛無力,大多只能臥床休息。此外流行性感冒病毒非常多變,即使健康成人的免疫系統,也無法快速辨認并且反擊,常有“一人得病、全家中獎”的情形。
不要輕視感冒
即使是健康的青壯年,也不要把感冒視為小病而掉以輕心。如果癥狀持續超過一周都不見好轉,或是出現下列癥狀,應該趕快就醫,因為很可能是受到其他感染,或是根本得的是其他呼吸道疾病,需要醫師確診,做進一步治療:
●發高燒超過4天以上;
● 咳嗽的很厲害,而且痰變濃或有顏色;
●呼吸時胸痛或覺得呼吸困難;
●耳朵疼痛或臉部腫起;
● 喉嚨嚴重疼痛,從嘴巴往里看,喉頭呈白色或黃色;
●出現綠色或黃色的鼻涕或臉頰、額頭部位會痛。
知道分子:H1N1新流感10問
Q1:吃豬肉有沒有關系?
A1:H1N1新型流感雖然含有原始豬流感的部分基因,但這種病毒已經適應人類細胞,理論上沒有能力回去感染豬。
所以接觸豬只或吃豬肉,都不是感染新型流感的危險因素。
Q2:H1N1新型流感跟一般流感有什么不一樣?
A2:一般季節性流感的癥狀比感冒厲害,癥狀發作時通常很突然,常常會有高燒、寒顫、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倦怠、食欲不振等癥狀。
新型流感則因為大部分組成來自動物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完全不認得這些病毒構造,所以它對人體的侵害性較大。新型流感除了一般流感癥狀之外,必較容易出現眼睛紅、腹瀉等癥狀。
Q3:怎么傳染的?
A3:跟一般呼吸道感染一樣,新型流感也是藉由飛沫與接觸傳染。只要接近病患二公尺之內,都有傳染的可能性。接觸傳染則是接觸到病患的分泌物,然后讓被病毒污染的手接觸眼、口、鼻所發生的感染。
Q4:受感染病患傳染給他人的“可傳染期“有多久?
A4:從開始發病前一天開始,至少到發病后七天,但不排除重癥病患或幼童、老人、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可傳染期可能更久。
Q5:該怎么防?
A5:與一般預防流感的做法雷同,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避免握手、親吻,并維持良好個人衛生、勤洗手、進出公共場合戴口罩以及與遭感染者保持安全距離,不要跟他人一起吃一盤食物或一杯飲料等。
Q6:調查與確定病例需要隔離多久?
A6:調查個案可以依意愿住院隔離或居家自主健康管理,這些防疫措施應該持續到被排除有新型流感感染為止。如果確定有感染,則必須至少隔離七天,且癥狀已經消失24小時以上。
Q7:現在打的疫苗有沒有預防效果?
A7:沒有。H1N1新型流感對于人類來講是一種全新的病毒,無論是過去自然感染H1N1人類季節流感病毒,或是打疫苗引起的抗體反應,都無法保護這種新病毒的感染。
Q8:一般人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嗎?
A8:如果沒有生病,吃這些藥物根本是浪費,不但冒了產生藥物副作用的危險,也有引起抗藥性的疑慮。出國旅行也不應濫用這種藥物當作預防,只有在接觸病患或旅游后 (包括醫護人員),而且出現類似癥狀或有罹病高度風險時,才可以使用這類藥物。
Q9:潛伏期多久?
A9:人類接觸到病毒之后,病毒必須復制到某程度的數量,才會讓人出現癥狀,這一段從感染到發病所需要的時間,被稱為潛伏期。根據過去季節性流感的經驗,潛伏期大多在半天到三天,最長可到七天,所以推測新型流感的潛伏期可能也是半天到七天左右。
Q10:.出國旅游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A10:搭飛機時可注意一下周遭旅客有無癥狀,以在必要時做適當隔離。出國接觸到很多人會碰觸的對象,例如洗手間設備、門把、電梯按鈕、手扶梯等,務必不要用手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這些可能讓病毒入侵的部位,并常常洗手。國外旅客出入頻繁的飛機、機場、旅館等地,也應做必要的消毒工作,以杜絕所有可能的傳染途徑。